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日语语篇的指称与翻译——以小说《心》及其汉语译本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指称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日汉语中普遍存在。它是通过使用人称指称、指示指称、其他指称等,使语篇上下文得到照应,形成一个照应性的系统,即一个意义完整、有机统一的语篇[1]。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和哈桑将指称定义为语篇中如果一个词语不是靠自身的词义来表达意义,而是靠参照其他东西来得到解释。我们把这种类型的衔接叫做指称。其特征是需要到别处去恢复信息[2]31。它使语篇生成者运用简单的指代形式来表达上下文已经或即将提到的内容,从而使语篇在修辞上言简意赅,在结构上衔接紧凑[3]。关于指称,日汉语可以直接对应直译的情况不少,但二者之间的差异相比较其它一些衔接手段(如省略、连接、词汇重复、同现)更多。李静波曾经较细致的研究了日汉语的指称衔接手段的不同,他根据日本语言学家庵功雄对指称的分类,将指称分为外指和内指,就外指和内指两种类型的日汉之间的异同作了简要的对比分析[4]。按照他的分析,日汉语异同的情况有:外指中指示物、时间、场所时,都是用相应的指示词“あ”和“那”进行指称;指示人时,日语用あ系指示词,汉语用“那”或“他”,一般“他”的情况使用更多。内指中第三人称的使用情况日语没有汉语的多,一般使用名字或“そ”系指示词进行表达;内指中“こ”、“そ”系指示词限定的先行词不是固有词汇,与汉语中的“这”对应,当“この”、“その”限定的先行词是专有名词,汉语通常用零指称。

比较指称在日汉之间的异同不仅是语言对比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翻译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限于篇幅,本文只从翻译的角度探讨指称衔接问题,具体考察日语语篇中指称的衔接功能,指出日汉语在使用指称上的差异,主要是人称指称和指示指称的差异,涉及上面没有归纳到的指称语段的指称性词语如“连体指示词+名词”等。了解这些差异及复杂性,有助于我们在翻译时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既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又能使译文忠实再现原文的语篇连贯。本文以夏目漱石的小说《心》及林少华的汉语译本为对照,研究指称在日语语篇的衔接功能及翻译变通的方法。

《心》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作品,是日本近代文学的杰作,被誉为透视日本人性格和心魂的最佳读物。语言朴实无华,但含义深刻,揭露了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矛盾冲突。林少华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因译村上春树及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等名家作品而为广大读者熟悉。林少华以精准优美的措辞和对日本文学作品的出色把握,深受读者的青睐。小说中指称性词语使用量足,为研究指称的翻译提供了充足的例句,整部作品为正确理解词义或句义,提供了完整的语境,为分析指称在日语语篇中的衔接功能及翻译策略提供了理想素材。

比如:《迷人的张家界》这篇文章,仅仅通过文章去介绍张家界的魅力远远不够,但是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张家界迷人的美景,奇山秀水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再通过音乐的烘托,就能够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那是一个多么迷人的地方。

指称的衔接功能

在语篇理解的过程中,人们需要从语篇之外或从语篇内部来寻找某一指代成分的所指对象。根据韩礼德的理论,指称从语用功能的角度,划分为外指(情景指称)和内指(篇内指称)。外指不具有语篇衔接功能,只有内指才具有衔接功能。下面就从外指、内指两个方面以小说《心》中的实例说明指称在日语语篇中的衔接功能。

(一)外指

胡壮麟先生将外指定义为语篇中某个成分的所指不在语篇内部,而是存在于语篇外的现实或想象的世界[5]42。语言学家庵功雄对日语语篇中的外指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现场指示(发话现场通过五官进行识别的对象,如:声音,气味,触觉,这是典型的外指)、绝对指示(指示对象以直示中心为基准,如:现在,我,这里)、观念指示(语篇中最为常见的あ系指示词)、现场游离指示(语篇中描绘的情景现场)。其中观念指示在语篇中最为常见[6]43。本文主要以观念指示(あ系指示词)进行分析。例:

(1)先生はさっき少し昂奮なさいましたね。あの植木屋の庭で休んでいる時に。

您方才有点激动吧,在苗圃院里休息的时候。

(2)だから先へ死ぬという理屈なのかね。すると己もお前より先にあの世へ行かなくっちゃならない事になるね。

所以理应先死。那么,我也势必先比你到那个世上去!

