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五点式腰背肌长期锻炼对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术患者腰椎稳定性及腰背痛症状的影响

更新时间:2009-03-28

本文选取2013-02-2016-02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术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五点式腰背肌长期锻炼对患者术后腰椎稳定性及腰背痛症状的影响。

堤防管理人员是实施堤防管理的主体,但部分堤防管理部门技术力量单薄,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偏低。基层堤防管理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基层堤防管理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堤防建筑理论知识和防汛抢险训练,使得大部分堤防出险时束手无策。要建立长期、规范的管理人员培训制度,通过上岗前的业务培训,岗内的业务提高培训等学习形式,不断提升堤防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为工程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02-2016-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术治疗。将纳入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长期组与短期组,每组35例。长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8~60岁,平均(49.31±8.90)岁;病程1~12年,平均(6.13±1.10)年;体重指数 22~30 kg/m2,平均(26.05±4.68)kg/m2;手术节段:3例 L3-4,14 例 L4-5,18 例 L5-S1。短期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36~62岁,平均(49.45±8.92)岁;病程1~10年,平均(5.74±1.03)年;体重指数 23~29 kg/m2,平均(26.43±4.76)kg/m2;手术节段:4例 L3-4,15 例 L4-5,16 例 L5-S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手术节段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术:患者取俯卧位,全身麻醉成功后,以病变节段为中心,取腰椎后正中纵向切开,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剥离椎旁肌群,充分暴露两侧关节突关节,沿病变椎体两侧进行椎弓根置钉,预弯连接棒,安装并固定。进行病变椎体半椎板切除减压,充分松解神经根。切除病变椎间盘,去除软组织与碎骨快,植入腰椎间融合器,上连接棒横连加压固定。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置入负压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48 h内拔除引流管,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卧床休息7 d后,佩戴腰围下床活动,佩戴3个月。(2)五点式腰背肌锻炼:术后5~7 d开始锻炼,患者取仰卧位,去除颈部软枕,双腿屈膝错开,以头、肘、足五点为支撑点,腰部用力上弓,腰臀抬离床面,尽可能抬高,伸拉脊柱,使身体成拱形,抵达最高点后坚持10 s,放松5 s后继续,注意腰部运动时不宜过快,应保持匀速缓慢动作。起始阶段,10次动作为1组,组间休息20 s,3组/d;锻炼1周后改为15次动作为1组,组间休息20 s,5组/d;锻炼1个月后改为30次动作为1组,组间休息20 s,5组/d。每周锻炼6 d,休息1 d。长期组坚持五点式腰背肌锻炼12个月,短期组坚持五点式腰背肌锻炼3个月,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腰椎影像学指标、多裂肌面积,评估患者腰背痛症状评分与腰椎功能改善情况。(1)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血液流变仪(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LBY-N6 Compact)检测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12个月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2)腰椎影像学指标:于术前与术后3个月、12个月复查时拍摄腰椎X线(荷兰飞利浦D93),计算椎间隙高度与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为相邻椎体上下终板前、中、后高度平均值,腰椎生理前凸角为L2椎体上缘线与S1椎体上院线夹角。(3)多裂肌面积:于术前与术后3个月、12个月复查时进行腰椎MRI(荷兰飞利浦 Achieva)平扫,采用PACS软件测量病变节段多裂肌面积。(4)腰背痛症状评分:采用功能障碍指数(ODI)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12个月腰背痛症状,评分越高疼痛症状越严重。(5)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日本矫形外科杂志学会治疗分数(JOA)评估患者腰椎功能,总分0~29分,功能改善率=(术后12个月 JOA-术前 JOA)/术前 JOA×100%,治愈:功能改善率≥90%;显效:功能改善率60%~89%;有效:功能改善率25%~59%;无效:功能改善率<25%。

2 结果

2.4 两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长期组腰椎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短期组(P<0.05)。见表 4。

[1]徐好好,郑元元.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肠道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2):412-414.

2.3 两组多裂肌面积与腰背痛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3个月、12个月多裂肌面积、ODI、VAS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长期组术后12个月多裂肌面积较术后3个月显著提高(P<0.05),短期组术后12个月多裂肌面积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 ODI、VAS较术后3个月显著降低(P<0.05)。术前、术后3个月组间多裂肌面积、ODI、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组术后12个月多裂肌面积显著高于短期组(P<0.05),ODI、VAS 显著低于短期组(P<0.05)。见表 3。

2.5 两组安全性比较 两组在五点式腰背肌锻炼过程中均为发现严重不良事件,证明该锻炼方法具有较高安全性。

2.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两组术后3个月、12个月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长期组术后12个月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术后3个月显著降低(P<0.05)。短期组术后12个月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组间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组术后12个月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低于短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①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②与同组术后3个月比较,P<0.05;③与短期组比较,P<0.05

 

术后3个月 术后12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12个月 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12个月长期组(n=35)11.26±2.04 4.82±0.88 1.65±0.30 2.78±0.52组别全血低切粘度(mpa·s)术前全血高切粘度(mpa·s)术前血浆黏度(mpa·s)术前红细胞聚集指数术前10.27±1.83 8.90±1.61①②③ 4.41±0.80 3.95±0.69①②③ 1.50±0.28 1.33±0.25①②③ 2.53±0.47 2.19±0.41①②③短期组(n=35)11.48±2.0610.41±1.86 9.73±1.74 4.89±0.90 4.45±0.82 4.32±0.77 1.69±0.32 1.52±0.29 1.46±0.27 2.83±0.53 2.56±0.48 2.42±0.45

 

表2 两组腰椎影像学指标比较(±s)

  

