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是近年来区域经济研究的一大热点,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众多学者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进行了阐述,国内学者覃成林[2]指出,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是区域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外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开展较早,如美国学者Lardy N R[3]指出了社会制度的不同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巴罗和萨拉马丁[4]研究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认为伴随着区域的发展进程,这些发达国家的区域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程度会稳定的下降。库洛伯等人[5]在研究中发现,加拿大有10个省在1950—1996年间有省际经济增长趋同的现象,并且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各省开始表现出向周围省份趋同的特征。系统地梳理国外学者对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也成为了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前沿性课题,这对促进我国东、中、西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国内学者如覃成林[6]、魏后凯等[7]主要从国家的宏观方面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带之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围绕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南北部经济发展差异以及城乡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展开。此外,部分学者还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差距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不同原因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所产生的影响效应,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边界效应、经济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梯度推移粘性、政府政策和制度、产业结构及其转换能力等方面[8]。在省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方面,赵文亮等[9]运用熵权TOPSIS法对中原经济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与比较。杨贺、刘金平等[10]运用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法研究了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异。何纯伟、姜玉玲等[11]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了河南省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综上所述,学者们运用多种方法对省域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大多数学者在选取指标时会受到其评价方法的限制,使得部分相对重要的指标信息被舍弃,影响其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共下辖18个地级市,省会为郑州市。2015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地区首位。全省全年常住人口9532.47万人,居全国第3位。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省区,河南省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已经成长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重要的工业基地,是我国经济整体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12]。河南省近年来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支撑下,整体经济实力提升迅速,但由于省内各地级市经济基础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突出,影响全省整体经济水平的进一步优化提升。因此,全面分析和比较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深入了解18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促进河南省未来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可以为其他区域及省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对与河南省发展特点相似的其他省份解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着评价科学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和可比性原则,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和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以河南省2011—2015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据,选取涉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综合实力、社会发展潜力、科技创新实力、资源环境状况四个一级指标来进行集中分析,以此为基础构建了30个二级指标(表1)。运用SPSS17.0软件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所用数据均来源于2012—2016年《河南省统计年鉴》[13]

 

表1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变量表示经济综合实力亿元元亿元亿元元元元万人‰万人亿元个人k m社会发展潜力 科技创新实力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工业增加值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岁常住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常住人口数教育经费支出公共图书馆数量卫生人员数量公路线路里程公路货运量每10万人高等教育平均在校人数民用汽车拥有量科研机构数量R&D经费支出R&D项目课题数量万吨人辆个万元 个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 X12 X13 X14 X15 X16 X17 X18 X19 X20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变量表示科技创新实力 资源环境状况科技人员活动数量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发表论文数量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总量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件件篇%%%万hm3辆m2 X21 X22 X23 X24 X25 X26 X27 X28 X29 X30

1.2 研究方法

1.2.1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0世纪初皮尔逊(K.Pearson)等人在进行有关智力测验的统计分析时,首次提出了因子分析法的概念。因子分析法的分析过程原理是以原先较多的原始指标,通过丢失最少信息的处理方式,综合为少数代表性较强的综合指标。这些代表性较强的综合指标即为公因子,以这些公因子为基础,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处理,可以减少我们在计算分析过程中的工作量,从而可以更方便的解决复杂问题[14]。因子分析法具有公因子数量相比原始指标少、公因子所代表的信息量大、公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等特点。

1.2.2 因子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步骤一:运用SPSS软件建立关于指标体系的原始矩阵;

步骤二:将原始数据阵标准化得到标准化矩阵;

大夏剧社第三次公演,准备已达二月余之久,日来各剧已练习纯熟,定于本月六日下午三时、晚七时,日夜两场,在校公演,公演剧本:《父归》由陈凝秋导演,《住在二楼的人》《可怜的裴加》《古潭的声音》由田汉导演,南国社并加入戏剧一幕助兴。入场券本埠新月书店有代售,每张仅小洋两角。另,大夏剧社第二次公开戏剧演讲,已请定戏剧家顾仲彝、洪深等,本月四日下午二时,在大夏举行,欢迎旁听。[16]

