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第三极”发展构想

更新时间:2009-03-28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三地的整合程度在逐步提升,“京津石三角形”近来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石家庄作为与京津邻近的省会城市,在京津冀区域内的地位开始凸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保三角形”“京津石三角形”以及京津与雄安新区构成的三角形成为有关城市互动的三个备受关注的发展框架。京津与石家庄构成的三角形互动格局,在京津冀城市体系发展框架中举足轻重。在该城市体系中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通过与京津大都市高效互动,将会发展成为京津冀城市体系的“第三极”,这对于京津冀三地的深度整合,以及进一步提升石家庄市在冀中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文献中,很多学者论及“京津石三角形”,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石家庄的作用,但在石家庄成为京津冀城市体系“第三极”发展机制方面的研究仍存在较多空间,以石家庄为中心进行城市团设计应该是进行深入讨论的话题。因此,需要深入探索以石家庄为中心构建冀中南城市体系的方法、思路,并理顺发展步骤,为将石家庄市打造成为京津城市体系的“第三极”做出前瞻性理论论证并设计可行的操作方案。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第三极”的城市定位与有利条件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第三极”的城市定位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河北省与京津大都市得以融合发展提供了平台,在京津部分职能向河北省疏解的过程中,河北省行政区划内的近京津地区首先开始与京津大都市融合。廊坊被夹在京津两个城市之间,在构建北京副中心的过程中,廊坊的“北三县”(大厂县、香河县、三河县)首先与北京的通州区整合在了一起,成为“大北京”向东侧扩展的触手,也成为京津两个大都市连接在一起的节点。随后,在京津保腹地设立了雄安新区。雄安新区以及“通州区+北三县”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的实质性举措 孟祥林:《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通州区+北三县”城镇体系发展对策分析》,《城市》2017年第1期。,改变了大都市发展进程中“摊大饼”的扩展方式,以“飞地”方式进入“分散发展”的快车道 孟祥林:《“分散布局”与“分步发展”:雄安新区城镇体系与子城镇团构建》,《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京津大都市分散发展需要经历由近及远设立分中心的过程。从这个层面看,由于石家庄距离京津大都市较远,从而不具较强的区位优势,但由于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较大的城市规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可以逐渐通过构建“京津石三角形”与京津大都市形成鼎足发展格局,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多机会,进而带动“京津石三角形” 孟祥林:《京津石“大三角”经济辐射下保定指形网络的空间发展模式分析》,《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三条边及其包围区域内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发展,拉动冀中南地区全域城镇化水平提升。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的城市发展定位应该是京津冀城市体系的“第三极”。在构建“第三极”的发展平台过程中,“京津石三角形”的三条边中,目前急需进一步完善的就是“津石边”。根据目前的交通网络,“津石边”还需要尽快得到完善。如图1,在“京津石三角形”中,“京石边”和“京津边”目前都相对比较完善,完善“津石边”是构建“京津石三角形”的关键。

  

图1 “京津石三角形”的“津石边”

从图1可以看出,完善“津石边”可以有三种方案:其一是沿“石家庄市—晋州市—深州市—武强县—献县—沧州市—青县—静海区—天津市”一线构建城市链(“X线”),这条链依托既有交通线形成,但津石间的联系不够直接。在这条链上,晋州市、深州市以及沧州市都将成为城市链上的重要节点。其二是“石家庄市—新乐市—定州市—望都县—保定市—雄安新区—天津市”一线(“Y线”),这条线需要通过保定市,并通过雄安新区与天津建立联系。从图1可以看出,这条线虽然较“X线”更加直接,但还是通过曲线与天津建立联系,不是津石间联系的最直接通道。其三是“石家庄市—无极县—安国市—博野县—蠡县—任丘市—文安县—静海区—天津市”一线(“Z线”),这条线相对于其他两条线更为直接,是津石间联系的最佳通道。在这条城市链上,无极县、安国市、任丘市、文安县都会成为重要节点。其中,安国市和任丘市将“天津—石家庄”城市链三分,在城市链上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安国市需要将蠡县和博野县整合在一起,任丘市会与雄安新区整合在一起。从图1可以看出,“雄安新区+保定市”位于“京津石三角形”的重心,雄县、容城县和安新县成为雄安新区的三个子中心,在未来发展进程中,周边的定兴县、高碑店市、霸州市、文安县、任丘市以及高阳县等都将会成为与雄安新区整合在一起发展的区域,“天津—石家庄”通过Z线和Y线连接在一起,都需要经过雄安新区,图中的圆形区域即Q区域正好能够在京津冀三角形中扮演连接角色。石家庄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第三极”,与“雄安新区+保定市”进行整合发展是必须遵循的步骤,在此过程中,石家庄与“雄安新区+保定市”间的定州城镇组团、安国城镇组团的节点城镇团的角色不能忽视。因此,石家庄在向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大石家庄”在构建“一城四星”的城市体系格局 孟祥林:《石家庄“一核四星”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学分析》,《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过程中,应将北方和东北方确定为优先发展方向,强化石家庄的整合力、辐射力。

