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日语动词的差别使用所蕴含的文化特质

更新时间:2009-03-28

近年来,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人到日本旅游、研修、留学以及工作的热情日益高涨,带动了许多中国人去学习日语。学日语的人都有一个感受:入门容易,出道难。入门阶段因为有汉语基础,无论对于汉字草书化的平假名还是取自汉字偏旁部首的片假名,都可以驾轻就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但接下来毫无规律的语法学习,千变万化的敬语使用以及模棱两可的暧昧表达会使学习者不知所措。只有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心理,才能克服学习和使用中的混乱。

尽管体育传播中的媒介奇观是由大众媒体铺陈的,但这也离不开对体育这种天生具有传播特质事物的认识。体育即媒介,体育以一种媒介的状态生存着,这一理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自他动词的使用所产生的文意差别

日语动词根据结构分为五段、一段、サ变和か变动词,根据词性分为自动词和他动词,其中一部分词根相同,形态相似,含义相近,使用起来难度很大。

日语中在词形上有对应关系的一部分自、他动词,其自动词为五段动词,词尾部分是“aru”“ku”如変わる、開く、並ぶ、付く、続く,他动词是一段动词,词尾部分是“eru”,如変える、開ける、並べる、付ける、続ける,此种情况占到了80%以上,可以帮助学习者分辨大部分的自、他动词;另外有一部分的他动词词尾部分是“su”如増やす、壊す、鳴らす、汚す,自动词的词尾是“eru”“ru”,如増える、壊れる、鳴る、汚れる,此种情况占到了10%左右。以上是两种主要的对应情况。还有一些对应关系不十分规则,以“eru”结尾的是自动词,如焼ける、割れる,“aru”结尾的是他动词,如焼く、割る,正好与绝大部分情况相反。通过以上规律,能够帮助学习者迅速而又准确地判断两个相近动词的词性。自动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侧重表示物体所处的客观状态,而他动词则相反,强调人物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自他动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差别使用还担负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一)道歉功能

 
 

在责任认定的情况下,选择哪种表达会更为贴切呢?四个例句单从语法角度讲没有任何问题,但仍然建议使用②和④他动词的表达。即使对于火炉故障本身,自己是否存在过错不太确定,但火炉是他人财物,因此你在与被借物品的关系中,对于物品损坏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时只有他动词才能准确地展现出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才能表达出对物品所有者的歉意;相反①自动词的表达,只是客观地陈述物体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处于损坏的状态,对于损坏的结果,当事人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过错,甚至使用这样的言语会让物品的主人心情不悦,进而对你的人品产生怀疑。同样,④的表达真诚恳切,主动在母亲面前承认过失,是自己打碎了餐盘,不仅能让母亲消气,而且能小事化了,免于母亲的责备;而③的表达很可能会火上浇油,增加母亲的气愤。因此对于某种问题的产生,需要明确责任的情况下,他动词是最好的选择,不仅能让对方感受到诚意,还能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

(二)体恤功能

 
 

总而言之,HBV感染是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多种要素的复杂过程。IFN-γ作为体内重要的细胞因子,其生物学功能及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密切相关。但是相关研究还不够多,部分研究报道尚缺乏一致性,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例如IFN-γ 在保护和致病两者中是如何转换的,IFN-γ与其他细胞因子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们开展更大规模的、更大样本量的、多因素的研究来进一步明确IFN-γ在HBV感染中的作用,以便于指导临床诊治,让许多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

①和②的差别仅在于文末是否使用“られる”的表达。这是一位从事经营私人医院的医生,对于如何书写诊断书得出的心得:一定使用后者的表述,并且不厌其烦,反复叮嘱病人。假如某天诊断书被拿到法庭作为证据,“られる”的有无会会直接导致医生立场的微妙差异。①中对于医生的诊断特别是必须需要几天的治疗,是不得不接受,无法通融的感觉。正因如此,按照诊断书接受了多天的治疗,病情没有得到好转,医生有可能会陷入困境。如果预先加了“認められる”,即使明确写着需要一周治疗,无论是花了四天,或者一个月病情才得到治愈,对于治疗天数的多少医生都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换句话说“要する”是一种科学客观的判断,而“認められる”则表达出做出判断的本人主观地“我认为是这样”“别人也许是别的结论,我的结论绝对不是不可改变的。”

