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北宋京兆府小学教学管理探析——以《京兆府小学规》碑刻为中心

更新时间:2009-03-28

在庆历兴学的推动下,北宋地方官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宋廷在地方官学管理和教师配备方面制定了较明确的标准,在官学生徒的选拔和管理方面也积累了经验。不论现代还是古代,学规都是规范学生行为和管理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的手段,学校教育若缺少学规,教学活动则无法正常有序开展,也难以保障教育质量。此外,学规涵盖了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窥见学生日常在校活动和教师教育活动的一面镜子。

《京兆府小学规》作为北宋现存内容较完整的一篇地方官学学规,了解其内容对理解北宋地方官办小学的教育及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前人在书写宋代教育方面的成果中,涉及到北宋地方官学的具体管理和教学模式时,多引用《京兆府小学规》的碑文来论述观点。苗春德在《宋代教育》 苗春德:《宋代教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一书“管理篇”中阐述地方官学的日常教学活动时涉及到此学规的部分条文。袁征《宋代小学的课程和教材》 袁征:《宋代小学的课程和教材》,《河北学刊》1991年第2期。一文对宋代小学课程的分析也观照了《京兆府小学规》的碑文内容,但此文更多的是对宋代小学教育教材的关注。其他相关论文如吴小玮《中国古代学校的三种“学规传统”》 吴小玮:《中国古代学校的三种“学规传统”》,《大学教育科学》2003年第1期。简单评价了《京兆府小学规》是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学规,池小芳《宋明时期的小学经费管理》 池小芳:《宋明时期的小学经费管理》,《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则是依据《京兆府小学规》的某一条目,得出宋代小学内已存在校内公用经费的结论。这些成果多是将学规的部分具体条目作为论据,少有对《京兆府小学规》全面系统的解读,不能说不是缺憾。

一、《京兆府小学规》背景概述

北宋的官方教育系统由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组成,其中地方官学是根据行政区划在地方建立的官办学校。宋代地方行政实行三级区划管理制度,第一级为路,第二级为州、府、军、监,第三级为县。由于宋代路级不直接设置学校,“实际上宋代地方学校仅有两级,即由州设立的或府、军、监设立的”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5页。,地方官学小学则设有州小学和县小学。

日清的Air系统使用2.4GHz频率进行通信,最大通信距离为30米。相比竞争对手,日清的通信距离似乎有些短,但是我们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并不是问题。Air 1引闪器拥有非常直观的操作界面以及符合逻辑的操控布局。相比其他引闪器,日清还有一些其他功能,比如最多三组分组引闪,对焦辅助灯,并且支持佳能、尼康、索尼以及富士相机的TTL功能。

(一)北宋地方官学发展历程(宋初至庆历兴学时期)

北宋教育发展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的兴学运动,地方官学的大规模建立始于庆历兴学,此兴学是北宋振兴地方官学的重要时期。

北宋立国之初,宋太祖为遏制武士跋扈和提高朝廷各级官员的素质,大力提倡科举制度,广泛取士。由于偏重对科举的关注,宋太祖在位期间曾三次到访中央太学,但一直未对地方官学尤其是蒙学、小学等初等教育给予足够重视,未能在兴建地方官学上付出足够的精力。而太学作为中央官学,“至开宝八年(975),学生仅有70人” 苗春德:《宋代教育》,第20页。。此后太宗朝仍然将目光放在科举取士上,真宗朝也并未将地方官学的规模化兴建提上日程,只是下诏“诸路郡县有学校聚徒讲诵之所,赐《九经》书一部” 徐松:《宋会要辑稿》,刘琳、刁忠民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2762页。而已。相较于地方官学教育的沉寂,各地民间文教活动却十分活跃。基于文官士子们尊儒重教的价值追求,许多地方学校由地方官员士绅和乡贤富户出资筹建办成,故有“未有州县之学,先有乡党之学” 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1339、1340页。的说法。至仁宗景祐四年(1037),朝廷陆续批准江宁、大名、京兆、真定等府建学,并规定只许藩镇(即府、州)以上置学,大规模的地方建学依然没有实现,至“仁宗即位之初,赐兖州学田,已而又命藩辅皆得立学” 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1339、1340页。,表明自仁宗起宋朝才开始重视地方官学教育建设。