(二)石家庄发展成为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的有利条件

1.行政影响力强:京南第一省会城市

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京南第一省会城市。石家庄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在河北省省会搬迁至石家庄,并且将之建设成为石德铁路、石太铁路和京广铁路的交汇点后,石家庄就进入了较快的发展进程。石家庄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并且与京津的联系逐渐加强。石家庄依托省会城市的优势,在将冀中南整合在一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河北省行政区划呈“空心拳头”形状,石家庄对冀北(即张家口、承德)和冀东(即唐山、秦皇岛)的直接辐射影响相对较弱,但作为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石家庄在省域行政区划内城市体系的建构方面的作用却不可替代。省会城市优势,使得石家庄在资源聚合整合以及以自身为中心的城市体系的构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交通方式多样化:通达程度较高的交通网络

前文论及,在构建“第三极”的过程中,需要形成三个“1+2”城市团,其中定州城市团需要以定州市为核心将隶属石家庄的新乐市与隶属保定市的安国市整合在一起,形成“1+2”的发展格局。定州市升格为省辖市后,在整合资源方面具有更多的行政优势,同时因处于“保定—石家庄”中点位置上,在保定与石家庄之间可以扮演重要的桥梁角色。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要求,定州市升格为省辖市后,就要在更大腹地范围内更好地发展节点城市的作用,并且逐渐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为此就需要前瞻性地以定州市为中心,首先将安国市、新乐市整合在一起,构建跨行政区划的城市团。如图3所示,在定州组团内需要构建四条城镇链:其一是“定州市—明月店镇—承安镇—彭家庄乡—新乐市”城镇链(“A链”);其二是“定州市—杨家庄乡—东亭镇—东旺镇—安国市”城镇链(“B链”);其三是“定州市—西朱谷村—南马家寨村—怀德营村—钮店村—高篷镇—邢邑镇”城镇链(“C链”);其四是“新乐市—马头铺镇—邯邰镇—东王镇—息冢镇—邢邑镇—李亲顾镇—西城乡—大五女镇—郑章镇—安国市”(“D链”)。

3.城市密度高:围绕石家庄组建城镇团

石家庄周围的定州市、安国市、深州市、辛集市、晋州市、新乐市以及正定县等中心地都是发展基础相对较好并且具有较大整合力的小城市,这些为以石家庄为核心构建城市群奠定了基础,而且沿“正定县—新乐市—定州市—安国市—博野县—肃宁县—饶阳县—深州市—辛集市—晋州市”一线,已经由高速公路串联在了一起。该区域也是石家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构建以石家庄为核心的城市组团的核心区域,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可以将保定市、衡水市和邢台市逐渐整合在一起,将由“保定市—衡水市—邢台市—石家庄市”围成的区域发展成为以石家庄为核心的“扩展的石家庄城市团”,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在冀中南地区的城市影响力。

