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以生本理念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思政课教学主要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但系统考察思政课教学活动,还应涵盖整合师生的教学目标、构建师生之间联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贯穿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教学吸引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1]这一论断界定了思政课的性质,并强调了思政课教学的核心目标,即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政课教师,能够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向作为教学活动客体的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并使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要达到这一教学效果,需要充分发挥贯穿教学活动的教学吸引力的作用。由此,需要解析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并从中发现教学吸引力对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探求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生态困境,以及生本理念对提高教学吸引力的作用。最后限定原则,意图以理论探讨指导实践中的教学改革,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教学吸引力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

思政课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存有诸多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根据教学活动的过程,思政课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学生,以及教学保障体制如教学经费、学时、教学评价,乃至社会环境等方面,都会对教学效果形成影响。在所有这些影响因素中,作为教学活动主客体的教师与学生最为关键。依据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但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对象是双重身份的统一体。对于教育者的施教活动而言,教育对象表现出客体身份的一面”,“在接受、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过程中,教育对象则以主体的身份出现,他自觉能动地以主体视角体察教育者的实际活动及其所表达的意义,以自己的认知图式诠释、选择、内化教育者所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通过自己的实际活动来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具有的行为指令意义”[2]根据这一论断,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和情感,决定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加工,而后可能出现诸如记忆与忘却、肯定与否定、内化与外化等系列认知行为。因此,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将对实现学生认同、接受理论内容,并在实际中践行,具有重要影响力。

思政课教学现状能够印证教学吸引力的重要作用。当前思政课教学中,教师感觉课程“不好上”,教材“不好讲”,学时“不够讲”,内容“讲不好”等情况;课堂上学生“不爱听”“不愿听”,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低头看课外书、玩手机、打游戏。在应对措施中,研究者提出了依托教材、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整合内容、完善机制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但具体到当前思政课教学,应谋求的目标是:学生在理论内容上有收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享受,社会在教学效果上能满意,而实现目标的根本是确保实现学生能“抬头”。“抬头”针对的是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低头”,学生能够被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所吸引,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凸显教学吸引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因此,尽管存有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但根本在于当前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不足。诸如教材、教法、教师、学生乃至环境等各种影响因素,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各不相同,对效果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也不相同,但拥有一个共同点:在教学过程中,它们无法对教师和学生产生吸引,不能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注意力、情感、意志、观念等集中于思政课内容,从而无法使内容入耳入心,也就不能实现教学目标,最终影响效果。教学吸引力的缺失,根源就在于思政课教学的各种构成要素。正是因为这种缺失,须对各种要素进行解构与重构,塑造和增强教学吸引力,将其视作连接思政课与教学效果的中间环节,以及承启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键因素。据此反观现状,当前思政课改革仍需持续进行,无论是教材内容、方式方法、载体途径等诸多方面的革新,其出发点与归宿都在于: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最终实现教育教学效果,完成思政课的任务与使命。

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就是思政课的构成要素,同样也是教学吸引力的影响因素,这三者在本质上是共通的,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源于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吸引力的缺失引起思政课教学现状的恶劣生态,并持续在各要素中间产生恶性循环。鉴于思政课教学内容与任务目标的确定性,这一恶性循环主要发生在思政课教师、学生与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基于教材内容,由于教师或学生自身的原因,或师生双方共同造就的原因,当前思政课教学的恶劣生态有两个典型表现:一是出现“教师假装上课,学生假装听课”,或“老师乱讲,学生不听”等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情况;二是形成“老师讲得累死,学生听得烦死”,或“老师很搞笑,学生看热闹,课后问学生,啥都不知道”等现象,甚至有教师自身未能把握教学尺度,严重背离目标,甚至起到反作用。

第一,在师生关系上追求和谐平等,但不能混淆等同。

以生本理念提升教学吸引力具备现实根基

思政课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步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高校发展的历程。尽管其重要意义被家庭、学校和社会广泛认知,且以不同身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思政课教学改革中来,但效果差强人意,进一步改革的呼声不断。由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适应当前高校生态,探索以生本理念指导思政课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将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供有益保障。

但是,方法上的灵活生动,并不意味着允许思政课教师放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任务,更不能完全迎合学生的要求,而出现以整堂课“讲段子”“说笑话”,或者讲野史逸事、播放电影等来代替理论讲授的情况。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抬头听课,以增强教学效果,仍需遵守教学规范,谨防媚俗奉迎。

最后,在发展路径与趋势上,伴随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以及参与引领全球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在教育管理体制方面出现诸多变革。诸如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浪潮,以及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开展的终身、开放和网络教育等,都对我国高等教育和管理形成影响,带来相应变化。在教学管理方面,多数高校已实行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高校社会化、市场化潮流,以及高校教育收费制度等,更是深刻影响着我国高校的现实处境,形成其生态困境: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变革,以及大学生民主和权利观念的提高,导致传统的师生和校生关系被全新关系取代。社会本位、学校本位与教师本位的传统理念与实践,面临师生、校生之间契约关系与学生本位理念和实践的挑战。这一困境,与上述我国当前所处的内外形势,共同构成了以生本理念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现实根基。