根据旋转成分矩阵(表3)可知:主成分F1方差最大贡献率为59.392%,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子,其主要在 X1、X2、X3、X5、X6、X7、X16、X17、X19、X21、X22、X23、X24、X28、X29 等指标上载荷较高,这些指标与区域的经济基础、科技的投入产出效益、高科技人才竞争力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命名为经济综合实力、科技创新实力因子。主成分F2方差最大贡献率为18.972%,是次重要的影响因子,其主要在 X4、X8、X10、X11、X12、X13、X14、X15、X18、X20 等指标上有较高载荷,这些指标与社会发展潜力及居民生活量的相关性较强,因此可以命名为社会质量因子。主成分F3方差最大贡献率为7.882%,其主要在X9、X25、X26、X30等指标上载荷较高,这些指标与区域环境状况相关,可以命名为资源环境状况因子。主成分F4方差最大贡献率仅为3.960%,其主要在X27一个指标上有少量载荷,反映了城市处理生活垃圾的能力,与社会生活保障有关,所以可以命名为社会生活保障因子。

加强肾内科护士的相关培训,通过以往肾内科的安全事件的分析提升护士安全意识,每周开展例会对安全隐患进行总结,讨论制定应对安全隐患的对策。另外,可根据肾内科患者人数合理调配护士人数,确保工作到位的同时减少职业疲劳和倦怠的发生。

各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初始优势不同,其原有的经济基础也会存在历史差异。各市的主导产业的不同,决定了各市经济发展的起点、速度和水平的不同。豫东地区三市处于豫东平原,农业发展历史悠久,适合工业发展的条件较少,因此综合实力较弱。豫北地区安阳由于近几年产业转型升级缓慢,造成其综合实力的下滑,而新乡、焦作、鹤壁等市资源优势明显,远超全省平均水平。豫西地区洛阳工业基础良好,而三门峡、平顶山由于地理位置及资源枯竭,造成区域经济差异较大。豫中地区郑州实力最强,而许昌、漯河与之相比,差距明显。豫南地区南阳工业体系完整,信阳也由于良好的工业基础,近年来发展迅速,驻马店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较慢。

实验数据由两部分组成:从CASIA-IrisV2人眼数据集中随机挑选了700张图片,利用红外摄像头自采集了300张人眼图片。由于数据集中人眼姿态单一,因此加入自采人眼图片。部分实验结果如图11所示,其中,图11(a)伴有睫毛干扰,图11(b)中有位于瞳孔和虹膜交界处的光斑干扰,图11(c)瞳孔姿态倾斜,图11(d)瞳孔存在部分遮挡。

步骤五:根据主成分累计贡献率 (取值在80%以上)确定主成分个数;

步骤六:根据解释的总方差,以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个对象的得分。

2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2.1 提取主成分

根据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将相关指标用X1~X30进行表示,运用SPSS17.0软件对2015年河南省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相关系数矩阵,其中的相关系数大部分处于0.4以上,且KMO=0.746,表明数据的相关性较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在数据的相关性验证通过之后,接下来利用主成分法进行因子提取,根据主成分的选取原则,应选取贡献率达到80%以上的主成分,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已达到了90.206%(表2),说明在因子提取过程中信息损失量比较少,对原始数据的解释比较充分,对于提取的4个主成分分别记为 F1、F2、F3、F4。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成份 F1 F2 F3 F4初始特征值合计方差的%累积%17.818 59.392 59.392 5.692 18.972 78.365 2.365 7.882 86.247 1.188 3.960 90.206提取平方和载入合计方差的%累积%17.818 59.392 59.392 5.692 18.972 78.365 2.365 7.882 86.247 1.188 3.960 90.206旋转平方和载入合计方差的%累积%12.988 43.292 43.292 9.367 31.223 74.514 2.756 9.188 83.702 1.951 6.504 90.206

2.2 计算变量在主成分上的载荷

步骤三:计算标准化矩阵的相关系数矩阵;

 

表3 旋转成份矩阵

  