(3)友達はかねてから国元にいる親たちに勧まない結婚を強いられていた……彼は電報を私に見せてどうしようと相談をした。

在例(1)中,受话者需要借助于当时的情景语境才能识别和理解“あの植木屋の庭”的所指对象。例(2)中“あの世”的所指对象既不存在于语言内部,也不存在于情景语境中,而是存在于交际双方的共有知识或语言社团的文化语境中。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被称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PBL教学中指导老师根据不同规培阶段的培训学员提出一些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并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最后由指导老师集中解释疑惑,并尽可能在超声操作实践中检验讨论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员们在书本中的理论内容得到感性体会,并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外指对语篇的创造起作用,把语言和情景语境联系起来,但不能促使段落间的结合形成同一个语篇,并不具有衔接的意义。因此只有内指才具有语篇的衔接功能。

(二)内指

语篇中某个成分的所指存在于语篇内部。内指主要分为人称指称(第三人称)、指示指称(单独的指示词、连体指示词+名词)。

人称指称是通过人称代词表现的指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是有区别的。只有第三人称才具有固定的衔接功能。理由是第三人称通常回指语篇前部分的某个所指对象。而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是由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话语角色来确定,不涉及语篇,通过外指即涉及情景来表达。所以只有第三人称才具有衔接语篇的意义。例:

常州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控源截污、水系连通、畅流活水、生态修复等,须由环保、水利、建设等相关部门共同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协同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城区河道水环境。

虽然以上的研究都对立体舒适度客观评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并没有具体阐明对比度对立体舒适度的量化影响.同时,立体舒适度是一种多维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还需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并量化其影响程度,因此本文通过提取感兴趣区域的视差图,综合视差角、宽度角、区域对比度等影响视觉舒适度的因素,建立了多维度的立体图像舒适度评价模型.通过模型量化视觉舒适度,并计算与主观评分值间的一致性系数与误差系数,得出在自然立体图像视觉舒适度评测上,本文模型较D+W模型[8]更接近主观评分值.

老家的父母很早就强迫他接受一门他不情愿的婚事……他把电报给我看,问我怎么办才好。

2.发觉社会良知,担当社会责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独特的“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阶级立场。马克思主义者从不掩饰自己的阶级性,因为改变劳动大众的命运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高校大学生最关切自己的未来,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渴望成才。那么,判断大学生成才的标准是什么?——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实现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无非是看一个人在多大范围和多大程度上改善了自身和他人的生活状况,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要求。脱离社会、脱离人民、脱离时代,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

(4)あなたは何でそうたびたび私のようなものの宅へやって来るのですか?

“你为什么总到我这样人的家里来呢?”

(7)大分多くの男が塩を浴びに出て来たが……大抵は頭にゴム製の頭巾を被って、海老茶や紺や藍の色を波間に浮かしていた。そういう有様を目撃したばかりの私の目には、猿股一つで済まして皆なの前に立っているこの西洋人がいかにも珍しく見えた。

(5)奥さんに「お前も一つお上がり」といって、自分の飲み干した盃を差した。奥さんは「私は……」と辞退しかけた後、迷惑そうにそれを受け取った。

(10)あなたもご承知でしょう、兄妹の間に恋の成立した例のないのを。私はこの公認された事実を勝手に布衍しているかもしれないが、始終接触して親しくなり過ぎた男女の間には、恋に必要な刺戟の起こる清新な感じが失われてしまうように考えています。

“こういう感じ”指称上文的两个句子,如画单线的部分所示。指称的不是一个词或词组,而是指称一个或几个句子,衔接上下文。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一种比较先进的职业人才培养方式,其可以将“师傅带徒弟”与“教师交学生”二者有效结合在一起,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对成为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现代学徒制也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工作情境,切实做到了招生即为招工,保证学生学习与工作可以有效的衔接在一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未来进步。

例(8)中彼在翻译时对应汉语的第三人称“他”,保持作品的原貌。

我从一开始就觉得先生有些不可思议,让人不会接近,却又有一种感觉强烈地驱使我非接近他不可。对先生怀有如此感觉的,或许众人中只有我一个。

例中“それ”指代上文中的“盃”,从而整个上下文成为一个前后现衔接的整体。

指示指称是用指示代词或相应的指示限定词等所表现的指称。日语中以こ系そ系为主,あ系不属于内指,理由在上文中已提到。包括指代人、物、场所等单独的指示词これ、 それ、 そこ;指称语段的指称性词语こう、そう、その+名词、そんなこと之类的“连体指示词+名词”[7]。例:

有不少男人出来冲身上的咸水……大多头戴头巾,或绛紫色或藏青色或天蓝色,在波浪间动来动去。在看惯如此光景的我的眼里,这个只穿一条裤衩站在众人面前的洋人实在稀奇的可以。

