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坚守与突围

更新时间:2009-03-28

综观世界教师培养的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师范学校阶段、师范学院阶段和综合大学阶段。我国现在的教师培养虽仍然冠以坚持以师范院校或师范大学培养为主,如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在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强调要增强师范院校的吸引力和教师的专业性,吸引更多的高水平年轻人从教,“十三五期间,中国现有的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聚焦教师培养主业。”[1]而实质上,教师培养正在步入或已经步入了综合大学阶段。我国著名的两所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早已明确提出要建设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还明确,2015年起逐步缩减师范类本科招生,学校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师资培养将统一纳入教师教育学院进行研究生教育[2]。全国其他师范院校或更名而改弦易辙,或虽不更名但已走上综合性发展的道路。现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各师范院校更是在争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即“双一流”的征程上做不懈努力。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从2011年起,我国进行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各省开始了教师资格的省级考试,各师范院校的师范教育类学生是通过认证,免予考试的。

为建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严格教师职业准入,保障教师队伍质量,依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3年8月 15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的通知(教师[2013]9号)。《办法》规定,从当年起经过试点省份逐步全面推行教师资格的国家考试制度。这标志着中小学教师资格的考试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考试。《办法》还规定:所有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及2016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师范教育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都需要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对申报人资质要求、考试内容、考试时间等也做了详细规定。

2.5 相关性分析 在试验组中,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临床妊娠率与AFC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AMH呈明显负相关(P<0.05),见表3。

根据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7]13号)文件精神,师范类专业认证共划分为三级。“通过第一级认证的师范毕业生仍需参加全国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各省组织的面试”;“通过第二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通过第三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

在新形势下,师范教育类专业学生今后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结果会如何?师范院校为了立足图强,避免在“双一流”建设的改革大潮中教师教育课程被边缘化,势必展开新一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并努力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那么,现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当如何坚守与突围,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资格国考的导向意义解读

教师资格国考不能解读为仅仅是考试制度的变革,它体现的是国家对教师队伍保量到提质的意志需求,反映的是人民期望得到更好的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国考坚持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和专业化导向,这是它的实质意义所在。

《办法》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以上学生,可凭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报考”。这可以从两个层面解读:第一层含义是申报人必须是普通高等学校在读三年级以上学生;第二层含义是申报人可以是任何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无论其是否有教师教育背景,都有权利参加考试。这体现了国家希望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体现了国家考试政策的开放性。

刘铁头用筷子点着我说,你当然想不到。那是因为我把李金枝睡了。现在李金枝已经怀着我的种了。刘铁头伸出四根指头说,仨月了都。

(一)育人导向

教师资格国考体现了教师资格认证的开放性、公正性和公信力。

(三)加快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进程。“政担银企户”财金互动扶贫试点搭建起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企业和贫困户五方合作平台,不但有效解决了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联结机制,政策执行过程中金融机构不敢贷、贫困户不愿贷、企业组织不能贷等突出现象,而且放大了财政支农政策效应,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全市“政担银企户”试点共带动80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解决3000余户贫困户脱贫,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办法》还规定:“所有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及2016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师范教育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都需要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无论是师范大学、师范学院或是师范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师范院校或是非师范院校的学生,无论是师范教育类学生或是非师范教育类学生,都一视同仁,都要参加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这体现了国家考试政策的公平性。

1.培养良好的用餐行为。一日三餐要有规律,不规律的饮食会影响胃部的消化,导致胃黏膜损伤形成胃炎,出现胃痛,也会导致机体能量不足,出现营养不良、低血糖、低血压等现象。而且“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在一天中尤为重要,人体经过一夜的睡眠,体内的营养已消耗殆尽,血糖浓度处于偏低状态,不吃或少吃早餐,不能及时充分补充血糖浓度,上午就会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精神不振等症状,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影响正常工作与学习。同时,晚餐也不宜太晚,且不宜过分油腻。

专业化的理解一方面可以教育学意义上理解,它是指教师个体或群体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社会学意义上理解,任何职业都处在从职业走向专业,从不成熟专业走向成熟专业的过程中。这一过程通常伴随着职业的知识性、自主性、伦理性等属性的增强[6]

