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凝视与反凝视:门罗小说《乞女》的女性主义解读

更新时间:2009-03-28

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契诃夫”和“作家中的作家”,于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外她还获得三次加拿大总督文学奖,两次加拿大吉勒文学奖,两次英联邦作家奖,以及曼氏布克国际文学奖美和国国家书评人奖与加拿大书商协会奖等重大奖项。门罗的写作风格与她的题材十分契合,在其6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她一直致力于中短篇小说的创作,被称为“家庭主妇型”作家的她,笔下的主人公大多是小镇上的普通人,创作题材也多以女性的悲剧命运为主,但她独有的女性创作视角和独特的地方书写,使得她的短篇小说被赞为“近乎完美的写作”“具有长篇的深度,“改变了(人们)对于短篇小说的成见”。 中篇小说《乞女》是门罗在了解霍加特的“奖学金男孩”的概念后,结合当时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重构的一个关于“奖学金女孩”的故事,它主要讲述了奖学金女孩罗斯出身贫寒,意外邂逅了有着骑士精神幻想的商业帝国继承人帕特里克,因为她温顺而性感的形象就像《国王科菲多亚与乞女》中的乞女一样,使得她阴差阳错地得到了他的青睐,但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导致罗斯一味地顺从和假装,最终导致丧失自我,成为以帕特里克为代表的男性的凝视之物;在这段长达10年的婚姻里,罗斯试图反抗却次次都以乞求帕特里克的原谅而告终,最终罗斯找到了自己的工作,经济上独立后的她果断与帕特里克离婚,逃离了他的凝视,找到自我,成为一名独立的女性。

物资管理作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当前,国内施工企业的项目材料管理基本停留在简单的出入库,对于当下动辄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造价的施工项目来说这种管理方式工作效率低,控制难度大,成本费用高,信息反馈不及时,使得本来就有限的流动资金很难满足施工需要。

女性主义兴起于19世纪末的法国,经历过两次浪潮,时至今日依然是女性作家们关注的焦点、是女性主义者呼吁女性应当享有和男性同等权利的最强宣言,《乞女》的创作背景正处于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中,呼吁缩小男女差别,摆脱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气质”对女性的束缚。其次,女性主义认为看的行为背后蕴含着鲜明的性别意识,这无疑是揭示了历史上长期以来始终存在着的“男性凝视”。在女性主义的学术语境中,视觉天然地具有性别意识,女性是男性欲望的对象和视觉快感的来源,男人在看,女人被看;男人窥视,女人被窥视;男人拥有欲望,女人是可欲望的对象。男性凝视是女性主义天然要反抗的文化实践。再次,凝视的批评实践关注自我与他者。在艾丽丝·门罗的小说中,主人公经常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凝视,在这种凝视机制下,主人公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迷失自我,在“他者凝视”的众人之境中构建了异化主体,成为别人眼中的“理想自我”。 本文将运用凝视理论以及福柯的话语权利体系来分析艾丽丝·门罗的中篇小说《乞女》,探讨主人公罗斯是如何在受到以帕特里克为代表的男性凝视后丧失自我的主体性,以及如何通过反凝视机制找到消解二元对立,逃离男性凝视,找回真实的自我,成为一名独立的女性。

一、凝视与规训

凝视是指携带权利运作或者欲望纠结的观看方法。它通常是视觉中心主义的产物,观者被权利赋予“看”的特权,通过“看”确立自己的主体位置,被观者在沦为“看”的对象的同时,体会到观者眼光带来的权力压力,通过内化观者的价值判断进行自我物化。当今对凝视的批判已经成为文化批评主义者用来反抗视觉中心主义、父权中心主义、种族主义等的有力武器。[13]

(一)男性凝视下被物化的女性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借用边沁的全景敞视建筑来说明现代权力体制下凝视对人产生的压迫效果。在全景敞视建筑中,囚禁者不断目睹着窥视他的中心瞭望塔的高大轮廓,但囚禁者在任何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被凝视。在父权社会中,男性是观看的主体,女性是男性欲望的对象,男性拥有绝对支配权,所谓的“男性凝视”是一种将女性物化、化为景观并成为可欲对象的心理机制。罗斯作为欲望和观察的客体被打上了权利的烙印。