一 生徒内选差学长二人至四人,传授诸生艺业及点检过犯。

庆历四年(1044),仁宗在范仲淹等人的建议下,下定决心开始教育改革,其改革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各州县立学,选官任教授讲学;二是振兴太学,并主张教学要明体达用;三是设立四门学,放宽入学标准,允许庶人子弟入学,扩大人才来源,史称庆历兴学。庆历五年(1045),仁宗又颁建学诏,提出“有司其务严训导,精察举,以称朕意。学者其务进德修业,而勿失其时” 司义祖整理:《宋大诏令集》,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590页。,再次敦促地方建学,重视人才培养,并指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地方官学的管理。北宋教育发展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的兴学运动,庆历兴学则是宋代地方官学的大规模创建之始。

(二)京兆府学及《京兆府小学规》

①现浇混凝土板:混凝土设计龄期的抗压强度、抗冻、抗渗检测均应满足设计要求;避开高温、负温、多雨、大风的天气条件浇筑。砂石骨料应严格控制含泥量,石料中含泥量不应高于1%,砂料中含泥量不应高于3%,并不得含有黏土团块;混凝土拌和要严格按照事前批准的试验配合比执行;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坍落度每4小时检测1~2次,混凝土坍落度严格控制在允许坍落度4~6 cm以内;混凝土摊铺要均匀,振捣要密实,表面要平整光洁。

《京兆府小学规》“碑连额高七尺二寸四分,广三尺八寸五分,作四截书,各十八行,行七字,正书,篆额,在西安府学,乡贡进士裴袗书,大理寺丞签署观察判官厅公事专官勾府学李延篆额” 王昶:《金石萃编》卷134,中国书店影印本,1985年版。。此碑现存不详,且未见拓片,只存碑文,立碑时间为至和元年(1054),碑文收于清代王昶《金石萃编》卷一三四,此后《宋代石刻文献全编》亦著录此碑。

本学教授、兼说书革泽任民师

二、京兆府小学的教学管理

简单来讲,教学管理是指教学的实施者管理和控制教学的各种举措。安文铸认为,教学管理是“为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按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安文铸:《学校管理辞典》,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189页。。古代学规为“古代学校规章之总称”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页。,是管理学校的重要规章。在京兆府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生徒是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教授及其他官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的实施者,而教学模式是教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方法。通过《京兆府小学规》的碑文,可以看出三者在京兆小学教学管理中的角色、地位与作用。

无论是痰是瘀,调节一身之气才是化痰散瘀的关键。故祛瘀是治疗喘证的重要手段。刮痧疗法对呼吸疾病有相当的优势[10],可加速气血运行,排出瘀毒[11],且可调节脏腑功能[12],使气血通畅,通达全身。《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说明刺血疗法可清瘀血以达血出邪尽,血气复行的作用[13]。

府学牓,准使帖于宣圣庙内置立小学,所有合行事件须专指挥。

在通常情况下,约90%的患者可在受累皮肤处观察到网状青斑、紫癜、青紫色团块,典型的情况为双足受累,一般累及多个脚趾;同时会感到灼烧样疼痛[5]。病情严重会出现足趾局部溃疡甚至坏疽。

一 应生徒入小学立须见教授,投家状,并本家尊属保状(其保状内须声说,情愿令男或弟姪之类入小学听读)。委得令某甲,一依学内规矩施行,申学官押署后,上簿拘管。

《京兆府小学规》(以清代王昶收录为准)标点、释文如下(前人很少对其全文进行点读,故碑文点读以个人理解为主,并参以前人的理解):

在我国南方,椰子鸡是大家都非常喜爱的一种食物。椰子鸡不仅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味道十分的浓香。椰子鸡火锅凭借着滋补养润、应时应季、重食材轻烹饪的新美食理念,在近几年成为粤港深地区深受食客喜爱的新锅型。

一 教授每日讲说经书三两页,授诸生所诵经文句、音义,题所学书字样,出所课诗赋题目,撰所对属诗句,择所记故事。

一 诸生学课分为三等:

第一等:每日抽签问所听经义三道、念书一二百字、学书十行、吟七言古律诗一首、三日试赋一首或四韵、看赋二道、看史传三五页(内记故事三条);

