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危机公关能力建设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众所周知,“舆情是政府执政能力的晴雨表”“它们对社会的间接控制比教会或国家通过威胁制裁所进行的正式约束要有效地多”[1](P.109),而以“草根力量”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之间的话语权争夺,更是成为当下政府舆论公关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数据时代,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以及传播的广泛性和高速性,极易引发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群体极化反应”。如2015年的“广东漳州PX事件”、2016年的“北京雷洋事件”以及2017年初的“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等,严重影响和损害了政府形象。在当下这个千变万化、日趋复杂的网络舆论生态中,冲突事件在“风险社会”与“媒介化社会”的交织作用下,风险的客观实在性与媒介建构性之间的二元张力,使得弱势群体(社会困难群体)在博弈过程中固化甚至极化对风险的心理期待[2],再加上政府信息不公开或公开不够及时,许多地方的老百姓甚至出现了“仇富”和“仇官”心理。当危机事件发生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除了对事件本身询问和质疑之外,更多的是“不自觉地”对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带有“有色眼镜”,给政府公关工作造成很大的阻力和压力。

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t20170803_69444.htm.。随着我国互联网进入稳健发展期以及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如何做好新时期政府舆论公关工作,彰显政府影响力和公信力,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大数据时代政府危机公关能力建设的新机遇

政府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否迅速反应、及时处理并对公众的疑问做出回应成为衡量政府职能、考核政府行政效率的重要指标。随着大数据舆情监测站的陆续成立和完善,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数据会为政府公关工作带来诸多裨益。

1.大数据时代新媒体平台成为政府危机公关的新渠道

信息化时代,虽然传统媒体在政府信息发布、宣传引导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当下传统媒体的“主场优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挑战。大数据时代,舆论危机的生成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公共性以及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传播渠道也日趋向以“两微一端”(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为代表的多样化态势发展。当下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移动APP成为舆论发布、传播、扩散的重要路径,在传播速度、受众广度、互动深度等方面,传统媒体都是不能与之匹敌的。以2016年新浪微博热搜十大社会时事热点排名第一的“南海仲裁结果”为例,“南海仲裁”当日微博搜索指数突破309万的峰值,而由@共青团福建省委发起的#中国一点都不能少#话题则引发网友的接力,产生了65亿的阅读量和878万的讨论,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量*新浪网:复盘2016微博年度热搜榜单发布[EB/OL].http://tech.sina.com.cn/i/2016-12-30/doc-ifxzczff3451052.shtm.。另外,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点对点、点对多、多对多的多维度空间互动的情景。大数据时代政府要充分意识到新媒体舆论公关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灵活地使用新媒体,畅通舆论公关新渠道,让新媒体为政府公关创造更多价值。

2.大数据应用有利于政府舆情监测预防,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这一仪式是公众对印第安人在350年前第一次感恩节中的作用的公开承认。直到最近,大多数小学生还相信清教徒烹饪了整个感恩节大餐,并把它献给了印第安人。事实上,宴会的目的是感谢印第安人教他们如何烹调那些食物。没有印第安人,第一批定居者就不会幸存下来。

研究在构建六大指标的同时,对指标进行了权重赋予,从而使得各指标对生态旅游潜力开发的影响清晰明了,但是,层次分析法这种研究方式在分析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影响因素上较容易受限于研究者的学术水平;同时本研究的后续阶段在收集专家反馈问卷时,限于时间等原因,样本量还不够丰富。

3.大数据应用有利于政府监控舆论态势,掌握公关主动权

第一,从政府透明度的角度来看,大数据时代政府危机公关能力建设要从封堵式公关理念向透明性公关理念转变。由于受我国传统政治影响,中国行政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行政权力为中心,对社会事务实行多方面、全方位的管制,传统的管理方式主要表现为命令性、单方性、强制性、管制型以及封闭性等特征[16](PP.285-287)。传统的以“封-堵-禁”为特征的管理模式显然已不符合当下的需要,大数据时代的政府公关必须转变传统的公关方式和思维方法,加快推进传统的封堵式政府公关理念向高效、透明的现代化政府公关理念转变,这样才能有助于责任型、阳光型政府的建设,才能成为人民爱戴、信任的好政府。

1 大数据舆情监测四个阶段及其对应的工作组

  

阶段职能相应的工作组第一阶段:预防预防舆情生成预防应对小组第二阶段:监测监察舆情走势态势监测小组第三阶段:响应防止舆情蔓延应急公关小组第四阶段:仿真建立舆情智库模拟仿真小组