建立属于自己的门户网站,利用网络搜索功能,将自己的门户网站介绍放在头条,抓住探访者的目光,从而提高公司的知名度。

4.区位优势:位于“济南—太原—京津”三角形腹地

“扩展的石家庄”位于“济南—太原—京津”三角形腹地,这为以石家庄为“第三极”构建广域京津冀城市群奠定了基础。广域京津冀城市群即在京津冀城市群的基础上向东西两侧扩展,从而将鲁西与晋东的部分区域整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石家庄—太原”城市链上的阳泉,“石家庄—济南”城市链上的衡水、德州以及“石家庄—北京”城市链上的保定等,都会在“第三极”的影响下成为各个城市链上重要的节点城市。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京津大都市的职能在向近京津的河北省地区疏解并设立新区的同时,也要从更加长远的角度考虑,将发展基础较好的省会城市发展成为影响力更强的区域中心城市,在与京津大都市高效互动的同时,也能够与邻近的其他省会城市前瞻性地整合,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以石家庄为核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三极”的构建

(一)“第三极”城市团总体构架

从图中可以看出,C即“栾城区—窦妪镇—寺家庄镇—铜冶镇—上庄镇—白鹿泉乡—鹿泉区—大河镇—曲阳桥乡—南楼乡—西平乐乡—新安镇—新城铺镇—增村镇—南孟镇”一线构成的城镇链,这条城镇链在南北方向上从鹿泉区中部通过,成为将鹿泉区在南北方向上城镇体系的主轴。该城镇链的南侧将栾城区、窦妪镇与鹿泉区的寺家庄乡连接在一起,北侧与正定县的曲阳桥乡、新安镇等连接在一起,在石家庄的南侧、西侧和北侧形成链条较长的C形城镇链。为了促进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链上的窦妪镇、铜冶镇、大河镇、曲阳桥乡、新安镇等都要发展成为节点中心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图5中的C环需要O环在得到充分发展后才能进入较快发展进程。图5中的O环即“石家庄市—正定县—诸福屯镇—南孟镇—张家庄镇—藁城区—南营镇—柳林屯乡—栾城区—楼底镇”一线,该城市环将石家庄市、正定县、藁城区、栾城区等中心地连接在了一起,沿着O环构建城镇链最为便利,在将县级中心地连接在一起的同时,也将各个行政单元内的次级中心地整合在了一起。从图5中可以看出,栾城区南北狭长,虽然栾城区中心地位于行政区划的中央,但在构建城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将南孟镇、岗上镇和南营镇分别发展成为北、中、南等区域的次级中心地,与藁城区中心地更好地呼应。如图5中以南孟镇、岗上镇和南营镇为核心构成三个城镇团:南孟镇城镇团以南孟镇为核心,将诸福屯镇、张家庄镇以及九门回族乡等整合在一起形成;南营镇城镇团以南营镇为核心,通过整合梅花镇、柳林屯乡等形成;岗上镇城镇团以岗上镇为核心,通过整合丘头镇以及附近的村庄而成。如上三个城镇团,南孟镇城镇团位于“藁城区—正定县”之间,南营镇城镇团位于“藁城区—栾城区”之间,两个城镇团分别在较高级别的中心地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在如上三个城镇团中,岗上镇城镇团位于C环的中心,在发展过程中要逐渐与C环上的正定县、藁城区和栾城区构建起三条城镇链即“岗上镇—正定县”链、“岗上镇—藁城区”链、“岗上镇—栾城区”链,岗上镇同时也会发展成为石家庄市东侧影响力较高的小城市,将C环的边缘与C环的中心紧密整合在一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向北发展与向东发展成为石家庄市发展的主导方向,虽然从长期发展过程考虑,需要以石家庄为核心构建起“1+4”的城市体系发展格局,但由于向北和向东是石家庄发展的主导方向,正定县和栾城区与石家庄形成“1+2”格局将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在石家庄城镇体系格局构建过程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在“1+2”的基础上扩展为“1+4”,并通过县级中心地拉动乡镇中心地,在整个区域内形成在石家庄这个核心城市引领下的多个次级核心城市发展的格局。