1.3 参与物质能量代谢 肠道微生物群通过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糖类厌氧分解途径进行糖类的代谢,生成短链脂肪酸,为宿主提供能量,为肠道菌群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2]。肠道菌群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小分子多肽和蛋白质,这些物质在宿主细胞和宿主的共生微生物之间起到分子信号传递的重要作用[3-5]。

教师资格考试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不仅仅是对教师职业考试制度的一场创新,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以往的省考,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查《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师范生可在学校选修这两门课程,课程成绩直接得到教育局的认定,不需要另外参加考试。改革后,随着考试科目和内容的增加,师范生也被剥夺了“免试金牌”[3]

但是,现在许多师范院校既不探究主动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努力提高“国考”的通过率,也不探究提高师范类专业认证级别,甚至认为实行教师资格“国考”会抹杀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独特性,导致教师教育的边缘化[4]。这是有悖于教师资格“国考”育人导向的初心的。

我国的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一直都非常重视教师专业伦理的养成。由此培养了千千万万坚守在教育岗位上的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发展的优秀教师。培养的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欲育其人,先育其师。国考中,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教师专业伦理的考核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教师以“育人为旨”的专业伦理要求是任何时期教师教育都必须坚守的根本。我们必须坚定不忘初心、开拓前行,积极探索教师专业伦理的新的内涵,努力克服为考而教、不考不教的狭隘思维和行为。

(二)能力导向

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学研究专家舒尔曼(Shulman)提出,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需要一种在真实教学中使用的、有别于纯粹的学科知识和一般教学知识的知识,他称之为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 PCK)。这种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特有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是一种使教师与学科专家有所区别的专门知识。PCK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教师专业领域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特殊整合,是教师在专业实践中自己对专业理解的特定形式[10]。它需要有良好的教育生态,是在大学教师与学生在共同学习过程中,通过集体反思与个人反思、自我形象与角色反思、课程与教学反思,学科教学专家与教师的对话、青年教师与资深教师的对话、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的对话、同一教研组教师之间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得以形成的。

据统计: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国已有23省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组织实施了10次笔试,10次面试。参加笔试330万人,693万科次,通过119万人,通过率36%;参加面试118万人,通过率70%。2016年下半年,湖南参加笔试9.35万人,21万科次,通过25554人,通过率32.9%;面试通过率79%。这说明国家对教师资格考试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也说明不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严格系统的培训,其他在校非师范教育类学生或已毕业的社会大学生要跨越教师资格考试的门槛也绝非轻而易举。

(三)实践导向

教师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材分析能力、教学技能以及班主任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形成需要理论知识做支撑,但不等于有理论知识就自然形成实践能力。教育教学临床实践能力,需要学生在见习、实习和在职岗位历练后才能形成。

而师范院校现有课程设置过多关注通识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时间保障,或没有得到从事教师教育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实践能力的习得是经验性的,是支离破碎的,也未必是科学的。国考注重的是综合能力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的考查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改革后,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更倾向于考查实践能力[5]

本文设计的这款液压助力装置,首先通过研究人体坐起过程中的臀部轨迹.用图像采集法结合MATLAB获得并处理数据,使臀部运动轨迹公式化.接着根据得到的臀部运动轨迹设计主体机构,并分析计算电液推杆的推程与推杆速度.最后围绕主机构设计完善产品.

(四)专业化导向

地域文化、教育资金投入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各师范院校培养的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形成了部分地区和学校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了让孩子们获得这些优质教育资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广大家庭不顾教育规律,盲目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甚至不惜代价购置学区房达到择校的目的。而教师资格国考制度将有利于提高教师资格认证的社会公信力,有利于教师资源公平配置。

国考不仅体现了教育学上意义,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将学科专业与教育教学专业融合,也体现了专业的知识性、自主性和伦理性的要求。比较而言,“国考”比“省考”更科学、有效,更能保障教师的专业素质,考试内容更丰富、更专业化[7]

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坚守什么?