变量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 X12 X13 X14 X15 X16 X17 X18 X19 X20 X21 X22 X23 X24 X25 X26 X27 X28 X29 X30 F1 0.756 0.854 0.752 0.557 0.834 0.939 0.935 0.156 0.299 0.089 0.326 0.189 0.42-0.252 0.374 0.857 0.755 0.54 0.871 0.866 0.868 0.881 0.844 0.866 0.035-0.023 0.228 0.858 0.861-0.291 F2 0.62-0.372 0.632 0.571 0.483-0.111-0.184 0.968-0.16 0.974 0.907 0.872 0.868 0.854 0.721 0.081 0.56 0.769 0.409 0.369 0.453 0.405 0.409 0.376-0.006-0.028-0.347 0.393 0.351-0.227 F3-0.025 0.118-0.043-0.024-0.039 0.132 0.21-0.074 0.835-0.089-0.077-0.012-0.068-0.16 0.176 0.065 0.021-0.137 0.059 0.07 0.034 0.064 0.147 0.076 0.933 0.89 0.376 0.062-0.024-0.155 F4 0.159-0.065 0.074 0.382 0.162-0.122-0.061 0.104-0.214 0.071 0.133-0.047 0.212-0.375 0.012 0.23 0.277 0.084 0.152 0.262 0.175 0.139 0.14 0.256 0.158 0.353 0.57 0.243 0.199-0.723

2.3 河南省各区域各因子综合得分及排名

为更直观的反映河南省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演变,根据河南省近五年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及排名,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河南省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类处理,通过选取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四年的区域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类,将河南省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分为4类,分别为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一般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利用ArcGIS10.2软件做出四年的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演变图,能够更直观地看出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趋势(见图1、图2、图3、图4)。

 

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实力越来越成为区域竞争的主导力量。豫中地区的郑州是全省高校数量、科技人才、科技投入及产出效益最多的城市,科技创新实力全省第一。豫西地区洛阳由于良好的经济基础,有较强的吸纳能力,所以其科技创新实力位居全省前列。豫北地区焦作、新乡等市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近年来产业升级情况良好,也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实力。而豫东、豫南地区各市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且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产业升级转型任务较重,在全省范围内,其科技创新实力与豫中、豫北、豫西相比,仍有差距。

 

表4 河南省各区域各因子综合得分

  

地区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南阳市焦作市商丘市信阳市许昌市平顶山市周口市安阳市驻马店市开封市济源市鹤壁市濮阳市漯河市三门峡市F 排名F1 3.398 5 0.683 8 0.028 4-0.050 6 0.447 5-1.124 7-0.779 7 0.118 6-0.343 6-1.170 5-0.333 2-0.947 4-0.128 8 0.383 5 0.087-0.439 7-0.004 0.175 F2 1.147 1 0.998 5 0.324 2 1.666 3-0.498 3 1.015 9 0.656-0.428 3 0.021 3 1.109 8-0.162 4 0.702 8-0.675-1.836 9-1.235 1-0.592 1-1.071-1.142 9 F3 0.128 6 0.543 0.669 2-1.609 8 0.605 9 0.526 8 1.266 5-0.352 1 0.425 5-0.123 7 0.138 7 0.197 2-1.367 2 1.814 0.338 7-0.405 3-0.482 6-2.313 2 F4 0.993 2-0.869 6 0.752 1-2.573 5-0.265 3 1.061 9-0.803 9 0.306 4 0.117 4 0.883 1 1.032 4 0.026 8 1.460 2-1.003 5-0.862 2 0.375 3-0.470 5-0.160 2 2.112 8 0.666 4 0.248 2 0.203 0.084 9-0.057 9-0.076 1-0.105 1-0.105 7-0.126 5-0.127 6-0.189 4-0.329 4-0.339 4-0.413 4-0.430 2-0.455 7-0.558 7 1 2 3 4 5 6 7 8 9 1 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通过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15年的30项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得出18个地级市的经济综合实力状况以及排名。在运用同样分析方法和选取相同的经济指标的情况下,继续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2011—2014年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到18个地级市最近五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表5),为进一步研究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空间演变打下基础。

 