解析:Al、Al2O3、Al(OH)3 和可溶性铝盐与过量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故生成物中都有,所以本题答案应为D。

回归到赵春华案及王力军案,植入刑事政策的合目的性考量之后,就需要对既有的形式规定及其运用进行四个方面的审视:其一,对此类行为进行刑事处罚是否必要,即是否达到了必须动用刑罚的地步;其二,处以刑罚是否符合刑法规范的保护目的(即法益保护);其三,当刑罚规定得不到公众法意识的支持,人们的法意识非但得不到强化反遭削弱[9],即通过司法实施教化的目的将会落空,无益于犯罪的预防;其四,案件结果在整体效果上是否体现了司法正义,通过形式理性加以适用的法律是否“尊重所在社会有关正义、公平、自由等方面的主流价值,尊重普通人的法感情”[13]。通过这种考量,司法者便获得了自我审视的契机。

罗斯吹掉他头发里的雪,“进去啊,当回采花大盗!她肯定还是个处女呢。瞧,那儿就是她房间的窗户。怎么不去啊!”她摩挲着他的头发,然后手滑动着伸进他的上衣,又滑动着摸索到他内裤的前部。“变硬了!”她似乎很得意,“哦,帕特里克!你兴奋了,为亨肖博士!”她以前可从没说过这种话,从没如此亲近他,干过这样的举动。[4]

试图改变罗斯的口音,是帕特里克男性话语权力的最集中体现。在他们一起去罗斯家里时,从小说到大的汉拉提方言,因为帕特里克在场,罗斯变得哑口无言,因为她不知道该怎么说话,怎么说得自然些;在帕特里克的话语权力规训下,罗斯甚至开始对汉拉提产生了厌恶之情,觉得它们很怪异、聒噪。帕特里克不喜欢罗斯的地方口音,他通过话语权力不断地规训罗斯的口音和表达方式,而罗斯也在这种话语权力下不断地改变自我,从刚开始看到《国王科菲多亚与乞女》这幅画时的抵制心理,到如今在帕特里克的规训下,慢慢地接受自己“乞女”的身份,丧失自己的话语权。

你这么可爱,就像‘乞女’。”

“像,你知道,那幅画,你不知道那幅画吗?”[4]

“像谁?”

“我们两个来自不同的世界”。在另一场合,她这么对他说。她觉得自己说起话来像剧中人物。“我的亲戚朋友都很穷。我从前住的地方,你会以为是个垃圾场。”

An improved breeding of the growing mode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moist convection zone

讲洁美:《闲情偶寄》中强调:“施之蔬菜瓜果,摘之务鲜,洗之务净,而每食菜叶之类,必须白绿鲜嫩”,“食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食物讲究新鲜,在今天已备受人们的重视。

环境问题不仅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还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影响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在日益恶化的环境面前,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当担负起对少年儿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职责,让孩子从小就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学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纵观小学阶段的教材,各门各科或多或少都涉及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而在这些学科中,语文课堂成为环境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寻找环保教育切入点,相机渗透环保教育,帮助学生从小掌握环保知识,培养正确的环境态度。

帕特里克充满骑士精神的幻想,一直渴望生活在只有骑士与女士的世界里,这种起源于中世纪的骑士精神主要以行侠仗义、救助受难女性并获得女性青睐作为自己的目标,因而当帕特里克得知罗斯出身贫寒时,他非但没有打退堂鼓,反而更加坚信了要娶罗斯的决心。他觉得罗斯就像画中的乞女一样,一脸柔顺、无助,充满感激,全无反抗之情。她需要自己的救助,而他的英雄气概及骑士精神能够发挥作用,他觉得罗斯就像《国王科菲多亚与乞女》中的乞女,而自己就像里面的国王,渴望得到乞女来满足自身的欲望。帕特里克是男权社会的代表人物,他有许多侠义的思想念头,经常使用女性、受难姑娘等字眼,但他的语气中却时常带有反讽的口气。很明显从他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他对女性的蔑视和瞧不起,似乎女性生来就是受难的,需要等待男性的救赎。而他用《国王科菲多亚与乞女》这幅画,其实就暗指了自己与罗斯的关系,画中的乞女经济不独立,需要依附科菲多亚国王才能生存下去,而罗斯贫穷的身世、奖学金女孩的身份就如同乞女一样,需要依靠帕特里克才能摆脱这种贫穷的状况。罗斯的社会地位使得她成为帕特里克的凝视之物,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她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女性,而是帕特里克渴欲的对象,被物化的乞女。