尚书比部员外郎通判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提举府学薛俅

第三等:每日念书五七十字、学书十行、念诗一首。

一 应生徒有过犯,立量事大小行罚,年十五以下行扑挞之法,年十五以上罚钱充学内公用,仍令学长上簿,学官教授通押。

行止逾达,盗博关讼,不告出入,毁叶书籍画书壁,损坏器物,互相往来,课试不了,戏玩喧哗。

一 应生徒依府学规岁时给假,各有日限。如妄求假,告及请假,达限,并关报本家尊属 ,仍依例行罚。

右事须给旁小学告示,各令知委以前件如前。

至和元年四月 日

权府学教授蒲宗孟

府学说书兼教授裴凄

秘书丞通判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提举府学韩绎

第二等:每日念书约一百字、学书十行、吟诗一首、对属一联、念赋二韵;

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竹叶青酒的常温下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萃取温度选用常温25℃,萃取时间50 min,模拟消费者饮用竹叶青酒产品前先闻其香的行为特点和环境特点。

忠武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尉知军府事文

庆历兴学后,北宋地方官学广泛建立,朝廷不断加强对地方官办学校的重视和管理。而《京兆府小学规》内容充实、条目清晰,涵盖了生徒在校的活动规范和课程学习等各方面内容。它的制定是地方官学完善教育、教学,强化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

三峰进士李邵管句立石

丰邑樊仲刻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出现取活检相关的并发症,术中所取132份标本均符合病理科进行组织学检查的要求。90例术前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患者,其中88例术后病理检查,未见到恶性肿瘤细胞,符合术前诊断;另外2例患者术后确诊为恶性肿瘤,误诊率为2.2%。术前诊断为肿瘤的15例患者术后有3例病理结果未见肿瘤细胞,其误诊率为20%。105例患者的132节椎体均完成PVP手术治疗,发生骨水泥渗漏9例,至末次随访均无临床症状;

碑文内容为京兆府小学的学规。由碑文可知,《京兆府小学规》制定时间为至和元年(1054)四月某日。此学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入学条件及学生在学期间应遵守的规定;二是对教授职责的规定;三是京兆府小学的分级教学管理模式,即将学生分三等,依据学生知识水平施教。学规内容既包含管理规章,也包含礼仪法则。可见,学规蕴含儒家教育理念,也显示出对学生的管理及教化遵循古代传统的伦理道德。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合并甲状腺癌罕有报道,现就我院1例同时性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并甲状腺癌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回顾。

第一,闽商团队协作往往局限在狭隘的宗亲乡族关系网络内。闽商习惯于依据血缘、地缘及业缘关系组建商业行销网络,习惯于在同宗、同文、同乡中寻找信任感和安全感,在由宗亲乡族观念指导建设成的闽商网络里寻找合作伙伴。〔2〕137但是这种宗亲乡族观念又受制于地域而十分狭隘,往往形成众多地方小帮派,不利于形成闽商大团队。这种宗亲乡族观念也容易形成非开放性、排它性,不利于闽商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与竞争,不利于融入现代经济与全球化。

(一)生徒入学及在校管理

为了确保生源质量和便于学生管理,《京兆府小学规》对生徒入学条件和信息有明确的规定。如碑文中的家状一般是记述有关个人履历、年龄、家贯的表状,类似现代学生个人及家庭信息的表格,保状是家长同意学生入学的一种证明书。学校必须收到保状与家状才能允许学生入学。京兆府小学家状和保状的收取和查验是地方官学重视生徒个人履历、家庭背景的表现,也证明地方官学生徒的入学资格在北宋已经需要严格审查。保状与家状的入学规定有利于优化地方官学生徒的素质,还可管控生徒生源地。两状的收取和查验是一项具有实效性的管理规定,这为后代学校生源及生徒的学籍管理提供了借鉴。

宋初,京兆府属陕西路,府治长安城,京兆府下辖十三县:长安、樊川、鄠、蓝田、咸阳、泾阳、栎阳、高阳、兴平、临潼、醴泉、武功、乾祐。北宋景祐元年(1034),京兆府获准在原京兆文庙的基础上建立京兆府学,京兆府小学属京兆府的官办小学。此后仁宗庆历二年(1042),宋廷将京兆府所在的陕西路的东部划出,新置永兴军路,故自庆历二年开始,京兆府学开始属永兴军路管辖。