表5 2011—2015年河南省各区域综合得分及排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排名2 0 1 2年 2 0 1 3年 2 0 1 4年 2 0 1 5年地区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济源市2 0 1 1年2.3 2 9 3-0.2 0 4 6 0.6 1 1 1-0.0 3 5 8 0.0 0 0 4-0.5 8 6 6 0.1 8 8 5 0.0 3 2 3-0.3 6 0 2-0.1 3 0 0-0.4 8 7 3-0.4 0 3 5 0.2 8 2 9-0.0 3 0 4-0.2 4 5 0-0.0 8 4 2-0.2 2 6 4-0.6 5 0 3 1 1 1 1 1 0 2 8 6 1 7 4 5 1 4 2 7 6 1 8 4 5 1 1 0 1 6 1 5 4 8 1 6 1 5 3 7 1 3 9 1 2 3 9 1 3 1 8 2.3 7 9 2-0.2 0 2 5 0.7 9 5 5-0.0 5 0 5-0.0 4 6 0-0.5 9 5 9 0.2 0 3 1 0.0 0 7 4-0.3 8 0 7-0.0 8 7 6-0.4 5 5 4-0.3 9 8 2 0.3 3 4 5-0.1 2 8 4-0.3 4 2 6-0.2 0 5 8-0.2 6 9 7-0.5 5 6 3 1 1 1 2 1 7 2.3 4 2 8-0.4 9 6 8 0.7 2 0 5-0.0 6 0 2-0.0 8 6 2-0.5 6 0 9 0.1 6 5 4-0.0 0 4 5-0.3 5 5 5-0.1 0 6 4-0.4 5 1 3-0.3 8 8 5 0.5 1 7 2-0.1 2 9 1-0.3 1 7 7-0.2 0 4 5-0.3 1 4 1-0.5 5 5 2 1 1 1 1 6 1 1 1 3 2 6 7 1 2 9 1 1 8 4 5 1 2 8 7 1 1 5 3 8 1 5 8 3 5 1 5 3 5 1 6 8 1 7 1 4 1 0 1 6 1 4 1 8 3 9 1 2 6 4 1 1 0 1 1 1 7 2.1 5 3 4-0.1 6 9 0 0.7 2 5 3-0.0 7 5 3-0.0 5 8 8-0.5 7 3 4 0.3 2 8 2 0.0 4 3 1-0.4 3 2 9-0.0 9 8 9-0.5 0 3 2-0.4 2 3 3-0.0 3 6 5 0.0 8 6 9-0.1 9 4 6-0.0 8 2 2-0.1 8 3 5-0.5 0 5 3 3 9 1 2 4 6 7 1 0 1 7 2.1 1 2 8-0.3 2 9 4 0.6 6 6 4-0.1 0 5 7-0.1 2 7 6-0.4 1 3 4 0.2 4 8 2 0.0 8 4 9-0.4 3 0 2-0.1 0 5 1-0.4 5 5 7-0.5 5 8 7 0.2 0 3 0-0.0 5 7 9-0.0 7 6 1-0.1 2 6 5-0.1 8 9 4-0.3 3 9 4 1 2 1 4

2.4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演变分析

根据提取的4个主成分所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来计算综合分值,所得分数只代表在构建的指标体系下各因子的相对差别。计算公式如下:

  

图1 2011年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演变

  

图2 2013年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演变

  

图3 2014年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演变

  

图4 2015年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演变

3 结果及问题分析

3.1 结果分析

试验台的测控系统中每一块采集卡的实例应该只有一个,否则,如果测控系统中存在多个独立的对象,则会造成采集设备的误操作和数据采集、设备管理的混乱,进而影响试验台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了避免此类问题,采用单例模式是最佳的选择。

3.2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社会经济基础历史差异明显,初始优势差距较大

步骤四: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3.2.2 科技创新实力差距悬殊,各区域科技要素分布不均衡