女性形象以视觉艺术品中的绘画形式呈现出来,使得女性在被观看的同时自然地转换为男性的欲望客体和凝视之物,这种独特的呈现形式暴露了女性的“他者”形象和被“物化”的本质,而罗斯也在观看绘画的同时,内化了自己“乞女”的形象,并慢慢地消解了自我的主体性,成为只知道一味地顺从和忍让的“乞女”。

(二)男性凝视下被规训的话语

在福柯看来,每种权力都会产生一种相配套的话语体系来规训人们的行为举止,以巩固它的地位。福柯将直接作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权利称作微型权力,因为这种权利直接作用于人并且使得人变得更为驯服,所以也被称为规训权力。[10]在男权社会中,男性的凝视不仅是一种欲望的机制,还是一种规训权力的手段,它把“权力目光”变成了女性自我审视的目光,进而达到规训女性言行的目的。在福柯权力理论中,“凝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权力运行手段占有重要地位。话语权力,试图通过不平等的凝视策略,对主体性进行控制。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认为,话语与权力是不可分的,话语本身即是权力的产物,也是权力的组成部分,权力是通过话语来实现的。[1]

“我很高兴,”帕特里克说,“我很高兴你穷,

其次,不允许罗斯说淫秽词语也体现了帕特里克的话语权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他不断地纠正罗斯的口音、嘲笑她的朋友、甚至轻视她的粗俗。只有当罗斯贬损自己,抬高他时,他才会开心,但是当罗斯说出让他不快的话时,他便会让她住嘴,甚至动用武力打断她的言行,以显示自己的至高无上的话语权。他们这种不对等的关系甚至体现在帕特里克用带有威胁和恐惧的神色不断盘问罗斯是否爱他,在这种凝视机制下,罗斯的回答只能是“是”,而只有听到罗斯顺从地说“是”时,帕特里克才会感叹自己的幸运。最后,在帕特里克男性话语权力的控制下,罗斯已经丧失了自我的主体性,连自己的婚姻大事都没有决定权了。当她不想与帕特里克结婚时,她对帕特里克说的是:“求求你,帕特里克,别让我嫁给你!”“求求你别让我嫁给你吧!”这里罗斯用的是乞求的语气,她将自己的地位放得很低,就连自己的婚姻大事都不能做主,而是要取决于帕特里克的态度,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她似乎已经从心底认同且接受了自己乞女的身份。通过改变罗斯的口音以及限制她的说话方式,罗斯已经丧失自身的话语权,成为男性的依附之物。

(三)被规训的身体

女性一直处在美貌竞赛的巨大压力之下,即以男性的观点判断、批评女性的身体,只注重“外在”的形象,而否定女性外在的感觉。[9]罗斯出身贫寒没钱过多地打扮自己,但为了也要买晚装鞋以及样式颇为放荡的银色凉鞋来吸引男士目光和眼球,她和南希不惜卖血换钱。罗斯和南希这种不正常的行为背后却是由男性主导的,父权制对女性的期待经过社会化已为女性所内化,女性从小就被教导要打扮得体,以获得男性的青睐,而这些都是按照男性的审美标准来衡量的。