(三)待遇表达[1]

 
 

事实上,即使加上“られる”、你该承担的责任还是必须要承担,它并不能起到逃避责任的作用。能够清楚地意识到是否使用られる会导致文意产生微妙的差异,从而采取分别使用的做法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兴趣爱好。在当今的日本,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在无意识地计算“である”断定表达和“であると思われる”的表达使用后文意强弱的微妙差别。通过“られる”的使用技巧,甚至能够推测出说话人的人品。“られる”并不是有没有都可以,到了现在它的功能不但没有退化,反而愈加凸显[3]。明明就是自己所说、所想、所认为的,在句末使用“られる”后,变成了大家公认的观点。一方面是为自己在将来有可能犯下的错误留下出路,另一方面也是日本人心思缜密,用语严格规范的完美体现。

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会有如此缜密的思维方式,每说一句话都要思前想后,斟酌再三呢?这与日本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对他人的畏惧心理。人与人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存在,彼此之间都是陌生的。在日本很少会谈论对方的年龄、收入等隐私的话题,一方面是出于对对方隐私的尊重,更是由于对他人始终抱有畏惧感,生怕由于自身原因产生不好的后果,破坏双方关系。使用他动词有时会比较强调自我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不能表达对对方的尊敬,还有可能显得比较自大、傲慢、施恩于对方,甚至令人厌恶。

1.崇尚并敬畏自然。追溯根源,日本是个岛国,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边界处, 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活动频繁,自古以来就深受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袭击,日本人对自然界的极端崇拜其实就是源于对大自然的极度恐惧。日本人在长期的恐惧和担忧中,很少使用他动词这类主观意志性很强的表达,始终对任何事物都抱有敬畏感。

三组例句很好的展示了日本敬语的多种形式。第一组例句中やる、あげる、差し上げる都表示“给予”,承受对象的地位和身份逐渐升高,尊敬程度由低到高;第二组例句中召し上がる是食べる的尊他形式,当吃饭的主语是长辈或上司时使用召し上がる;第三组例句分别是尊他和自谦句型:お+动词ます形+になる/お+动词ます形+する。确定对方地位的主要因素就是由年龄、立场、职能等所决定的上下关系,由亲密程度所决定的亲疏关系以及恩惠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表达的主体基于自己和对方社会、文化、心理等距离感的综合认识,来决定是否使用敬语[4]

因此不同场合下选择使用自动词或是他动词,不仅是客观的要求,更是现实的需要,它巧妙地维护了人与人之间脆弱的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られる的使用所产生的文意差别

 

“综合所得是一项涉及整个征管模式上改进的问题,哪些要计入综合所得,为何计入综合所得?这些都需要考虑。而且还涉及到对应的群体利益的问题,以及汇算清缴、申报核对等问题,这也是改革迟迟没有推进的原因。”刘剑文向记者表示。

在日本,人们非常注重听话人的心理感受。日本人会说“窗户关了①”,而不会说“我把窗户关了②”。日本的美术馆或者博物馆,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识③,不用立てる,而用立つ。④的表达会给人某种误解:尘土是参观者故意扬起,①的表达让人觉得尘土是自己飘起来的,于观光客无关。日语中,自动词常用来强调客观结果,具有客观中立的指向性和价值取向,不会给他人造成任何的心理负担。相反他动词强调了动作行为的主体使动作的对象产生了某种变化,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我做的这件事,是我恩惠于你,很容易让听话人产生心理负担和愧疚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多数会使用自动词的表达来达到体恤对方的目的。