旅游院校定制式乡村旅游培训是工作场所学习理论与乡村旅游培训具体工作特点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乡村旅游培训模式。强调乡村旅游培训要依据不同旅游乡村的具体情况而具体定制,培训主题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与针对性,培训内容要具有科学引导性,培训方式与组织形式要适应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个性特征,培训效果要经得起乡村旅游实践检验。定制式乡村旅游培训不但是对传统乡村旅游培训方式的革新,更是乡村旅游培训工作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的一种新尝试。旅游院校定制式乡村旅游培训需要培训教师不但具有旅游服务技能,更要具有乡村旅游发展扎实的理论基础与项目策划能力。同时对旅游院校与乡村旅游培训组织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事无巨细,京兆府小学对生徒的休假及在校时间的各项行为准则也有所限制,“生徒依府学规岁时给假,各有日限。如妄求假,告及请假,达限,并关报本家尊属,仍依例行罚” 王昶:《金石萃编》卷134。。京兆府小学生徒日常如需休假,必须提前告知学校,而且要严格遵守休假时间,可见京兆府小学对生徒休假管理是相当严格的。“古代教育中,对犯过学生的惩戒,最常见的就是身体惩戒” 陈刚、廖其发:《我国古代教育惩戒及其启示》,《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7期。,京兆府小学生徒犯错,亦按程度轻重分别给予惩戒。对年龄偏小的学生进行的教育主要是身体惩戒,而对15岁以上的生徒则主要是金钱处罚。按“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分小学和大学两个部分,按宋朝颁布的法令,官办小学教导八至十二三岁的儿童” 袁征:《宋代小学的课程和教材》,《河北学刊》1991年第2期。的说法,宋代小学的学生应处于8—13岁,但京兆府小学关于生徒犯错受罚的条文中,涉及15岁以上和15岁以下生徒的两种受罚情况,因此推断京兆小学的学生实际上并非全为8—13岁年龄段,可能存在15岁以上的生徒。京兆小学还规定生徒在校期间的行为准则,不能破坏学校公物和喧哗、打闹等,这方面的规范与现代学校规章无异,均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授及其他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

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实施者,教授和其他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详细规定他们的教学职责是十分必要的。北宋官府对教授的职责和配备有规定,一般地方官学中,州学设两名教授,县学设一名。从《京兆府小学规》中权府学教授、提举府学等官学人员的名称,可以了解到地方府学中教师及其他管理人员的级别建制。由碑文后署名来看,京兆府小学共设有权府学教授和府学说书兼教授共两名,两名教授的设置符合州一级官学教授配备的规定。

“教授”一词说法始于北宋仁宗庆历四年,“诏各路州、府、军、监各令立学,学者二百人以上者许更置县学,自是州郡无不有学” 司义祖整理:《宋大诏令集》,第590页。,之后“始置教授”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976、3976、3815、3815、3971页。。权府学教授是教师的名称,权即主管,从碑文中署名顺序来看,权府学教授属于地方官学中级别较高的管理人员,此称无确切记载,许是首次作为宋代地方府学教授的名称出现。京兆府小学的权府学教授蒲宗孟是皇祐五年(1053)进士,次年至和元年(1054)蒲宗孟即至京兆府学任职,但在《宋史·蒲宗孟传》中却没有涉及蒲氏这一任职,这可以为其仕宦经历作一补充。关于教授的教学职责,《宋史·职官志》中明确提到教授“以经术行义训导诸生,掌其课试之事,而纠正不如规者”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976、3976、3815、3815、3971页。,即教授有三项重要职责:一是以经术训导学生,管理考试事宜;二是组织和主持学生考试,熙宁兴学后,太学与地方官学都实行升补考试制度,地方上由教授主管考试,其他官员不干预考试事宜,“余官勿得干预”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148页。;三是“纠正不如规者”,这一职责要求,体现了教授不仅要授学生以知识,还要塑造学生的品格。从《京兆府小学规》后署名来看,这部学规是经京兆小学任职教授认可后由京兆府学颁行的,以证教授有监督学规施行的职责。

宋代州县学官,除了教授一职外,还设有说书、学长等。学长一职是从当年学生中拣选资质好、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选拔出来的学长负责教授艺业及检查生徒的过失,主要职责是辅助教授管理学生。府学说书兼教授也是教师名称。说书一称亦始于北宋仁宗朝,按《宋史》“仁宗景祐元年正月,命贾昌朝、赵希言、王宗道、杨安国并为崇政殿说书”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976、3976、3815、3815、3971页。,后又有“景祐四年三月,置天章阁侍讲,寻以崇政殿说书贾昌朝、王宗道、赵希言、杨安国等兼之” 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85页。,《宋史》中有记载崇政殿说书的职责,即为“掌进读书史,讲释经义,备顾问应对”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976、3976、3815、3815、3971页。。可见,说书一职是专门为皇帝解说书史及讲授经义的。据碑文看,地方府学说书一职的设置应也是讲授经义,不过讲授对象变为府学生徒。