小说中,奖学金女孩罗斯不仅受到了来自男性的凝视,因为她的贫穷,她也受到了来自成功的女性的凝视及规训,沦为一件物品,任人摆布。亨肖博士每年都会找一些穷苦聪明但长相过得去的女孩子跟她同住,罗斯因缘际会地得到亨肖博士的青睐,得以住进亨肖博士的家,住在亨肖博士家解决了罗斯的租房问题,但同时也丧失了自主性,将她自己置于亨肖博士的凝视之下,因此她不得不按照自亨肖博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如吃饭时她必须按照亨肖博士的要求,在膝盖上铺着一块麻织餐巾,面前摆着白色的高级餐碟,下面垫着蓝色的垫子,有时亨肖博士会对罗斯说:“你是个好学生,那样的东西,你不会有兴趣的。”她所说的,通常是指学校的一些活动:耐力接力赛、足球赛、舞会。寄人篱下的罗斯时常会受到亨肖博士的规训,表面上她是想把罗斯培养成优秀的女性,但她却从未尊重过罗斯的个人意愿,只是想当然的把罗斯培养成跟她之前的奖学金女孩一样。亨肖博士是一个独立的女性,有着自己的工作和房子,从而不必接受男性的凝视,但她却也参与了男性权利话语的建构,她只给出身贫寒但却长得漂亮的女孩提供住处,表面上,她是想帮助奖学金女孩摆脱经济上的困境,但是她却用金钱作为一种规训的手段,强迫她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比如她把一起住过的奖学金女孩培养成老师、营养学家、图书管理员这其中就包含着规训色彩,因为在她看来这些职业更符合男性的择偶标准,可以让他们找到更合适的对象。自始至终,亨肖博士都把奖学金女孩当成一件物品,把她们培养成她理想中的样子,她摆脱了男性的凝视,但却把自己放在了凝视者的地位,不断规训女性的身体,使“奖学金”女孩不断地顺从和屈服,直至丧失自我。

二、反凝视与主体性建构

福柯曾说过:“哪里有凝视,哪里就有反抗。”女性主义在福柯的权力观中得到启示,试图建立反凝视机制来对抗男性的凝视,反凝视注重消解和解构凝视背后的权力性、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女性主义认为话语的建立意味着女性自身权力能够得到实现,从而能够消解男性凝视背后所携带的权力。

(一)从凝视客体到凝视主体

小说中罗斯为了反抗来自以亨肖博士为代表的成功女性的凝视,她选择接受帕特里克的表白和求婚,因为她知道想要摆脱来自他人凝视必须首先必须成为凝视的主体,在她接受帕特里克的求婚钻戒后,她虽然还是受到了其他人的凝视,但这种凝视不再是之前那种鄙夷和瞧不起的眼光,而是带着羡慕和尊敬的目光。其次,借助婚姻,她也摆脱了来自亨肖博士的凝视,她搬出了亨肖博士的房子,摆脱了亨肖博士的凝视也就摆脱了她的凝视中所掺杂的权利和压迫,她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一名记者。女性主义一直认为主流话语是男权文化的产物,男权文化的建构与运作实现了对女性的他者化。要取代这种男权话语,必然要建立新的女性话语,以女性话语对抗男权话语,成为女性获得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不诚实的人,现在轮到她了,装任由他摆布。她当然不希望听到他说这样的话的:“那好,要是你们家穷,住在垃圾场上,那我只好撤销婚约了。”

为更好地描述具有自适应P-SSHI控制的有源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图6给出了稳态情况下等效电流源iP(t)正半周期时,电路的3种不同状态。此时,VA

罗斯的这段话中包含了一系列淫秽词语,表面上看,这只是罗斯为了惹帕特里克生气故意说的话,但根据克里斯蒂娃所说,淫秽词语记号语言的一种形式,它使得在(索绪尔意义上)语言符号中受压抑和排除的情感因素得以充分展现,是女性话语的表达形式。因此罗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帕特里克面前说淫秽的话,不仅仅是单纯地为了激怒帕特里克,而是为了反抗他的男权话语,建立自己的女性话语权。其次,西苏认为女性话语权的建立还体现在书写女性的身体,罗斯在一首诗的开头写道:“在我黑暗的子宫里,不小心我怀上了一个女士的孩子……”,这句话乍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罗斯并怀孕,怎么会突然写出这样一句话,但仔细琢磨后却发现,这其实是她建立女性话语的一种方式,子宫是女性器官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部分,通过对她身体的书写,其实便是罗斯想要建立自己的女性话语,不再依附男性话语的表现。最后,罗斯拒绝与帕特里克结婚时说的话也是对男性话语权的挑战,在当时的社会,女性经济上不独立,为了生存女性被迫向男性寻求保护,而这种保护往往通过婚姻手段来完成,所以只要男性向女性求婚,女性基本不会拒绝,因为婚姻是她们以后生活的保障,罗斯便是利用这次契机,再一次挑战男性话语权,成功建立起自己的女性话语权。