注:①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椎间隙高度(mm)腰椎生理前凸角(°)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12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12个月长期组(n=35) 9.36±1.69 10.80±1.95 11.17±2.03 29.74±5.37 32.34±5.84 34.10±6.15短期组(n=35) 9.13±1.66 10.58±1.91 10.89±1.97 29.08±5.25 31.93±5.76 32.78±5.91

 

表3 两组多裂肌面积与腰背痛症状评分比较(±s)

  

注:①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②与同组术后3个月比较,P<0.05;③与短期组比较,P<0.05

 

组别多裂肌面积(mm2)ODI(分)VAS(分)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12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12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12个月长期组(n=35) 1243.28±221.91 972.83±176.11 1136.17±207.42①②③ 53.49±9.62 37.67±6.77 20.91±3.79①②③ 6.06±1.10 2.71±0.46 1.20±0.22①②③短期组(n=35) 1215.97±218.15 956.10±173.25 1024.21±185.48 54.67±9.84 38.25±6.89 26.53±4.75①② 6.18±1.13 2.76±0.48 1.54±0.28①②③

 

表4 两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例(%)]

  

注:①与短期组比较,P<0.05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长期组(n=35) 14(40.0) 11(31.4) 8(22.9) 2(5.7) 33(94.3)短期组(n=35) 10(28.6) 12(34.3) 6(17.1) 8(22.9) 27(77.1)

她不仅在农科校打响,在乡政府内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何副书记在她面前很庄重,而且不再松松垮垮,各站也不在上班时间打扑克了。因为她非要何副书记定几条《规章制度》《惩罚条例》不可。奇怪的是,何副书记对她言听计从,马上照办。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李文和几个放荡惯了的人对她心怀不满,背后说她坏话时,何副书记却听之任之,充耳不闻,置之不理。

3 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肌肉与神经组织受到一定损伤,肌肉萎缩,腰背肌力下降,可能导致腰椎不稳[1-2]。因此术后给予规范系统功能锻炼显得尤为重要。五点式腰背肌锻炼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常用锻炼方法,可以增强腰背肌力量,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但五点式腰背肌锻炼持续时间尚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分组给予3个月与12个月五点式腰背肌锻炼,探讨不同持续时间对患者腰背痛症状与腰椎功能的影响。

[2]胡袒,郑超,伍骥,等.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10):899-903.

式中:q1——居民最高日用水定额,根据《山西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按40 L/(人·d)计算;

参考文献:

2.2 两组腰椎影像学指标比较 在为期12个月的随访中,经腰椎X线显示70例患者均融合,两组术后3个月、12个月椎间隙高度、腰椎生理前凸角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不同时间点组间椎间隙高度、腰椎生理前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4) 模块配置.根据具体需求结合配置规则库,检索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模块,并对模块进行组合、替换,完成设备模块配置方案.配置规则库的建立需要对企业长期积累的设计经验进行归纳总计.

本研究显示,两组术后3个月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一方面由于手术解除机械压迫等病因,恢复正常神经冲动,血管舒缩功能改善[3],另一方面五点式腰背肌锻炼也可以刺激肌肉,加速血液循环,增加灌注量,保证椎间盘血液供应。长期组术后12个月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低于短期组,表明坚持长期五点式腰背肌锻炼可以更有效促进局部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重建脊柱稳定性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重要目标,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12个月椎间隙高度、腰椎生理前凸角较术前显著提高,提示术后五点式腰背肌锻炼可以通过加强腰部肌肉强度,改善腰椎前凸角,减轻神经根压力,维持腰椎稳定性。但在术后随访中未发现组间椎间隙高度、腰椎生理前凸角明显差异,可能与所选病例数目、随访时间较短等因素相关,下一步需进行大量资料长期调查随访。腰部多裂肌位于竖脊肌深部,紧贴腰椎,由许多小束肌肉组成,负责分配压力联系腰椎,多裂肌功能失调与慢性腰痛等疾病存在紧密联系。临床研究证实,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普遍存在多裂肌改变,早期表现为多裂肌痉挛,随病程延长多裂肌面积逐渐开始缩小。相关研究显示,80%~90%腰痛患者存在多裂肌萎缩[4-6]。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年多裂肌面积较术后3个月显著增加,提示五点式腰背肌锻炼可以通过提高肌肉活动量,增加多裂肌血流量,改善多裂肌营养,激活多裂肌,抑制多裂肌萎缩,减轻腰背疼痛,有利于患者康复。长期组术后1年多裂肌面积显著高于短期组,提示坚持长期五点式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裂肌萎缩具有更明显缓解作用。腰背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症状,本研究采用ODI与VAS评估患者腰背痛症状,结果显示长期组术后12个月ODI、VAS显著低于短期组,提示坚持长期五点式腰背肌锻炼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痛症状。

[3]黄亚红,刘涛,彭启良,等.通络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32(7):803-808.

[4]欧阳石林,程大为,方璜,等.腰椎多裂肌MRI参数改变应用于诊断分析峡部断裂型腰椎滑脱[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52(5):728-731.

[5]史进军,高启,王颖彦,等.通过超声显像测量腰多裂肌厚度变化率评估腰多裂肌训练动作的效果 [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2):131-135.

[6]宋海新,魏爽,李建华,等.关于下背痛患者腰部多裂肌表面肌电信号与肌肉横断面积的研究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4):297-299.

方竹和桃花结婚后的第二年夏天,梨花和方竹在大寨河边不期而遇;方竹站在河南岸,梨花站在河北岸,梨花发现姐夫方竹后转身就走。但方竹叫住了她。他依旧叫她小妹。他说:“小妹,我只想问你一句话。”梨花不听,继续走。“小妹,你为什么不明白我的心呢?”梨花在心里哭泣道:“到底是谁不明白谁的心呀?!”

 
王斌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02期
《颈腰痛杂志》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