从图2可以看出,石家庄市通过正定县、新乐市与定州市连接在一起,通过藁城区、晋州市与辛集市连接在一起。从图2可以看出,在促成石家庄“第三极”过程中要形成两条城市链从而促成一个城市环:其一为“正定县—新乐市—定州市—安国市—安平县”城市链;其二是“正定县—藁城区—晋州市—辛集市—深州市”城市链。在图2中,“无极县+深泽县+安平县”成为“3+3”格局的“空心”。这实际上是为定州市和辛集市发展成为设区市留下了足够空间,按照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遵循的对称原则,无极县可以划归定州市,深泽县和安平县可以划归辛集市。按照这样的设计思路,定州市可从目前的“1+2”拓展为“1+3”,辛集市也可由目前的“1+2”拓展为“1+4”,图2中的“3+3”区域也可从“空心区域”变成“实心区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要遵循三个发展步骤:第一步是发展“城市链”,第二步是发展“城市环”,第三步是“空心区域”实心化。在此基础上,以石家庄为中心就将定州市、新乐市、安国市、正定县、藁城区、辛集市、晋州市、深州市、无极县、安平县、深泽县整合在一起。

  

图2 “石家庄—辛集—定州”城市环示意图

(二)“定州市+安国市+新乐市”城市团构建

前文论及,石家庄位于重要交通干线的交汇点,通达程度较高的交通网络使得石家庄能够与行政区划内的其他设区市得以建立直接联系并高效互动,以石家庄为中心,在冀中南地区由“石家庄—保定”“石家庄—衡水”“石家庄—邢台”三条城市链形成扇面结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影响下,如上三条城市链的发展强度逐渐减弱。石家庄原辖区内的辛集市和保定市原辖区内的定州市独立为省辖市后,成为能够与石家庄高效互动的两个次级中心地,定州和辛集分别成为“石家庄—保定”“石家庄—衡水”城市链上的节点。在“京津石三角形”内,已经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其他级别的交通线路将不同级别的中心地紧密整合在了一起,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冀中南地区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图3 “定州市+安国市+新乐市”城市团示意图

如上四条城镇链的交汇点分别是定州市、新乐市、安国市三个高级别中心地和一个镇级中心地(即邢邑镇)。如上四个节点中,邢邑镇的建设难度要高于其他三个较高级别的中心地,但从图3中可以看出,邢邑镇在“D链”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该中心地处于“D链”的中点位置上,位于定州市行政单元的南端,在定州城镇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成为与定州中心地呼应的副中心,将定州的城市影响力向行政单元南侧扩展,以邢邑镇为中心,需要将“息冢镇+钮店村+高篷镇+李亲顾镇”等整合在一起,并向东西两侧扩展,西侧的邯邰镇和东侧的大五女镇分别会成为“邢邑镇—新乐市”“邢邑镇—安国市”间连接的节点。根据以上思路,邯邰镇、邢邑镇以及大五女镇都要发展成为D链上的节点,于是安国市与新乐市之间就可建立直接联系。其中,邢邑镇扮演的角色将更为重要,不但可将邯邰镇和大五女镇两个节点连接在一起,而且可在“邢邑镇—定州市”间建立直接联系。从图上可以看出,邢邑镇与安国市、新乐市以及定州市距离相当,在构建图3所示的城市团的过程中,其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C链的建立会使得邢邑镇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根据图3,在A链和B链上也要构建起两个节点,分别是“明月店镇+承安镇”节点、“东亭镇+东旺镇”节点。前者需要以“明月店镇+承安镇”为中心,将开元镇、周村乡、杜固镇、南大岳镇、正莫镇等整合在一起,在“新乐市—定州市”的行政区划边界处构建起跨行政区划的城镇组团。同样,在B链上也可以“东亭镇+东旺镇”为核心,通过整合号头庄乡、杨家庄乡、大鹿庄乡等乡镇中心地,在“定州市—安国市”之间构建起城镇组团,在两个县级中心地之间扮演节点角色。根据如上设计,将“定州市+新乐市+安国市”整合在一起,使A链、B链与C链围成的区域在不同等级的中心地的互动中高效整合,城镇化水平可得到快速提升。