首先,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形成“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总布局。当前新形势下,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转型期的发展进程带给高校的不仅是机遇,更多是挑战。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3](P25)我们这一道路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迅猛且良性的发展,支撑了思政课理论传输与理想信念的塑造。另一方面,“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4]这些突出的矛盾和挑战,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引起大学生对相关理论的困惑与质疑。这一冲击需要通过思政课教学进行化解,需要在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和理论的同时,敦促思政课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更多地从大学生的处境出发进行教学安排,以消解当代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其次,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乃大势所趋,我国处在融入与引领世界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中外合作与竞争的新常态。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逐步实现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加之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给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带来现代教育技术与观念的机遇与冲击,也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国际竞争。这一新形势同样给我国思政课教学带来多种影响,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P274)一方面,在把握机遇的基础上,我国高等教育方式的开放性增强,管理思想民主化程度提高,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既有中国视角,也要具备国际视野。另一方面,伴随全球化浪潮而来的,还有西方社会思潮对人们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影响,诸如大学生的权利观念、民主意识等也都有所提高,客观上要求更新思政课教学观念,以具备吸引力的教学方式传播中国道路,抢夺大学生思想阵地,从而满足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思政课教学的需要。

在践行生本理念开展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原则,推动实现教学起点与对象特点的统一、‘教材’与‘学材’的统一、‘讲出来’与‘听进去’的统一、‘课内教’与‘课外延’的统一,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以生本理念指导思政课教学,需着眼于其构成要素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生态困境,确定三个基本原则。

我国教育拥有以“师本”理念为指导的传统,教师成为教育和管理的中心,诸如“教不严,师之惰”等观念被有意无意地滥用误用,造就了教师掌控一切、学生严格服从的教育局面。此外,我国高校的教育活动同样受到凯洛夫教育理论的深远影响,尽管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受到诸多质疑和批判,但社会本位和教师本位的传统观念仍存在,极难被现代教育的民主意识所取代。上述传统理念与教育方式同样存于思政课教学中,且在现实中发挥重要影响,诸如“灌输式”教学方法、重“教”轻“学”现象等都是其典型表现。然而,伴随时代发展,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使我国高等教育生态面临一定困境,迫切需要破除和革新传统教育观念。

同时,为了验证微悬臂偏转角度对干涉光强的影响,根据球面镜的曲率半径L和直径D计算其偏转角度的范围为±23.58°.调整角位移台使得微悬臂偏移角分别为-10°、-5°、5°、10°时,曲线如图12所示.可以看出四条曲线能够较好拟合在一起,说明在允许范围内,微悬臂的偏转角不会影响系统的测量准确度.

由此,生本理念的提倡和研究,乃至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同时,生本理念源于“以人为本”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上与逻辑上的统一性。在思政课教学中倡导生本理念,强调大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价值,通过关注大学生的成长需求与成才需要,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德育目标。生本理念指导下的思政课教学,将实现由重“教”到重“学”,重“师”到重“生”的转变,在学生思想上培育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行为上提升其锻炼能力和谋求发展的创造性,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以生本理念提升教学吸引力的基本原则

教材是小学科学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架构的重要工具,但是仅仅依托教材内容的课堂必定是失败的。鉴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以课本为主,还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深层次内涵,将思维扩展到教室以外,才能让整个课堂充斥着生命力与活力,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除此之外,小学科学教师给学生教授的内容还需要融入一定的生活元素,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学生的科学实践材料,为生活化教学提供物质基础,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将科学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在实践中培养兴趣与动手能力。

因此,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缺失,及其造成的负面影响,须在思政课教学的构成要素上加以弥补或消解,尤其在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中提出的种种对策,或实践中的实际措施,都可为此提供借鉴。但从整体考察,为实现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目的,需立足当前思政课教学的生态困境,全面探索生本理念对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提升作用。

农产品电商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如良好的网络通讯系统、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超出系统配送系统等。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发展不均衡,地域广袤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一大批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还处于较低发展水平。

绿色GDP的理论和技术是实施绿色GDP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绿色GDP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保证绿色GDP的实施。

生本理念指导下追求师生关系上的和谐平等原则,虽然更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贴近,但也要注意避免出现“尾巴主义”[6],防止教师将自身与学生完全等同,丧失教师的主导地位,甚至落后于学生。这一原则强调教师要接地气,以贴近学生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果,但不能丧失理论高度,放弃理论阵地。其中度的把握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思政课教学以培养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对于这一目标,依靠传统灌输理论或教师的单向度宣讲无法达到应有效果。以生本理念提升教学吸引力,需要全面审视“教”与“学”的关系,不仅要讲究二者的辩证统一,更要正视现实,注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师生和谐相处、平等对话、教学相长的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持续影响,使作为教育主导的教师与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更为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他们对信息的即时掌握和传播,严重削弱了教育主导者的权威,迫使教师重新审视二者的关系。面对这一现状,教师首先要在理念上确立师生平等观念,正视新媒体等途径赋予大学生掌握信息的便捷性,以及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师生平等的现实。其次,教师还需“俯下身来”,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准确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将社会热点等及时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来,做到在传播理论时学生“不抵触”,热点问题解析时与学生“不隔膜”,道德价值评价时与学生“无代沟”,避免出现教师感觉“对牛弹琴”,而学生感觉“鸡同鸭讲”的局面。