运用公式(1)可以计算2015年河南省各地级市综合得分F(表4)。

按照地理分区的方法将河南省18个地级市分为豫东地区(开封、商丘、周口),豫西地区(洛阳、三门峡、平顶山),豫南地区(南阳、驻马店、信阳),豫北地区(安阳、新乡、焦作、濮阳、鹤壁、济源)和豫中地区(郑州、许昌、漯河)。通过对表5及图1、图2、图3、图4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豫东地区,开封与商丘经济发展呈“U”字型发展趋势,在全省的综合排名均为先下降后上升,表明其经济发展增幅相比全省其他区域由慢变快,但整体经济实力仍然较弱,并且周口经济发展近五年连续增幅不大,在全省排名中较为靠后。在豫西地区,洛阳经济实力较强,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名仅次于郑州,位居全省第二,平顶山由于资源优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因此在全省排名也较为靠前,而三门峡近年来经济发展较慢,在全省排名较为靠后。在豫南地区,南阳经济发展虽有回落,但综合实力仍占全省前列,信阳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在全省排名提升较快,但起伏中仍有波动,而驻马店近几年经济发展增幅不大,排名几乎没有变化。在豫北地区,新乡、焦作经济实力较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安阳在全省排名持续下跌,经济实力由强变弱,鹤壁、濮阳、济源整体经济实力较弱,全省排名较为靠后,但济源近年来发展较快。在豫中地区,郑州在全省实力最强,名列第一,许昌在全省排名起伏中有所增长,而漯河在全省排名近几年一直较为靠后,经济实力较弱。

3.2.3 区域内自然资源禀赋种类多样,开发程度不一致

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所必要的物质基础,不同的资源条件影响到不同的劳动地域分工,使得区域发展产生差异。豫北地区焦作、鹤壁煤炭储量较为丰富,但经过多年的开采已经不能成为今后发展的支柱。濮阳市是依托中原油田发展起来的,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豫西地区三门峡有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可依托水力发电促进经济发展。豫南地区南阳矿产资源富集,土地面积广阔,资源优势明显。豫东和豫中地区自然资源相对匮乏,资源优势较弱。

3.2.4 区位条件差异明显,对区域演变与发展进程影响较大

区域的地理位置优劣会显著影响区域演变与发展的进程,也会影响到整个区域在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豫中、豫东地区地处中原,地势平坦,与周边省辖市以及周围省份的沟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豫西及豫北的三门峡和安阳分别位于京广和陇海铁路沿线,交通也较为便利,同时也是重要的出省通道。豫南地区信阳、南阳近年交通条件持续改善,新建有重要的高速公路与铁路,形成交通路网,但与豫中相比,仍有差距。

3.2.5 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倾斜现象,各区域政策支持力度强弱不一

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政策的变化有时甚至会决定区域的发展走向。豫中地区是省会郑州所在地,并建有国家级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对全省经济、科技、文化等要素有较强的集聚作用,加之近两年在豫西、豫中、豫东地区的河南自贸区建设,使其政策优势更加明显。豫北地区因政策支持加之工业基础良好,并且与周围省份在各个要素上实现互联互通,政策优势也较为明显,而豫南地区在经济发展政策上与其他地区相比,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发展初始优势小,所以与其他区域相比仍有差距。

2018年,海瑞温斯顿富有运动感的海洋Ocean系列腕表迎来诞生二十周年纪念。为庆祝这一珍贵时刻,此系列推出多款全新腕表。海洋Ocean系列以大胆现代的设计风格、标志性双逆跳显示和偏心时、分显示著称,以高级复杂功能结合优雅设计和坚韧品质。

4 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4.1 发挥各区域优势,培育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

河南省各区域应该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实现特色发展,利用本区域的优势条件,打造区域发展名片,积极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以新形成的区域经济中心为依托,带动区域内各个产业的快速发展。豫东地区应结合其农产品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豫南地区依托矿产资源富集的优势发展矿产品深加工。豫北地区工业基础良好,应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豫中及豫西地区应依托郑州、洛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2 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投入,提高人才竞争力

科学技术的先进与否和人才竞争力的强弱是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豫东、豫南地区必须加大对科研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对科学研究和吸引人才的政策支持,学习豫中、豫北地区的先进经验,做好技术引进与推广工作,同时要加强与豫中地区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豫中地区应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地区加强高校建设,实施高科技人才培养工程,提高人才素质,鼓励科技创新。提倡高新技术企业继续进行技术改造,抢占科学技术的战略高地。