(三)“晋州市+辛集市+深州市”城市团构建

如图4所示,“晋州市+辛集市+深州市”城市团由两个C形城镇环和一个三角形构成:Cz即“中里厢乡—小辛庄乡—小樵镇—槐树镇—晋州市—周家庄乡—桃源镇—周头乡—总十庄镇—营里镇—马庄乡”一线,该条城镇链将辛集市的南北两侧与晋州市的大部分区域整合在一起;Cy即“天宫营乡—兵曹乡—深州市—榆科镇—大堤镇—魏桥镇—太古庄乡—王家井镇—新城镇”一线,该城镇链将辛集市的南北两侧与深州市的大部分区域整合在了一起。如上两条城镇链通过“天宫营乡—前营乡—和睦井乡—新城镇—马庄乡”一线整合在一起,这条线也将会成为辛集市南北两侧连接在一起的重要通道。根据辛集市行政区划内乡镇中心地的分布状况,应该将位伯镇和新城镇确立为辛集市中心地的两个次级中心,通过与辛集市高效互动带动辛集市北侧、辛集市南侧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提升。

1.“第三极”并非孤立发展

(四)石家庄“一城四星”向东扩展

石家庄城市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形成“1+4”的格局,即以石家庄为核心将正定县、栾城区、鹿泉区和藁城区整合在一起。在构建图5中城市环的过程中,正定县和藁城区首先需要发挥较大作用。在“1+4”的城市体系格局中,要以“C+O”框架为依托,围绕石家庄将所有县级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其中O是城市体系的核心,C是城市体系的扩展部分。

  

图4 “晋州市+辛集市+深州市”城市团示意图

  

图5 石家庄“1+4”格局示意图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河北省的各个设区市都在创造条件与京津大都市实现对接,各个设区市在通过调整市区的行政区划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区与京津大都市对接空间的同时,辛集市和定州市等两个县级市也升级为省辖市,冀中地区相对于冀南和冀北地区,城市密度变得更高,从而在与京津大都市整合发展进程中具有更高的优势。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虽然并不位于行政单元的几何重心,但作为河北省的区域中心城市,在将腹地内的中等城市整合在一起发展,并在从“对接京津”到“与京津协同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河北省行政区划呈“空心拳头”形状,石家庄对冀北地区即“张家口市+承德市”和冀东地区即“唐山市+秦皇岛市”施加直接辐射受到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在“硬区划”的基础上构建“软区划” 孟祥林:《京津冀协同发展与“软区划北京”发展设计》,《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一方面强化京津大都市对冀北和冀东地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以石家庄为核心构建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第三极”,与京津大都市形成鼎足发展格局。如图2所示,构建以石家庄为核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下的“第三极”,需要依托既有行政区划并打破既有行政区划束缚,选择向北和向东为主导发展方向,在构建“第三极”起步阶段,要尽快构建起“3+3”的基本框架。第一个“3”即石家庄市、定州市和辛集市三个市级中心地。后一个“3”即以如上的市级中心地为核心将附近的县级行政单元整合在一起而促成城市团格局:定州市城市组团以定州市为核心将安国市和新乐市整合在一起构成“1+2”格局;辛集市城市体系以辛集市为核心将晋州市和深州市整合在一起形成“1+2”发展格局;石家庄在城市扩展过程中已经将腹地内的鹿泉市、栾城市、藁城市以及北侧的正定县整合在一起形成了“1+4”格局。但是,在与定州市、辛集市整合发展的过程中,“1+4”发展格局的石家庄向东发展的力度强于向西发展的力度,因此正定县和藁城区在与定州市、辛集市整合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较多的优势。也正因如此,在“1+4”的石家庄格局中“1+2”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无极县+深泽县+安平县”城镇链

以石家庄为核心构建京津冀城市体系的“第三极”,这个“第三极”并非孤立发展,而是谋求与京津大都市合作,并在京石、津石等城市链上创造更多节点城市,“保定市+雄安新区”是“第三极”发展过程中不能绕过的环节。虽然“大石家庄”格局已经形成,并构建起了“一城四星”的城市体系,但距离“第三极”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此过程中不但要扩大石家庄的规模,还要丰富石家庄的城市内涵,从而强化石家庄的城市影响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保定市—沧州市—衡水市”三角形是介于津石间的重要区域,为了形成“第三极”,石家庄就要处理好与该三角形的关系。与此同时,要强化与衡水和保定两个设区市的整合力度,正如文中论及,辛集市和定州市这两个新近成为省辖市的中心地,在“第三极”向外围扩展并且向东与衡水市、向北与保定市构建双中心城市体系的过程中,扮演的节点角色不能忽视。“第三极”的最终目标是凸显石家庄在京津冀城市群中的作用,但只有与较大腹地范围内不同层级中心地间进行充分整合,才能够强化石家庄的辐射力,因此只有在高水平合作发展中才能够凸显“第三极”的作用。