目前小麦通常是冬小麦,在播种时应筛选出饱满种子,在播种之前使药物浸泡,从而有效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同时加强病虫防害,但若使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想要种植农业土地,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改革条件。因此,用机械化播种方式,减少人工播种,使播放量达到一致。

提举府学是管理地方文化教育的高级官员。提举官几乎出现于宋代各级行政管理中,宋代提举官最初创置于太宗淳化年间,真宗景德年间至英宗治平年间提举官不断增多,后至神宗王安石变法时期形成具体制度并取得长足发展。北宋崇宁二年设置的提举学事司是北宋官方最早设立的官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其职责是“掌一路州县学政,岁巡所部以察师儒之优劣,生员之勤惰,而专举刺之事”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976、3976、3815、3815、3971页。。有观点认为,提举学事司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与宋代官府推行州县三舍法、试教官法有关,目的在于考核、筛选州县学教官,考查学生的优劣、勤惰以定奖罚。 张春生:《两宋官学教育政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2003年,第20页。虽提举学事司只存在崇宁二年(1103)至宣和元年间不足20年,但提举学事司却是古代历史上最早由中央在地方建立的专职统一管理一路学政的教育管理机构,有开创性意义,此前官府还没有设立直接行政部门与专门机构来管理地方官学。如此看来,提举府学一称是早于提举学事司的建立的。

(三)分级教学模式

宋代小学基础课程是识字、学诗赋兼有典故及经义。识字是生徒学诗赋的基础,经义是宋代官学和私学教育的必修课。京兆小学所授经书应是传统儒家经典,包括“《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礼》、《仪礼》和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这些教材多是汉魏六朝人注疏的版本,一般统称为《九经义疏》”。 乔卫平:《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09页。此后北宋第二次熙宁兴学,地方官学的教材由《九经义疏》变为王安石注疏版《三经新义》,并且《孟子》开始受到官府重视,成为地方官学的正式教材。

京兆府小学教学课程是固定的,教学进度却相对灵活。京兆小学的生徒每天以识字为基础、诗赋为辅、学经为重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将“生徒分为三等,即三个年级” 袁征:《宋代小学的课程和教材》,《河北学刊》1991年第2期。。“学课分为三等”是把入学的学生依学习水平和基础分为三个年级,再分别按其学习程度安排不同的学习进度。每一年级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有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第一等学生,每天要进行抽签回答之前所学的经义三道,每天念书一二百字,学书十行,吟五七言古律诗一首,三天要作赋一首或四韵来练习和检查学习成果,并需看赋一首及看史传,史传须包括故事三条。其中回答经义即是以经书中文句为题,学生作文以阐述其义理。第一等学生学习任务多,学习负担较二三等学生重。第二等学生,每天念书约一百字,学书十行,吟诗一首,对一联还要念赋二韵。第二等学生与第一等学生相比任务已经有所减少。第三等学生每日的学习任务是念书五七十字,学书十行,念诗一首,在三等中学习内容最少,学习负担较轻。简单归结其分等教学内容,大致第一等学生主要是念书、读诗、练习作诗和写赋,还有相对高等的经义,还要看些史学书籍;第二等学生要求读一定的诗赋,由于学习基础比第一等学生差,还要加强识字课程的学习;第三等学生接受的是基础教学内容,只要求多识字,再教授一些简单的诗赋,主要学习内容集中在读和写。京兆小学分等级的教学方法是古代地方官办小学教学方式的特色,而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授之以学,也是当时教学中的新探索。

从《京兆府小学规》所展现的教学管理情况来看,京兆府小学已具有较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具体表现在京兆府小学已经明确了教学主体的各项职责,制定了管理生徒的细则,并且采用了分等教学模式,有一定创新性。

结 论

宋代地方官学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京兆府小学学规既反映了当时地方官办小学的招生、师资选聘、教学管理、学业学习与考核等学校办学机制,又为后世王朝的地方官学提供了直接的借鉴参考价值,尤其是明清时期府、州、县办学的学规,与之极为相似。陈寅恪先生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陈寅恪先生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45页。,从官办小学教育而言,亦不虚夸。

 
霍玲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