日本著名的语言学家、国学家金田一春彦曾经举过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日本主妇给正在书房里看书的丈夫倒茶和招呼他洗澡时说道:“茶给你倒好了①。洗澡水给你烧好了③。”[2]47此种用法和体恤功能相似,只是单纯描述客观状态,并不是在向丈夫邀功,让他产生负担和愧疚感。在日本,丈夫是一家之主,是经济的主要来源,妻子对丈夫通常都是毕恭毕敬,伺候周到。那么此时是否需要使用敬语呢?使用敬语后,是否会显得夫妻双方过于生疏,、陌生、有距离感呢?那么此时使用了①和③中的自动词巧妙地掩盖了说话人的主观意志,并且含蓄内敛地表达了对丈夫的恭敬,真是一举两得,恰到好处。

自谦尊他动词的密集使用

 
 
 

3.崇尚“和”的思想。日本素来被称为“大和民族”,“和”是最高境界的美德,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只要是破坏“和”的语言和行为都是不被允许和认可的。当矛盾产生时,日本人会主动承担责任,即便责任不在自己,也要使用他动词,给对方诚恳道歉的感觉,避免很多矛盾和口舌之争,起到了“和”的作用。

敬语是日本区别于世界上其他语言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虽然敬语并非日本独有,但日本绝对算得上是真正的敬语天国,不会敬语,就没有进入日本社会的入场券。日语中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因为对方身份、地位、年龄的差别,在自谦和尊他的使用上彰显不同,这绝对是日语的一大绝活,更是每一个有教养的日本人不可或缺的能力,它体现着日本特有的无处不在的等级观念:家庭中的男女之别,长幼之序;学校里的年级之差;企业里更恐怖,区分更精细:入社时间略晚、年龄略小,某种资格考试略迟都会导致身份和地位的差异;军队里军衔、任职先后的不同;相扑界最属严格苛刻:横纲、大关、关胁、幕内、十两…[5]174-175

教师讲解阶段是教学的第一阶段,主要是指对分割后知识点进行讲解,这一阶段的和谐课堂教学工作应在课堂开始后前15分钟进行,而且讲解工作必须做到细致、充分。仍以乘法口诀为例,将乘法口诀分割完毕后,选取1-3阶段的运算方法作为知识点,在讲解时,应该从1讲起,由于1的运算是最多的,可以将其与其他8个数字的运算方式列成一个竖列,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出来,详解1和其他8个数字的计算。确定学生理解之后,在第二列写出2和其他数字的运算方式、结果,并进行详细讲解。在第四列以后不再标写数字、结果,只留空白,讲解阶段结束。

封建时代的日本孕育并形成了严密的等级制度。虽然明治政府宣布从法律上取消等级制度,但它已经根深蒂固于日本各个角落,并渗透和影响着未来的日本社会:一方面等级制度孕育了日本人“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观念,维持着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就像日本社会人类学家中根千枝说的:“如果没有序列意识,我们日本人就不知如何入席就坐,也不知如何谈话。”[6]另一方面日本人一直认为自己很优秀,用等级观念来看待国际问题,进而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该APP是一款针对俄语学习的综合类APP,内容广泛,关于考试方面的内容同样也很广泛。该软件提供高考俄语(2004-2018)、公外俄语四级(2000-2016)、公外俄语六级(暂时未提供任何真题)、俄语专业四级(1998-2015)、俄语专业八级(2003-2015)的全部单选真题,并未只针对俄语等级考试而设计。且该APP只能答题,题目下方虽同样配有解析,但每题的解析需要花费5金币才可查看,且部分考卷仅对会员开放。

结语

总之,日本人在生活中尤其是语言使用方面非常注重细节,仅动词的使用都会结合环境、人物、场景前后斟酌,使其最大功能化,使听话人感到舒适,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看起来似乎很累,但却是自得其乐,乐在其中。它植根于日本传统的文化土壤中,是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也是日本人生活的乐趣所在。

参考文献

[1]朱宪文.日语自他动词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心理[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2]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の特質[M].东京:日本放送出版協会,1991.

[3]张文捷.从敬语表达看日本人的敬语意识[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4]覃思远.语用学视角下日语的待遇表现-以敬语中的自谦语为中心[J]. 学术交流,2013(6).

[5]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6]杨清芝.论日本的等级制度及其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史文娟
《吕梁学院学报》 2018年第01期
《吕梁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