7.2.3桔小实蝇①红糖毒饵。在90%敌百虫的1 000倍液中加3%红糖制的毒饵,喷洒树冠浓密阴蔽处,隔5天1次,连续3次。②甲基丁香酚引诱剂。将浸泡过甲基丁香酚(即诱虫醚)加3%马拉硫磷或二溴磷溶液的蔗渣纤维板小方块悬挂树上,每平方公里50片,在成虫发生期每月悬挂2次,可将桔小实蝇雄虫基本消灭。③树冠喷药。在果实接近黄熟时期进行,用氯氰菊酯2 500倍液或农地乐1 200倍液进行均匀喷雾,做到全冠喷到,隔10天1次,共3次,果实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④在幼虫入土化蛹或成虫羽化的始盛期,用辛硫磷颗粒剂4~5公斤拌25~30公斤干细土,在傍晚均匀撒施地面,每隔7天1次,连续2~3次。

  

图6 “无极县—深泽县—安平县”城镇链

从图6可以看出,三个县级行政单元的面积相差不大,在构建城镇体系的过程中,行政单元间不会出现资源袭夺问题。三个行政单元各自管辖面积不大,有利于各自形成以县级中心地为核心的城镇体系。要尽量将行政单元内更多的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无极县城镇体系,需要以无极县中心地为核心将大陈镇、南流乡、七汲镇、高头乡、张段固镇、北苏镇、东候坊乡、郭庄镇等整合在一起;深泽县城镇体系,需要以深泽县中心地为核心,将铁杆镇、桥头乡、赵八镇、留村乡等整合在一起;安平县城镇体系需要以安平县中心地为核心,将马店镇、大何庄乡、东黄城乡、大子文乡、南王庄镇等整合在一起。“无极县+深泽县+安平县”位于“石家庄市—辛集市—定州市”城市环的中心区域,因此其重要作用应该是将城市环的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紧密整合在一起。为此,需要依托既有交通网络在城市环与中心区域之间构建多条城镇链,这包括“新乐市—邯邰镇—无极县”城镇链、“定州市—高蓬镇—无极县”城镇链、“安国市—五仁桥镇—深泽县”城镇链、“安国市—马店镇—安平县”城镇链、“无极县—张段固镇—晋州市”城镇链、“深泽县—位伯镇—辛集市”城镇链、“安平县—唐奉镇—深州市”城镇链。在如上多条城镇链中,邯邰镇、高篷镇、五仁桥镇、马店镇、张段固镇、位伯镇和唐奉镇等分别位于各城镇链的中间,应该着力发展成为县级中心地间的节点中心地。从图6上可以看出,这些以乡镇为核心的节点中心地主要分布在Cs2和Cs4两条链上,图中的Cs1和Cs3两条链上主要是县级中心地,因此Cs2和Cs4成为城市环的中心区域与城市环连接在一起的过度地带。按照如上设计,曲线城市链与直线城市链交叉,在石家庄东侧将“石家庄市—辛集市—定州市”城市环及其包围的区域较好地整合在一起,县级中心地与乡镇中心地也将得以有效整合,以石家庄为核心的较大规模的城市团得以建立,其整合程度及各个层级中心地间的互动水平将决定以石家庄为核心的“第三极”城市团的发展状况,并进一步决定与京津大都市的互动效率。