4.大数据应用有利于政府了解公众诉求,清晰精准地引导舆情

大数据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国际环境,网络上的一点儿“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起“蝴蝶效应”。前不久,南方周末发布的一篇题为《刺杀辱母者》的新闻报道掀起了全民舆论的热潮,在网易新闻上有200多万的跟帖评论和转发。于欢在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是否公道?执勤人员是否失职?案件背后是否另有隐情?等等,一时间群情愤怒,质疑声四起。而在舆论热潮尚未冷却之时,该地方某官方微博平台竟发了一张“毛驴怼大巴”的图片,并配文:世间多奇葩,毛驴怼大巴,语气狂傲、态度蛮横。这一行为深深地伤害了公众的感情和自尊,不仅没有为事件降温疏导,反而促使事件的负效应进一步发酵。政府部门在面对舆论质疑时表现出的拖延、慌乱、强硬、“蛮横”等行为,无疑会使得民众逐渐丧失对政府的信任,从而抵触和排斥政府。政府在化解舆情危机时,既要避免出现沉默滞后的状况,也要避免先消极懈怠、后大动干戈的被动局面。“毛驴怼大巴”事件反映某些地方政府不仅在危机公关的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在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和欠缺。

大数据时代政府危机公关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公关人员的素养缺失是政府危机公关能力建设的首要问题

伴随着网络舆情日趋普遍化和常态化,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和各类信息交流平台,使得网络虚拟社会演变为现实社会的镜像,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大众的意见诉求、生存痕迹乃至心理变化[6],帮助政府清晰精准地了解公众的诉求,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新兴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应用,“通过对规模性、快速性、高价性以及多样性的大数据资源进行实时感知、智能分析、预测未来趋势、优化决策流程,辅助决策者更科学有效地决策和行动”[7],切实地让数据决策服务于民,惠及于民。此外,大数据可以科学化、系统化地监测、研判和分析网民情绪并进行舆情预警分析处理,帮助政府预测舆情,“将碎片化的数据信息关联起来,通过大数据技术将网络空间中数据信息绘制成一个可视化的社会景观”[8],政府只有清晰准确地了解公众的诉求和心理变化,获取正确的网络舆情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精准地引导舆情的发展,并及时地与公众进行有效互动,力争赢得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2.信息能否及时公开成为政府危机公关能力建设的关键所在

近些年来,各种突发性事件频发,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损失。政府在处理应对突发性事件时,相关信息能否及时公开成为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环节。同时,网络传播又融合了网民不同的言论、观点和思想,如果政府信息公开环节处理不好,难免会“落人以口舌”,长年累月,政府将会跌入“塔西佗陷阱”之中。在当前的互联网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事件当事方涉及政府、官员、国有企业和管办机构,无论涉事人员是以个人身份还是职务身份,无论是否有理,都会被刻上“公共权力滥用”的帽子[9](P.26),这种现象无疑是民众对政府不信任的表现。面对突发事件并化解舆论危机,政府最重要也最直接做的事就是要及时将信息公开,告诉公众“发生了什么”“事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以及“事件后续状况如何”等,从而消除公众的质疑。信息公开不仅需要传统媒体发挥“主场作用”,也需要新媒体平台的“鼎力相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政府公关工作“添砖加瓦”。全方位重塑政府公信力,归根结底是要塑造人民做主的政府、人民满意的政府、经得起人民问责的政府,网络舆情表达的诉求主要就是真相,唯有开诚布公、公开透明,政府公信力才能伴着阳光不断成长[10]

小学生最喜欢的莫过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趣味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体会数学带来的无限乐趣,对抗竞赛还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学习数学知识,以求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以此来获得满足感。

3.舆情数据的挖掘利用成为政府危机公关能力建设的技术难题

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急剧膨胀,面对繁多复杂的数据,如何在海量化数据中准确地挖掘出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是当前政府公关工作的新挑战。舆论常态传播与危机状态传播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后者比前者爆发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社会安全风险隐匿在各类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之中,以传统认识思维面对海量非结构数据只是‘望洋兴叹’”[11]。目前,国外网络舆情监控在理论上主要分为政府立法管理和技术手段控制两种方法,国内在面对网络法制化不健全的条件下,主要包含网络舆情引导与控制方式、网络舆情监控预警机制、网络舆情系统应用研究、网络舆情应急处理四个方面[12](PP.17-18)。由于大数据时代数据处理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数据处理流程和知识匹配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而大数据普遍适用的处理流程又分为采集、导入和预处理、统计和分析、数据挖掘四部分,而信息挖掘又包括关联数据挖掘、容错数据挖掘、智能数据挖掘[13],板块、层次、结构众多,需要技术人员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和探讨。