1.2 跑步分享:跑者身份的展演 客我身份认同不仅需要个体具有清晰的自我感,同时还需要获得他者明确的信赖感。当通过跑步运动消费形塑了阳光健康的身体形象和坚定勇敢的内在品质而获得一种自我感之后,跑步运动分享又为这种“跑者”的身份和形象提供了一个展演的平台,通过自媒体平台传播自我个性化图景和感悟的“印象管理”方式,收获他者的关注和肯定,在他者印象的镜子中再次折射出自我的形象,从而使客我身份得到确证。

可以说,为普及和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教师培养经历了数量规模扩张、教师学历达标教育和教师专业化三个发展时期。在此发展过程中,现有的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上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国考的背景下,有许多理念是值得我们长期坚守的。

(一)坚守专业伦理,以“育人为旨”

教师专业伦理可以概括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共同拥有和必须遵守的、有利于促进教育者自身和受教育者全面健康发展的、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规范的总和,是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的具体体现。它包括由专业价值观、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组成的专业精神,以及有关教师与教育事业、与受教育者、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等关系的专业规范。它需要通过职前教育、职后培训和职场反思等途径养成。

基于语文学科的严谨性特点,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适当采取与学科教学特点配套的教学方式,以及采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来完善教学过程。如教师自身的教学专业词语概念要明晰,而且要避免频繁使用无意义的口头禅,课堂中的语言表达要尽可能做到精练。尤其是在语文课文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课文体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语言,进而与课文的题材相协调,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例如在教学散文时,教师要尽量选择抒情的语调,缓慢的语速和富有才情的语言,带领学生一同领略散文语言的优美。

师范院校只有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全面以育人为导向,努力提高教师教育课程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水准,从而提高国考通过率,这才是从事教师教育的师范院校进行改革和得以存在的唯一出路。

(二)坚守知行合一,以“能力为本”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中师教育以“全面发展,一专多能”为培养目标。一般来说,当时中师教育的课程设计分为四大块:一是必修课,基础课,课时总量占70%;二是选修课,课时总量占9%;三是活动课,课时总量占8%,包括课外活动、社团等;四是实践课,占13%,包括教育见实习、社会实践等[8]。必修课课程包括“老三门”,即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科教学法。强调“三笔字”,即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强调“多能”,即能说(普通话)会画(简笔画)、能歌(儿歌)善舞(儿童舞)。旨在培养教师应当具备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使他们具备综合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能够胜任各学科的教学,具备从事综合教育的能力。迄今,人们还常常称道当年的师范生能教善导、全面发展。我们之所以怀念当年的中师育人文化,其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师坚守了知行合一,坚持了以“能力为本”。

在临床上,CT最早应用于脑梗塞、颅脑损伤、脑肿瘤、颅内畸形等疾病的诊断,尤其是在急性颅脑外伤诊断中,其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能够清晰显示颅内是否出现血肿、骨折、挫裂伤等情况。但是,在急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其诊断的敏感性低于MRI,但对于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进行CT检查可见明显的占位表现,使其敏感性显著升高,故可将CT检查作为急性脑出血疾病的首选检查手段。

加强教师教育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化课程体系改革的一大趋势。现代师范院校在课程安排上坚持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三大模块。世界发达国家专业化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在结构上表现出了相似的趋势:压缩学科专业课程,扩大通识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重。如美国、俄罗斯的教师专业化课程比重(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大约都是4∶3∶3,日本大约是3∶3∶4。而我国的课程结构情况则相反,基本是2∶7∶1[9]。正因为我国现行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导致了教师教育的弱化。这种忽视“能力为本”的趋势,使得社会对于目前教师教育并不十分认可。《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对于“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明确规定:“课程结构体现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合理。各类课程学分比例恰当,通识教育课程中的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5%,教师教育课程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分要求。”我们应当以“国考”为契机,并以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为导向,重拾“能力本位”的精神,重塑教师教育课程,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这才是改革发展的出路。

(三)坚守专业素养,以“情意为重”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是教师专业伦理的集中体现,是未来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增进专业理想、陶冶专业情操、提高专业意识、促进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的精神动力。