三、研究结论与石家庄“第三极”城市团构建对策的进一步讨论

(一)研究结论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由于具有较高的城镇密度、较好的区位优势和较强的城市影响力,发展成为京津冀城市体系的“第三极”具有足够的基础,但由于距离京津大都市较远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互动效率。为此,就需要尽快完善“京津石三角形”的津石边,强化石家庄与京津大都市间的联系,完善“石家庄市—无极县—安国市—博野县—蠡县—任丘市—文安县—静海区—天津市”城市链是强化津石互动的理想选择。在构建“第三极”起步阶段,要尽快构建起“3+3”的基本框架,即以石家庄市、定州市和辛集市三个市级中心地为核心逐渐向腹地拓展形成三个城市团,包括以定州市为核心整合安国市和新乐市形成的城市团,以辛集市为核心整合晋州市和深州市形成的城市团,以石家庄为核心整合正定县和藁城区形成的城市团,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将栾城区、鹿泉区整合在一起。城市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构建石家庄“第三极”,不仅要构建城市团从而强化区域中心城市与腹地内不同层级中心地在“面”上的联系,而且要完善城市链的建立,通过“链”将中心地串在一起,“无极县+深泽县+安平县”城镇链是石家庄向东扩展必须要强化的链条,只有这样才能将区域中心城市的影响力沿着城市链延伸到腹地内更远的腹地。根据如上设计,以石家庄为核心通过“分区+分步”发展的方式可以强化不同层级中心地间的联系,使石家庄的城市辐射力得到强化,腹地内的中心地得到整合发展。

根据《2017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6年全国214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8850.5万吨,如此大的生活垃圾量给我国的垃圾处理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主要还是采取填埋的方式,但是随着城市的逐步发展,城市用地越趋紧张,原填埋场使用年限将近,填埋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垃圾处理的需求了,并且由于过度填埋所造成的垃圾问题也越趋严重。因此,我国目前正在努力引进与发展垃圾焚烧技术,来缓解垃圾处理问题。然而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却引发了周边居民的抵制,这严重影响了垃圾处理和垃圾治理的工作。

(二)石家庄“第三极”城市团构建对策的进一步讨论

与辛集市相类似,在晋州市以及深州市行政区划内,也分别需要在县(市)级中心地之外构建次级中心地,以促进整个行政区划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如图4所示,在晋州市行政区划内,要在晋州市中心地之外将东卓宿镇、马于镇等两个镇级中心地发展成为次级中心。在深州市行政区划内,要在深州市中心地之外将大堤镇、王家井镇发展成为次级中心,分别在行政区划的中部和南部发挥次级中心地的作用。根据如上思路,在“晋州市+辛集市+深州市”整合而成的区域内就形成了联系程度相对紧密的城市链,将区域内的绝大部分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了一起。为了使得区域内的三个高级别中心地互动效率更高,需要分两步构建三角形关系。第一步是构建“晋州市—辛集市—深州市”三角形,该三角形的三条边上的位伯镇、马于镇和前营乡分别发挥节点中心地的作用,分别将“深州市—晋州市”“晋州市—辛集市”“辛集市—深州市”等城市链的两端联系在一起。该三角形围成的区域是“晋州市+辛集市+深州市”整合在一起的区域的核心部分(“核心三角形”)。在此基础上,还要向外扩展,逐步形成“辛集市—深州市—王家井镇”三角形(“扩展三角形”)。前文论及,新城镇、王家井镇分别是辛集市、深州市的次级中心地,两个镇级中心地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在一起,成为“晋州市—深州市—‘王家井镇+新城镇’”三角形的南侧顶点,带动“辛集市南侧+深州市南侧”区域的发展。如上论及的两个三角形中,“核心三角形”是“扩展三角形”的发展基础。相对于其他次级中心而言,“位伯镇+东卓宿镇+马于镇”(“核心三镇”)会达到较高的发展速度,从而使得晋州市与辛集市率先整合在一起,使Cz较Cy具有更高的发展速度,也为石家庄核心城区向东强化辐射力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晋州市中心地周围的陈家庄乡、张古庄镇、桃源镇、东里庄乡等与“核心三镇”也会较快地整合在一起,使“核心三角形”的城镇化速度得到稳步提升。