4.政府数据开放程度成为政府危机公关能力建设的重要议题

开放数据(0pen Data)指的是一种经过挑选和许可的数据,这些数据不受著作权、专利权以及其他任何限制,并开放给社会公众查询和使用[14](P.144),公民可以凭借制度化的合法途径和渠道,以便利顺畅的方式获知、取得和使用其中所需的数据[15],这也是政府大数据开放的初衷和目的。但是,从目前的实践状况来看,政府数据开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1)政府数据开放与国家安全。如何能够保证数据开放不涉及、不危害国家安全是政府数据开放面临的首要问题;(2)公共数据利用与公民隐私保护。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政府数据开放面临的重点问题;(3)政府数据开放与信息技术支持。如何能够有效融合两者的发展是政府数据开放面临的难点问题;(4)政府数据开放与相关制度保障跟进是政府数据开放面对的核心问题。总体来说,现阶段我国的政府数据开放还处于探索初期,在数据开放种类、数据开放目录、数据开放原则、数据开放层级等多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说明和规范,政府数据开放程度和进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缓慢滞后的。

大数据时代政府危机公关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快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公关理念的更新和转变

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在社会发展中既起着社会监督、利益表达、舆论宣传等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对公共权力的挑衅、丑化、恶搞政府等消极行为。政府面对舆论危机,既要看到舆论消极的一面,也要看到舆论积极的一面,要善于转“危”为“机”。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找出事件传播的信息源(发布者)、传播渠道(媒介)以及主要参与者(包括转发者、评论者)等。政府可以借助大数据舆情监测技术,预防、监测、响应和模拟危机事件,建立相应的专项工作组(见表1),将危机事件中的争论及时对外发布,解答公众疑惑,抢占公关主导权,必要时可以多种方式方法并用,既发挥传统媒体的主场优势,又施展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微直播”“微访谈”。例如在深圳“5·26”交通事故发生后,“@深圳交警”不仅第一时间发出数条微博,还举行了微访谈,就网友关注的事故的诸多疑点一一进行在线解答,此外,还会同有关部门召开了四场新闻发布会,及时通报事故调查进展,较好地化解了民众的疑惑,抢回了舆论的主动权[5](P.47)

在以往的发展中,由于旅游业在一些项目中利润较高,从业者人数大量的增加,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旅游业内部的环境受到了冲击,人们普遍的对于旅游公司以及导游等具有不佳的印象。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后,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能够以更加透明的方式对于旅游业内部的情况进行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无形对于行业的内部构成了一种监督的机制,使得行业内部的环境得到了净化,服务的质量有所提升。

第一,从危机传播的媒介角度来看,政府要塑造有责任心、有担当的新媒体。危机事件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新媒体发挥了极大的传播作用,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新媒体理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公共责任,在舆论危机时要起到积极的宣传引导作用。新媒体时代,政府要做好网络思想引导工作,必须抓紧实现从信息发布向舆论引导转变,从传统阵地向网络阵地转变,从自上而下向双向互动转变。特别是在面临重大突发事件时,新媒体更要与政府密切联系合作,及时发布政府相关危机事件的具体应对状况,并对后续情况加以跟进报道,使得民众可以了解到足够清晰的信息,从而避免社会恐慌[19]。政府通过与新媒体的有效合作,协同共治,将更有利于政府信息的及时发布和与外界的有效沟通,也有利于打击网络谣言及不法分子,为政府舆论公关方式增添了新方法和新渠道。

第三,从政府职能和社会责任来看,大数据时代政府危机公关能力建设要从松散式公关方式向制度化公关机制转变。法治是善治的基本要素之一,合法化和规范化是法治政府的本质要求,法治要求政府依法行政[18](PP.71-72)。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我们常见的公关套路多是对某一事件避重就轻的描述性报道,特别在面对重大安全事故时,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业绩,对上级政府和公众谎报、瞒报甚至不报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当然,“人不是万能的”,人治往往带来非理性的、有倾向性的“拍脑袋决策”,为避免这种情况,必须“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用法律规章制度来代替松散式的人治管理模式。