教师的专业情意的养成离不开教师教育的育人文化环境,从事教师教育的教师的熏陶,学习者的理论学习、反思和行动。随着教师教育的推进,师范院校经历了合并、重组和升格,办学层次得到了提升。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校园环境的文化建设,不能忽视与中小学的联系和合作。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创立的“小学教师教育联盟”和“小学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就是一项积极的探索。随着师范院校办学层次的提升,从事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学历层次也得到了极大提升,但目前这支队伍对于学生专业情意的示范影响力,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指导能力,对于见习、实习、受训教师的指导能力等方面尚需提升。没有一支乐于投身于教师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是不可能培养出富有专业情意的优秀学生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推广,吸引了大批优秀青年投身于未来的教育事业。这些青年无论其是否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或是出于急于减轻家庭负担等因素选择了教师职业,我们的教育都应该努力完善其课程学习,并在反思和行动中提升其专业情意素养。

三、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如何突围?

(一)统筹规划课程,夯实学科知识基础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没有指定的教材,只有统一的考试大纲。与以往省考相比,无论是考试内容,还是考试难度均有较大扩展和提高。考试形式包括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科目包括:“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师还需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以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为例,“综合素质”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5个模块。“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7个模块。面试内容包括: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语言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面试采取结构化、情境模拟等方式进行,包括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评分等环节。可见,现行国考不仅增加了考试内容的广度和难度,更加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试的题型和方法也更加灵活。

我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传统课程主要以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学法的教学为主,并辅之以一定时间的教育见习、实习。近年来,师范院校一直致力于改革,但课程内容始终未能突破“老三门”课程体系的束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内容陈旧且更新缓慢,教学方式以讲读为主,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国考要求。事实上,国考内容已非现在的这几门课程所能全部涵盖。为了弥补教师教育临床实训的时间和内容上的不足,许多院校尝试了诸如微格教学、说课、顶岗实习、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简称PDS)等改革。但是,经历了规模迅速扩张的师范院校严重缺乏能指导教育教学临床的师资,以致许多改革只是停留于形式,师范生并没有得到有意义的实质性的指导和提高。2016年入校的师范生将于2019年或2020年参加国考,现在就必须未雨绸缪,统筹规划课程,夯实学科知识基础,努力提高师范生专业伦理、心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国考的专业导向决定了课程设置,目前教师教育课程与国考衔接不够,吻合度不高,课程时间安排不当,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时间不足,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必须得以解决。师范院校在推进我国的近现代教育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弥足珍贵,享有崇高的社会声誉,而师范院校面临的这场改革将决定其是否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能否开拓前行、化蛹成蝶,也取决于这场改革。

(二)理论实践并举,构建学科教学知识

以往的省考,重点考查的考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能力。即使没有进行专业学习的考生通过突击学习、死记硬背,也可能在考试中获得通过。新的国考不仅扩大了考试内容的范围,而且提高了考试的难度,更加注重考生的专业能力的测试。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内容科目《综合素质》,不仅增加了教育法规与政策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还包括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测试。科目《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过去单纯的心理学、教育学和学科教学论的内容。师范院校必须坚持以能力为导向,全面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克服机械教条、有教无能,这是必由之路。

如同已有的其他国考一样,教师资格国考一出现,社会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似乎马上嗅到了其商机,各种培训机构如同雨后春笋。他们大多采取“慕课”(MOOC)方式进行远程模拟培训。而且他们都承诺无论你是否参加过教师教育课程学习,只要参加他们的培训均可以通过考试。对于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手段,通过慕课进行远程模拟培训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他们忽视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教师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的理论学习,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形成教师特有的学科教学知识。教师资格考试不是一门考试学,如果其沦为了纯粹的考试学,师范院校和教师教育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国考也就失去了它的应有之意。

师范院校一方面需要对现行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时间安排、组织形式等做出科学安排,提升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共同建立起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让准教师在其中得到迅速的提高。目前,许多师范院校在积极探讨创新,通过聘任中小学骨干教师担任准教师的学业指导导师,成立小学教师教育联盟,微格实训学习小组,见习、实习、顶岗实习和远程视频课堂实播等途径,努力为准教师提供实训机会。

(三)注重综合实训,提高实战应对能力

国考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我们一方面不能仅仅出于功利,重考轻教,缘木求鱼,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思进取,重教轻考,无的放矢。国考将是检验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师范院校决不能麻木不仁、盲目乐观,必须在抓好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注重综合实训,提高实战应对能力。为此,我们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重构教育教学管理机构

