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77 例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3 254 例,其中开放性腹部手术患者1 132 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77 例,其中男26 例,女51 例,年龄31~90 岁。胃癌根治术7 例,结、直肠癌根治术11 例,肝脏手术7 例,胆囊切除术14 例,阑尾切除术24 例,腹部开放(或闭合)性损伤手术14 例。

基于多能源站协调的区域电力-热力系统日前经济调度//王丹,智云强,贾宏杰,王伟亮,孟政吉,马莉//(13):59

1.2 临床表现

脂肪液化多发生在术后5~7 d,大部分患者切口有较多渗液,无其他自觉症状;或术后换药时发现敷料有较多黄色渗出,按压切口可见皮下有较多渗液。部分患者挤压切口后甚至使用止血钳分离切口皮肤后方可发现皮下渗出液聚集。渗出液中可见脂肪滴,连续细菌培养无菌生长。

提取菌株 Sd1-2的 RNA(图 2),反转录合成cDNA 后, 用 DMMK1-F/DMMK1-R 为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如图3,片段大小与预测结果大小基本一致。由琼脂糖电泳检测结果可见,这种引物的特异性较好,基本没有非特异条带。切胶后,用DNA回收试剂盒回收目标片段,连接载体转化后,用通用引物M13-47/RV-M对转化子进行菌落PCR扩增验证(图4),将阳性克隆送样测序。

1.3 方法

依据切口脂肪液化程度,处理方式不尽相同。切口局部渗出较少者,其液化范围局限,液化程度浅,可采用拆除1~2 针缝线的方法进行局部敞开引流,提高换药频率,保证创面内无积液,效果佳,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基本不影响切口整体愈合时间。切口渗出较多者,若液化范围广泛,液化程度较深,大范围脂肪组织变性,则需完全拆除缝线,敞开切口,做到充分引流,可用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冲洗,及时去除失活组织、清除渗液,早期(2~4 d)可使用10%生理盐水湿敷创面,本时期创面处理任务为清除坏死失活组织,减轻组织水肿。后期(4~7 d)可使用50%葡萄糖溶液湿敷,以给组织生长提供必要的湿润环境及能量来源,待肉芽组织红润后再行二期缝合或胶布拉合。渗出较顽固的患者,二期缝合或拉合后仍有大量渗出,可于创面底部留置负压引流装置,早期为避免皮肤缝合处漏气,可给予一次性敷贴封闭,待引流量小于5 mL时及时拔除引流管。

2

本组77 例术后出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经处理后均痊愈。其中有62 例为1 期愈合,愈合时间约为6~13 d;15 例为2 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3~20 d,期间未出现继发感染情况。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见表1。

 

1 引起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

  

相关因素占脂肪液化患者比例占开放性腹部手术患者比例手术持续时间 ≥2h48(62.34)48(4.24) <2h29(37.66)29(2.56)使用高频电刀 是71(92.21)71(6.27) 否6(7.79)6(0.53)腹壁脂肪厚度 较厚52(67.53)52(4.59) 一般25(32.47)25(2.21)进行切口冲洗 是31(40.26)31(2.74) 否46(59.74)46(4.06)

由表1可知,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为:手术持续时间、高频电刀的使用、脂肪厚度及切口冲洗情况等,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3

近年来,体型肥胖者,尤其是向心性肥胖患者、妊娠期患者、老年患者不断增多,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呈增多趋势,给医患双方均带来负担。肥胖患者的皮下脂肪层血运较差,一般来说皮下3 cm脂肪厚度为术后是否出现脂肪液化的高危临界点。脂肪厚度小于3 cm的患者,很少发生脂肪液化,而皮下脂肪厚度大于3 cm的患者,引起脂肪液化的概率则明显增加,且其发生率与脂肪厚度成正比。术中所用高频电刀可使局部脂肪高温变性,造成毛细血管损伤,加重术后血运障碍,从而提高脂肪液化的发生概率。手术持续时间过长造成脂肪氧化、术中机械性牵拉刺激造成组织损伤、术中未彻底止血导致创面积血、手术切口缝合技术欠佳造成创面无效腔等因素,均与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相关。患者若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负氮平衡,或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口服激素等,切口愈合困难,亦可发生脂肪液化。如何做到有效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尤为重要。我们认为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术前:首先保证手术室环境清洁。无菌清洁环境是开展手术的根本要素,术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备皮。世界卫生组织于2016年11月3日发布的《全球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指南》中明确指出:“准备接受任何手术的患者,不应去除手术部位的毛发,如果有明显需要,只能使用备皮器。任何情况下,强烈反对使用剃刀去除毛发,无论是在手术前或在手术中”旨在保护皮肤的防御功能。术前准备阶段,积极治疗患者基础疾病,调整营养状况,特别是平稳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负氮平衡。第二,术中:术中保持正常体温,加强术中血糖监测,保证充足循环血量,避免使用切口贴膜材料,对于Ⅱ、Ⅲ、Ⅳ类切口可选用切口保护器材。术中操作轻柔,彻底止血,注意拉钩紧张度适中,保护切口组织活性,关闭腹膜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失活组织。缝合时注意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缝合时挂上少量筋膜组织,提高紧固程度,打结轻柔,松紧适中,防止造成组织切割,避免局部组织压迫缺血。肥胖患者脂肪层较厚,可视情况留置引流皮片或皮下引流管,必要时应用切口负压装置。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暴露过程。第三,术后:术后2~6 h持续吸氧,以保证组织中较高的血氧含量。加强切口换药及护理,保持切口干燥。术后可使用热疗仪器对切口进行局部照射热疗,促进切口周围血液循环。及时发现切口脂肪液化,早期液化可通过局部减压引流明显好转。总之,充分的术前准备,微创、快捷的术中操作,科学合理的术后切口护理,能有效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李映辉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05期
《临床医药实践》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