2015年,国务院在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强化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建立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网络安全重大事件进行预警、研判和应对指挥。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国家智库建设,许多机构和高校陆续建立大数据舆情监测中心,有些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人民网的舆情监测室、新华网的舆情在线、中国人民大学的舆论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的网络舆情研究所等,为政府提升危机应对能力提供了契机和保障。新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新技术对突发事件进行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处置,全程全方位掌控整个事件的危害程度、风险损失、舆情导向,将突发性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3]。例如,运用大数据技术,采集与重大洪涝灾害事件相关的数据成立突发事件信息库;然后根据事件的时空分布、灾情预警级别和次生灾害情况以及演练场景设置参数;最后以仿真技术为纽带,形成事件、部门、主体等集成的应急融合平台,为洪涝灾害突发事件提供预警和应急管理服务[4](PP.113-114),从而将灾情损失降到最小化,切实提高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2.提高政府公关人员的素质能力,增强与公众的互动性

第一,从公关人员的素养来看,要不断强化新时代政府工作人员公关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信息化时代的政府公关,手段和方法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单一、粗暴,这就要求政府公关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公关技能方法。但是,目前政府公关专业技术人才还不充足,特别是熟悉大数据和新媒体的专业人才还很紧缺,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做好公关人员的招聘培训工作。一方面,政府公关部门要招聘专业过硬、技术合格的优秀人才,能岗匹配,落实职责;另一方面,政府公关部门要定期加强对公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技能,娴熟应对。除此之外,政府公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展现出真诚、耐心、细心的工作态度,切莫出现“毛驴怼大巴”的个人情绪化行为,让政府处于消极被动局面。

第二,从危机沟通的频率来看,要注重政府网站、微博等政务平台与公众的交流互动。大数据时代,政府要善于利用政务微博、微信、政府网站及其他政务平台,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和作用。目前,政务平台与公众的互动性不是很强,许多政务平台很久才更新一次,有些地方政府的政务微博、微信、网站等政务平台甚至好几个月都没更新,更不用提与民众的交流互动了。与公众沟通是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政府了解民意、宣传教育的重要方式。政府在电子政务日常管理中要及时、耐心、真诚地与外界沟通,形成良好的政民互动关系,这样即使遇见紧急事件,通过这条高效的沟通渠道,能够使得政府公关工作事半功倍。

她接着说:再过几年,老家的人都没有了,你回去建庙宇?那时候,和你说话的人都没有,不是我嫌弃老家,那里太冷清了,以前我也有梦想,把家乡建设好,可是潮流和时光就像黑洞,让边远村庄一个个地消失,我们的梦想真的抵挡不住这种变化。唉,将来我们能往那里去呢?

本节实验中,假设采样率定义为α=M′/M,其中M′为重构利用的量测值个数,M为所有的量测值个数;重构误差计算公式为式中x为原信号,为重构结果;信噪比添加方式同文献[10].由于本文方法在方位向重构时利用了联合稀疏特征,因此本节首先分析方位向基于联合稀疏模型的重构性能,再进行二维成像性能分析.

3.创新政府公关的方式方法,倡导社会舆论多元共治模式。

当下,舆论传播是不可能封得完、堵得住的,政府危机公关工作仅靠政府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新闻媒体、意见领袖、媒体工作者、公众等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第二,从政府危机公关的效率来看,大数据时代政府危机公关能力建设要从低效率公关模式向高效率公关模式转变。时间原则是危机公关的第一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危机公关的黄金时间已由传统的“24小时回应”变为现在的“黄金四小时”、“黄金2小时”甚至更短,及时地掌握舆论态势与“时间赛跑”,成为当前政府公关工作必须跨过的坎。另外,网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热点事件调动起来,往往不存在任何预热便让事件讨论快速传遍网络,同时网民的注意力也消散迅速,仅持续在24—72小时之间[17](P.214),这种“快餐式”的舆论传播模式对政府公关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低效率公关必须向现代化高效率公关转变。

第二,从危机传播的舆论导向来看,政府要与媒体代表人士保持互动与有效沟通。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指出,要加强和改善与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沟通,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让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危机事件的传播离不开网民的参与,而以“网络意见领袖”为代表的媒体代表人物在网络舆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领导地位,在公众与政府之间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成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渠道。例如不久前“四川九寨沟地震”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参与到救援工作去,我们可以看到媒体工作者深入前线报道,及时发布最新消息;以公众人物为代表的“网络意见领袖”第一时间捐款捐物并为灾区祈福;许多老百姓积极去血站献血,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传递社会的温暖和正能量等。