在该例中,“そういう有様”作为一个整体指称前文画线部分,也就是说,指称作用不单由“そういう”来完成,名词“有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对画线部分的概括和归纳,在所指对象上与该部分等同,作者把画单线部分的内容用名词有様归纳之后,放到下一句中做宾语,使上文的内容延续下去,形成完整有意义的语篇。

指称的翻译策略

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之一,语篇是翻译的最大单位,翻译作为两种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媒介,处理的不仅是单个词语和句子,而是语境下表达完整的语篇。在翻译时要对源语和目的语的衔接手段有准确的识别和深入的了解,才能进行更好的等效翻译。指称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指称手段可以使语篇在内容上避免重复,在结构上衔接紧凑,从而使上下文紧密连接语义连贯,在日汉翻译中不容忽视。以上已经讨论过指称的分类及衔接功能,且日汉语中指称手段的差异导致了翻译中两种语言成分的不完全对应,因此翻译中是否要省略或转译为其他词语成了关键所在。为了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达到语义对等,译文流畅自然,语篇衔接的指称在翻译时大致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使用起相同作用的代词

日汉语言中的指称有完全对等的情况,所以在翻译时可以与源语保持一致,使用起相同作用的代词。

(8)私は彼自身の手から、彼の保管している要塞の地図を受け取って、彼の目の前でゆっくりそれを眺める事ができたも同じでした。

我无异于从他手中接过由他保管的要塞图,并在他眼前从容地打开审视。

(6)私は最初から先生に近づきがたい不思議があるように思っていた。それでいて、どうしても近づかなければいられないという感じが、どこかに強く働いた。こういう感じを先生に対してもっていたものは、多くのうちであるいは私だけかも知れない。

(9)母はただ叔父に万事を頼んでいました。そこに居合わせた私を指さすようにして、「この子をどうぞ何分」といいました。

母亲只是把一切委托给了叔父,指着旁边在场的我说“请关照这个孩子”。

火山,在我的记忆里总是冒着滚滚浓烟,火红的岩浆流淌出来,坐在电视屏幕前我就感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从来都感觉,火山对于生活在济南的我是遥不可及的,没想到去了一趟昌乐,竟然有机会与火山来了一个面对面的交流。

例(9)中“子”与先行词“私”两者概念上并不等同,相当于换了种表达方式,此时この在修饰限定时译为“这”,且“这”不能省略。

第二天,天空依旧阴雨连绵。夏霖到了学校,一进教室就看见吴琮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低头看着课本。夏霖抢过吴琮手里的书:“你不老实交代,我就揭发你,让大家都知道是你在装神弄鬼。”

对太太说“你也来一盅”,旋即递出自己喝干的酒盅。太太支吾着拒绝,随后又不无为难地接过。

你怕也知道,兄妹之间从来不曾发生恋情。也可能是我随意演绎这个众所公认的事实,我总觉得朝夕相处、耳鬓厮磨的男女之间,已经失去了激发恋情所需要的新鲜感。

例(10)中前文“兄妹の間に恋の成立した例のないの”用词语“この公認された事実”来概括命名并进行指代,“この”在限定修饰概括词“公認された事実”,译为汉语相对应的“这”,且翻译时不可省略,否则会产生歧义。

(二)对源语中的指称进行省略

对目的语进行删减,应该是源语中视为当然的结构,而在译文中则视为累赘的成分。省略不译并不影响原文实际概念和思想内容的表达,反而使表达上更为简练,结构上更为紧凑。例:

(11)彼はいつもの通り書物から眼を放して、私を見ました。しかし彼はいつもの通り今帰ったのかとはいいませんでした。彼は「病気はもういいのか、医者へでも行ったのか」と聞きました。

他一如往常从书上抬眼看我。但没像往常那样说“回来了”,而问:“病好了?找医生看了么?”

汉语的语篇衔接中存在着一种缺省默认机制,即言语的表达在不影响意义的情况下,尽量简洁和精炼,主语缺省默认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避免重复,使上下文紧密相连。在该例中我们可以把第一句的人称代词“他”理解为句子的主语,省略后面句子动作的主语,默认它们之间的指称照应关系。

(12)その日本人は砂の上に落ちた手拭を拾い上げているところであったが、それを取り上げるや否や、すぐ頭を包んで、海の方へ歩き出した。

那日本人正在拾地上的毛巾。拾起后,马上包在头上,朝海水那边走去。

为了运用这两个条件求线段长且确保60°角的完整性,自然想到过点A作AF⊥BC,垂足为F,则注意到D为BC的中点,因而过点D作DG⊥BC,构造直角三角形DEG也就呼之欲出了(如图2).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易知故问题就转化求EG的长.