根据前文,“无极县+深泽县+安平县”整合在一起的区域成为图2中“石家庄市—辛集市—定州市”城市环的“空心区域”。虽然构建城市环要先于发展空心区域,但空心区域在将石家庄发展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三极”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只有将图2中的“空心区域”实心化,才能够让“无极县+深泽县+安平县”整合在一起的区域与城市环上的县级中心地、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从图6中可以看出,无极县、深泽县和安平县等三个县级行政单元呈链状排列,这为三个县级行政单元进行城镇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三极”可能伴随行政区划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所以在教学中笔者经常以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播放与英语相关的内容,其内容形式多样化,有英语流行歌曲MV形式,也有英语电影片断,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得一定的英语知识。高年级的学生由于距离工作岗位的时间越来越近,在教学的课间笔者还会给学生们播放英语国家日常交流或工作的情境对话,让学生感知外国的文化氛围。必要的时候笔者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演绎相关的对话情景,当他们演绎完成后笔者会给予他们相应的评价,也会对其中有问题的地方给予指点,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勇气,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设计人员在进行盲道设计时可从以下几点进行盲道设计的优化:①优化设置盲道北向砖。在进行盲道北向砖设计时从外侧轮廓砖和内侧圆形砖组成盲道北向转,在触感上盲道北向砖可以和已建的盲道砖存在差异,这样盲人在行走时可利用足感识别方向。②合理设计方位定位转。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应使用徐高设计法,在方形路砖面设计时使用箭头棱条明确方向。③设计导盲路牌。设计人员在进行盲道牌设计时可在盲道两侧和交叉口设置导盲牌,并做好汉字和盲文的标示。

行政区划一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瓶颈,这次雄安新区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京津冀行政区划的束缚。但是从京津冀行政区划变化的历史过程看,每次行政区划变化都会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城市发展隆起,从而跨越行政区划对较大腹地内的资源进行虹吸。石家庄发展为京津冀城市体系的“第三极”,需要与行政区划内的其他子行政单元进行充分整合。但由于河北省行政区划围绕京津两个大都市形成了“空心拳头”形状,因此“第三极”对腹地的直接影响主要局限于冀中南地区。从这个逻辑分析看,构建“第三极”也许会引发京津冀行政区划新一轮的变化。这将意味着河北省行政区划逐渐缩小,而京津两个大都市的行政区划面积逐渐扩大,同时在京津冀区域内除了雄安新区外,也许会设立其他新区,在京津与周边的设区市包括张家口、承德、唐山等之间较好地发挥连接作用。这些“新区”或者称为“连接区”,在京津大都市与周边的设区市之间扮演“连接”角色,行政区划的变革会完全打消大都市与腹地间资源非均匀布局的问题,同时“第三极”与其他城市间的互动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高校的开放性管理使校园安全隐患增加了很多社会因素,尤其是复杂的周边环境,很多周边消费场所安全性差,诱导性消费因素较多,加之学生在校外受到的约束较少,很可能出现恶劣事件。与此同时,校园周边社会人士较多,进出校园不受限制,很可能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并且很多高校交通不够便利,很难确保乘坐周边出租车的安全;这些社会人员又存在流动性,给管制工作带来了难度。

3.充分依靠乡镇级中心地

盐城市地下水资源论证后评估的探索与实践………………………………… 朱榛国,陈红卫,杨红尉(17.47)

在构建“第三极”城市团的过程中,除了要将县(市)级中心地与石家庄整合在一起,还要充分整合乡镇中心地。如前文图5中论及的岗上镇,在连接正定县、栾城区和藁城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构建城镇体系过程中,除了要遵循历史基础,还要发挥行政力量的作用,在合理的区位上为较高级别的中心地的发展创造平台。如图6中论及的位伯镇、唐奉镇、邯邰镇、高篷镇等,这些乡镇级中心地不仅在城镇链上扮演着节点角色,而且在县级行政单元内也会逐渐发展成为县级中心地的子中心,与县级中心地呼应,共同促进县级行政单元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乡镇中心地是城镇化进程中最底层的中心地,也是将县级中心地与广大农村腹地整合在一起的节点,因此重视乡镇级中心地在城镇体系中对较高级别中心地的支撑作用非常重要。在较高级别的中心地相距较远时,乡镇中心地的连接作用就显得很重要,这些需要重点发展的乡镇中心地,不但要注重自身的发展,而且要注重以自身为中心将周边中心地整合在一起,从而构建起小城镇团,在较高级别的中心地间能够更好地发挥连接作用。

检索Pubmed、Cochrane和EMBASE数据库中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1999年1月1日—2018年9月30日。检索词:“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FAP”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disorders”、“FAPD”、“random”、“RCT”、“child”等。检索式以PubMed为例,见表1。

 
孟祥林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