第三,从危机传播的参与者角度来看,政府要培育遵纪守法、爱国理性的新网民。网民在舆论传播过程中扮演着信息接收者、聆听者、发布者和传播者等多重角色,可以说网民在舆论传播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网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舆论引导工作的效果。但是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网民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网络空间真假难辨,给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四川的“柑橘蛆虫事件”使得果农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日本3·11地震引起的食盐抢购风潮,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等,这些谣言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诸多困扰和威胁。2015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首次将网络谣言传播纳入刑法,虽然新法还存在着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但是新法的实施也为网络空间树立了一条“高压线”,达到了一定的震慑效果。同时,还要继续加大对网络不正风气的整改力度;深入推进网络平台责任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积极开展文明上网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培养理性、爱国、守法的合格网民,让网络空间风清气正。

4.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逐步提高政府数据开放程度

第一,从政府信息公开的进程来看,要继续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努力建设阳光型政府。政府公信力是一项珍贵的社会资源,政府信息公开既是政府公信力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政府开诚布公、职责担当所在。“十三五”期间,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政务也将随之发展成熟,阳光型政府的建设必然离不开信息公开和政民互动。这就要求政府须以公众为中心,主动公开信息,转变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网络服务方式,改进网络服务方法,深入推进面向全社会开放的网络服务型政府建设。社会中的流言蜚语在无形中增加了政府行政成本,面对这些不利情况,政府要及时将政府信息对外公开,以坦诚的态度面对社会的监督和质疑。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当前“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优势,建立专门的听取意见网络问政平台,形成有效的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20](P.81)等,只有切实加强立法全过程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力度,才能建设好让人民满意、百姓放心的阳光型政府。

第二,从政府数据的开放程度来看,要逐步提高国民数据开放程度,努力建设开放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直接对政府原始数据进行开发利用,其效率与效益会大大超出原始数据仅由政府机关掌控的模式[21],从这一角度出发必须加快促进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数据资源的收集、整合和分类,早日实现数据开放共享。近年来,我国也开始着手政府数据开放工作,2015年国务院在《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中强调了我国要在2018年之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拉开了政府数据开放的序幕;2016年9月国务院发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政府公共数据共享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加入到大数据这场革命当中,2016年1月15日,随着《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的出台,我国第一部大数据地方性法规正式出台。在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开放政府数据除了做好国家层面的战略行动计划外,还应确定数据开放的层级和原则,认真做好政府数据开放管理保障工作,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政府数据开放程度,深入推进开放型政府建设。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态势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政府舆论的评价更是成为政府执政能力和口碑的“度量衡”。大数据逐渐成为我国政府治国理政重要工具之一,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大数据作为处理危机事件的重要作用,积极转变公关思维理念,增强公关职员的技能素养,倡导网络舆论多元共治,认真对待网络中出现的声音,坦诚对待喧嚣中的质疑,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有威望、有担当的好政府。

11.2.7 促进菌盖增大,保持菌盖干净:现蕾前,可在浇水时喷洒一定浓度的植物营养生长素,增加养分,促进子实体菌盖生长,严防菌盖被泥土污染,保持色泽一致。

[参考文献]

[1][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2]李春雷,刘冰莹.塔西佗陷阱效应与传媒对社会困难群体的引导策略研究----基于“什邡事件”的实证分析[J].现代传播,2014(3).

[3]范治荣.“互联网+”视域下的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探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4]徐绪堪,王京.大数据环境下重大洪涝灾害应急仿真体系研究[A].宋英华.中国应急管理报告(2016)[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5]郭全忠,李新军,徐秀丽.网络行政与舆情治理实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王青松.大数据时代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5).

[7]胡锐根,单立栋,徐靖芮.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公共决策特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

[8]王山.大数据时代中国政府治理能力建设与公共治理创新[J].求实,2017(1).

[9]郭全忠,李新军,徐秀丽.网络行政与舆情治理实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0]杨妍.自媒体时代政府如何应对微博传播中的“塔西佗陷阱”[J].中国行政管理,2012(5).

[11]孙粤文.大数据:风险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的新思维与新技术[J].求实,2016(12).

[12]陈福集,郑小雪.面向网络舆情的政府知识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13]刘翔.大数据视域下的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16(8).

[14]周民.电子政务发展前沿(2015)[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15]沈亚平,许博雅.“大数据”时代政府数据开放制度建设路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16]石佑启,杨治坤,黄新波.论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法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7]熊希灵,李莉,周智盈,等.2015—2016年微博热点事件网民心态分析[A].王俊秀.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18]石佑启,杨治坤,黄新波.论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法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9]黄朗,文丰安.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危机公关策略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4(2).

[20]曹鎏,杜宏伟,崔俊杰.依法行政制度体系[A].马怀德.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6)[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1]胡小明.数据开放有利于打造阳光政府[N].人民日报,2016-07-28(07).

 
宋卫佳,张仲涛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