(二)消解二元对立

在男权社会中,男性是力量和智慧的象征,女性则是无能和无知的象征;女性总是同二元对立中处于劣势和无力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男性则和处于优势和力量的词汇相联系;在这种社会意识的规训下,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成为好妻子、好母亲,因此解构二元对立关键在于消解凝视的权力性。小说中对罗斯与帕特里克结婚后的生活描写得十分简略,但从下面一段话中,却可以看出,她们的婚后生活并不像灰姑娘与王子一样,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是矛盾不断,争吵不断。

她但愿自己没向人们透露过(但她想,她恐怕已经说了)她曾经用自己的头猛撞床杆;她曾把一个卤汁碟砸向餐厅的窗户。但是,躺在床上,想想她所做过的一切,她又厌恶自己,恐惧得瑟瑟发抖,进而又去乞求他的原谅。他每次都原谅了她。有时,是她攻击他,但有时他也打她。[4]

当女性完全依附于男性且不得不面对男性的贬低行为时,积蓄已久的怒气就会爆发出来。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罗斯并不甘心只做一名好妻子并且永远地依附和顺从帕特里克,她逐渐学会反抗来自男性的凝视,她用自残甚至暴力手段,反复挑战男性的权威,她那近乎疯狂的举动,实际上逾越、挑战了男性话语的规范和禁区,让她们的关系破裂,直至离婚。离婚后的她们,不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罗斯不再受到帕特里克的凝视或者规训,二元对立也随之消解。

三、总结

《乞女》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正处于西方“女权运动”的第二阶段,女性主题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男权中心主义的全面清理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小说中女主人公罗斯的经历是门罗自身体验的投射,门罗通过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客观真实地书写了以罗斯为代表的女性在身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磨难,当时的加拿大女性经济上不独立只能通过婚姻为自己以后的生活找到保障,所以她别无选择,只能和帕特里克结婚,以结婚为契机罗斯成功摆脱了以亨肖博士为代表的他者的凝视,但却也让自己陷入以帕特里克为代表的男性凝视机制中,罗斯不断地妥协,逐步按照男性的标准规训自己的话语和身体,丧失自我的主体性,成为物化的“乞女”,最终罗斯花了10年的时间来对抗男性的凝视,在经济独立后毅然与帕特里克离婚,借此打破二元对立的局面,消解男性的凝视,成为一名成功的独立女性。

门罗通过《乞女》表达了自己对于如何成为独立女性的看法,灰姑娘与王子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女性如果经济上不独立,在婚姻中就始终无法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地位,因此女性只有依靠自己,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才能摆脱依附他人的命运,不再成为他人的凝视之物。

参考文献:

[1]Alice,Munro.Who Do You Think You Are[M].Toronto:Penguin Group,2006.

[2]Michel,Foucault.Discipline and Punish[M].The British of the Prison,Trans,Sheridan:New York:Vintage,1995.

[3]Thacker,Robert.Alice Munro:Writing her Lives:a biography[M].Toronto:McClelland&Steward,2005.

[4]艾丽丝·门罗.乞女[J].谭敏,译.意林,2011(4).

[5]段红玉.超越男权话语的女性叙事———论艾·门罗的女性成长小说乞女对灰姑娘模式的解构[J].东北大学学报,2014(1).

[6]耿力平.评加拿大英语文学史[J].外国文学,2010,(6).

[7]洪雪花,马全振.凝视与反凝视——安妮·塞克斯顿的女性主义解读[J].延边大学学报,2015(6).

[8]赖丹琪.顺从、抵制、逃离——乞女中的权力话语凝视与女性主义意识[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7(3).

[9]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29.

[10]汪民安.文化研究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79、218.

[11]汪民安.福柯的界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92、196.

[12]朱晓兰.“凝视 ”理论研究[D].南 京大 学,2011:49、101-102.

[13]赵一凡,张中载,等.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349、377.

 
彭琼,刘明录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8年第01期
《景德镇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