[7]they allocate an extra packer=>the allocation of an extra packer

师范院校应当成立教师教育学院或教师教育公共教学部,统筹全校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实训、巡视和评估,全面负责教师教育的全程管理,并积极组织教师资格申报人备考、应考和做好结果分析、提出整改方案。学校还应充分利用好图书馆和公共教育资源设立教师教育学习中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整合教师教育师资队伍

国考的科目是综合性的,但我们的课程教学是分科的,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为此,我们必须重新整合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立起一支由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学论及各学科专业教师共同组建的教学团队,共同研发、系统开设教师教育课程,并聘请能全面把握课程整合的资深教师负责综合训练。所有从事教师教育的教师必须定期深入中小学指导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指导经验和教学案例,提升理论指导能力。对于每一位准教师,我们应配置学业指导导师,通过入学教育、学期发展规划、实习指导等途径规划他们的发展,为他们的专业发展保驾护航。

3.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方法

何良诸怀疑,这么重大的事件,消息将迅速传遍省城,地方将立即上报中央,说不定互联网现在就发布新闻了,而且有声有色,夸大其辞,唯恐天下不乱。那些人,能轻易被放回来吗?

现在,社会网络培训机构,诸如中公教育、尚德机构等开发了教师资格国考课程资源,并通过“慕课”(MOOC)方式进行远程培训,他们的培训模式是值得借鉴的。师范院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和学生特点创建自己的教师教育的网络平台,丰富教育资源,改善准教师的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讲读、讲解、讨论等方法依然有它的优势,但更应汲取现代诸如说课、翻转课堂、微格教学、模拟答辩等方法和手段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思维理解能力和实战应对能力。

4.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传统教师教育课程学习的评价方式是分科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而往往忽视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性和综合性。国考的考评方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终结性评价一改过去单一笔试的方式,而是采用机考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更加重视在面试过程中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性考评。考核不是单纯考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加重视应用能力、教学案例设计及材料分析,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核。如果在教师教育课程的评价上,我们依然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其结果必然是无法适应国考考评的。在教师教育课程分科教学和考核中,广大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既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考核,更要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构建,重视过程性考评和综合素质考评。

参考文献:

[1]陈先哲.师范院校暂停更名是守护初心[N].中国教育报,2017-01-25(02).

DEA 模型的投入、产出指标均为因子分析所提取的公共因子,由于因子分析得出的各因子数据中有部分为负值,而 DEA 分析要求所有决策单元的指标数据必须为正,否则将不能求解其相对有效性,因此,需要对公共因子的相关数据进行一定的数学处理以使其转化为正值。本文较为认可并运用无量纲化的方法对公共因子的数据进行处理。为了降低区域因素、财政等情况带来的影响,结合DEA需要保证样本的条件最好相同,在DEA测算阶段,本文只选取市北区29家机构进行测算。

[2]本报记者阳锡叶.师范教育往哪儿“转”?[N].中国教育报,2016-01-06(04).

称取预处理的红枸杞粉2g(精确到0.0001),在超声时间为3min,料液比为1∶50,超声次数为2次的条件下,超声温度分别为30℃、40℃、50℃、60℃、70℃的条件下提取,过滤,醇沉,定容后按照1.3.2.1的方法测定吸光值,计算多糖的提取率。

[3]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赵天骄.教师资格“国考”影响几何?[N].中国教育报,2015-12-09(05).

[4]朱玲玲.教师资格“国考”制度与师范院校改革[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4(4):61.

[5]叶桂斌,刘汪洋.近5年教师资格考试研究内容分析[J].中国考试,2017(3):62.

[6]王军.教师“专业化”了吗?[J].比较教育研究,2016(11):47.

[7]刘翠航,朱旭东.教师资格“国考”研究热点、问题与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5(9).

[8]王建平.论中师教育传统的当代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6(4):39.

[9]高有华,施灵美.教师资格“新注册制”下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探索[J].教育评论,2015(12):141.

[10]罗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小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7(8):65.

 
罗昂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