(13)犬はその顔と背を熊笹の上に現して、盛んに吠え立てた。そこへ十ぐらいの子供が駆けて来て犬を叱り付けた。

司法所是法治建设的根基。只有把根基建好、把基层做实,才能真正落实和践行“四个意识”。新时代的司法所建设,要全面提升政治高度,站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全局来认识,司法所工作决不仅仅是具体的业务工作。加强司法所工作,要坚定“四个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加强司法所建设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这是一条经实践证明和历史检验的成功道路。无论是从中国法治发展进步的历史,还是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来看,都要坚定这种自信,坚定不移推进司法所建设、强化司法所工作,这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

狗从山白竹林里探出头和脊背,叫得很起劲。正叫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跑来把狗喝住。

例(12)中“それ”指代前文“手拭”,翻译时进行了省略,并且省略之后译文没有产生歧义,反之如果将其内容补充完整,有多余冗长之嫌,不如其简练表达,符合汉语结构紧凑,冗余度小的语言特点。例(13)中“そこ”指代前文“熊笹“”,翻译时进行省略,且汉语中表示场所移动的词如“进去”、“出来”、“离开”等后面省略场所是很常见且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

(14)細い杉苗の頂に投げ被せてあった先生の帽子が風に吹かれて落ちた。私はすぐその帽子を取り上げた。

先生随手挂在细衫树苗顶端的帽子被风吹下。我赶快拾起帽子。

研究小组在对资料进行编码时,尽量使用被访谈者的语言作为标签的初始概念,共得到254条初始概念。由于初始概念数量较多,且存在重复部分,因此,对其进一步提炼和聚类处理,最终提炼出19个副范畴,具体如表2所示。

(15)ただ私は寂しかった。そうして先生から返事の来るのを予期してかかった。しかし、その返事はついに来なかった。

我只是寂寞罢了。并期望先生回信。然而回信到底没有。

当指形容词性指示代词“この”“その”限定的名词是在文中独一无二,不进行限定也不会产生歧义,便可以根据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即在表意明晰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经济简洁的语言符号形式)及汉语的代词使用频率低的特点将其省略不译。例(14)中“その帽子”就是特指“先生の帽子”,例(15)中“その返事”就是指的是“先生からの返事”。所以省略限定指示词后,丝毫不影响句意清晰,根据“经济原则”进行省略,使得语篇更加简洁通畅。

一杭趴在雪萤的胸前安静了。雪萤感到大腿上有一点湿。但她没有多想,右手伸向提包的拉链,以咳嗽声掩盖拉链轻微的响声,迅速拿出匕首,高高地举起。

(三)翻译为具体的名词或转译为其他代词

对源语指代成分进行转译,在汉语译文中用具体的名词或其他代词指代,使得译文表达更加准,意思更加明朗。

(16)なんの予感も準備もなく、不意に来たのです。不意に彼と彼の家族が、今までとはまるで別物のように私のめに映ったのです。

没有预感,没有准备,如风而至。在我眼里叔父及其家人陡然成了别人。

根据上下文可知,彼指代的是“叔父”,译为具体的名词“叔父”, 指代更为清晰,也表达对长辈的尊称,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彼の”译为“其”,表示领属关系,语言表达更为简练。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是一个集医院设备的申请、采购〔10〕、出入库、维修、维护、固定资产管理、计量检测、设备运行效益分析等全流程管理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真正做到减轻医学工程科工作人员繁琐的设备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指称在日语语篇中的应用及衔接功能,并总结了指称在日译汉翻译过程中的一些翻译策略,如使用起相同作用的代词、省略不译、转译为具体词汇或其他指示代词等。译者在翻译时要注意指称在日汉两种语言中的异同,正确处理指称的语篇衔接手段,使得译文表达流畅自然,既忠实于源语也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参考文献

[1]庵功雄.『日本語におけるテキストの結束性の研究』[M].くろし出版,2007.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42.

[3]Halliday & Hasan.英语的衔接[M].张德禄,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黄艳春,黄振定.英汉语指称照应对比与翻译[J].外语教学,2006.

[5]徐保芳,肖德法.语篇回指的多维研究综述[J].西安外国语学报,2008.

[6]赵春华.语法衔接在英汉互译的中的差异和处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7]李静波,汉日语篇衔接手段对照——“指代”和“省略” [D].北京语言大学,2008.

 
李慧芝,张黎黎
《吕梁学院学报》 2018年第01期
《吕梁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