第二,在教学方法上做到灵活生动,但不能媚俗逢迎。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方法是连接师生的桥梁,其中教学方法是承启教师、内容和学生的载体与渠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对教学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以师生和谐平等的关系为基础,以目标为导向,应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消除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应对当前思政课教学的困境。传统的“灌输式”方法特别强调“教”的一方,诸如统编教材、限定理论内容、规范教学文件建设等,都以方便教师开展教学和管理为主,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弱化了对“学”的观照和效果的评价。当前,思政课教学多以合班为主,一名教师面对百余名学生,课堂上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规定动作,课上和课下都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学生在课上“埋头”,极少能做到认真听课,与教师保持同步,课后鲜有交流与互动。此外,无论在课堂还是课外,教师极难将思政课与学生专业及其他课程相衔接,甚至无法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由此,以生本理念指导思政课教学,需采取多种方法、载体、途径等,遵循灵活生动的原则,将基本理论转化为大众化语言,适应时代特征,整合各种资源,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理论讲授法,多采用提问、启发、案例分析、视频解析、互动、讨论、实践教学等需要学生参与的方法,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帕金森并发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发病高发人群为老年人,帕金森病致残率很高,并且治疗费用也非常高,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负担很大[1]。帕金森病前期还可以使用左旋多巴治疗,但是其治疗效果在发病2~5年之后逐渐不明显,帕金森后期出现症状波动与异动症,这些病发证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最大难题,也是目前现代帕金森病治疗的主要焦点[2]。

第三,在教学目标上实现持续主动,但不能放任随性。

生本理念指导下的思政课教学,既要保证在总体和长远目标上培养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也要注重在具体与现实中培育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目标上的可持续性和主动性。较之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改革中的思政课教学在内容的针对性和学生的参与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但在理想和信念等终极目标方面,仍存在无法检测、评价,从而不能确定效果的情况。思政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育人,能否实现目标,是否达到效果,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学生接受,并对其个人发展有所助益作为检验标准,应在目标设定上体现持续性与主动性。以生本理念指导思政课教学,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由师生双方进行直接目标设定,完善教学方案,并采取恰当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将学生及其学习效果纳入进来,以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其指导自己的言行。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并依靠学生来完成教学。师生合作并有效配置学生的兴趣、诉求和潜能,以灵活生动的方法,内塑品德,外强行为,从而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充分相信和依靠学生,并不等于可以“放羊”。在这一理念下,教师不仅是教学的主导者,还应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应尝试建立思政课教学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联动机制,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的合作机制等,达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状态的及时掌握,并寻找恰当的介入方式,实现对学生持续而主动发展的教育目标。

结语

教学吸引力对思政课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需要加强研究。以生本理念提升教学吸引力的现实根基在于:既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缺陷而对其解构的必要,也是适应新形势而重构教育理念的需要,在教学方面也是突破思政课教学当前困境的出路。当前学界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多是总结个别高校教改经验,或是分析具体问题,鲜有具备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建树,导致思政课教学研究在进程上举步维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吸引力问题的研究,首先需要经由理念上的交锋与选择,而后考虑机制体制的构建。因此,在规划与实践之前,思政课教学理念的探索与先行,将有益于整体进程的开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思政课教学创新应有顶层设计,尤其需要关注理念的选择及其原则的确定,真正做到依托恰当方法、传播理论内容、有效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13.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79.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关于全面深化改革[N].人民日报,2014-07-04(11).

[5]李忠军.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四个统一”[N].光明日报,2014-07-02(11).

[6]夏志有.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尾巴主义倾向及其消解[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10-115.

电子文档由于创新性比较强,其保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密级的界定,很多研究档案或者研究数据在投放市场涉及科研机密,管理人员要及时与资源生产者联系,确定使用范围以及保密期限,方便电子文档的使用。①对电子文档使用范围进行界定,哪些电子文档资源是可以在本校使用的,哪些是可以在行业内进行共享的,都需要与资源拥有者进行协商。②涉及馆外人员的电子文档,在保存和使用中要与当事人进行协商,界定可使用的范围,一方面要尽量保护读者的权益的同时,也要尽量的保证电子文档社会效益的发挥。

冲砂系统的开挖与常规的地下隧洞开挖有区别的,坡积体段管棚灌浆处理形成了封闭裂隙,加强基岩的完整性,达到提高岩体强度和刚度的。在开挖过程中明显出现砂砾石形成整体现象,加上临时支护及时,未出现大量塌方现象,说明该隧洞的坡积体段施工方法可靠。

 
卢传斌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