一般认为,高校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但三者绝非同等重要,相互分离,而是有主有次,彼此联系。就三者的主次地位而言,教学居首要地位。就三者的内在联系来看,教学是中心。

4.3 优化调整资源利用结构,促进区域间相关产业的分工与协作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尤为重要,它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生命力之所在。豫东三市位于豫东平原,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区,可以结合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豫西、豫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加快建设矿产品加工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豫中、豫北地区交通便利,可以依托国家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各个区域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做好产业对接,实现各个区域的联动发展、协调发展,是河南省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途径。

4.4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区域内外要素的互联互通

河南省地理位置优势明显。豫中地区为省会郑州所在地,对全省的经济、科技、人才、资本、资源有较强的集聚作用,今后可继续发挥其区位优势,辐射全省,发展成为全国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豫北、豫东、豫西、豫南与周围省份接壤,应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实现与周围区域在各个要素上的互联互通,从而提供发展新动力,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区域的发展经验,因地制宜的运用到本区域发展过程中,促进本区域的发展。

4.5 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

加大对落后地区的帮扶力度,是促进落后地区实现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豫中、豫北、豫西地区要根据豫东、豫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帮扶对接,加大对豫东、豫南地区政策支持力度,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支持工业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的优化升级,着重提高豫东、豫南等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豫东地区要利用好河南自贸区及郑汴一体化的政策优势,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豫南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新设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发展,提升发展质量。

5 结论与讨论

根据近五年河南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演变趋势,对全省各个区域进行综合分类,找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对策。研究表明:a)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发达区、较发达区、一般区和落后区,豫东和豫南地区是全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豫中、豫西、豫北是全省经济发展较好且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极化效应显著,省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突出。b)经济基础、科技的投入产出效益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等因素是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豫中地区的郑州,位于京广铁路与陇海铁路交汇处,且由于省会区位优势,集聚效应明显,政策优势突出,带动了豫中地区整体区域经济发展。c)对近五年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空间演变图进行分析,发现河南省传统工业区(豫中、豫西、豫北)相比传统农业区(豫东、豫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较高且综合实力较强。d)对比近五年河南省各区域综合得分及排名,发现各区域综合得分的分差绝对值由2011年的2.979 6降低为2015年的2.671 5,表明河南省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正逐步缩小,有向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的态势。

由于在县域层面上不同类型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较为困难,文章未开展河南省县域经济不同时期的差异演变研究。此外,文章所研究的时间跨度仍可进一步扩大,这样能更精准的反映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演变,这也是我们未来深入研究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笔者认为,对刑事诉讼目的的界定不能脱离法律的规定。我国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1条规定:“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说明我国刑事诉讼法具有惩罚和保护两个目的。

11.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广东,方创琳.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102-1112.

[2]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社,1997:3.

[3]LARDY N R.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iic of China[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10-120.

[4]Sala-I-Martin.Covergence across states and regions[J].Brookings Paperson Economic Activity,1991(2):107-182.

[5]COULOMBE,LEE F G.Convergence across Canadian province,1969-1991[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1995(28):886-898.

[6]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政策含义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2):36-39.

[7]魏后凯,刘楷,周民良,等.中国地区发展: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地区差异[M].北京: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94-97.

[8]左聪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0:3-4.

[9]赵文亮,陈文峰,孟德友.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J].经济地理,2011,31(10):1585-1591.

[10]杨贺,刘金平,蔡利平.资源型区域经济空间分异解析:以中原经济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6,38(6):1109-1117.

[11]何纯伟,姜玉玲,康江江,等.河南省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4):22-31.

[12]河南省概况[EB/OL].http://www.henan.gov.cn/hngk.2017-7-14.

[13]河南省统计年鉴[EB/OL].http://www.ha.stats.gov.cn/sitesources/hntj/page_pc/index.html.2017-7-16.

[14]张吉献,杨铭.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32-5133,5152.

 
陆保一,明庆忠,陈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