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小组工作介入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探索——以社区老年教育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提出,“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自发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团队、活动小组等学习共同体,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增强各类组织的凝聚力和创新力”。国务院办公厅《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也提到:“鼓励老年人自主学习,支持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团队。”社区学习共同体是对社区老年教育发展路径的有益探索,成人教育专家汪国新对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研究颇有建树,并在杭州得到成功实践。针对社区老年教育自身的特殊性与规律性,本文主张运用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方法,以助人自助为理念,帮助老年学员形成社区学习共同体,为老年学员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与服务,以提高社区老年教育的满意度与参与率。

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在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实现以老年学员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与管理,有助于社区老年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路径的经济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各因素并非一成不变,如运价会随着燃料价格、政策等的变化而变化;受内部或外界的影响,货主集装箱运输需求也会波动.本文选取集装箱运输需求量和运价对路径经济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基于假设检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两化融合在提升上市企业市值、夯实重点行业创新发展基础、助推第二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绩效均已得到显著发挥。进一步地,为探索两化融合绩效产生的机理,本章首先从投入方面探究两化融合发展基础的整体水平,进而探索性地分析两化融合在加强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推动行业综合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的绩效产生机理,为继续推动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界定

社区学习共同体是指长期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成员,为了丰富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从共同的兴趣与需求出发,挖掘与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聚集而成的非正式学习团体。

()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意义

1.社区学习共同体有助于改进社区老年教育的教学效果

社区老年教育是和谐文化教育,是为了陶冶老年人身心,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教育。它与学历教育不同,具有非功利主义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逐渐延长,国内的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剧。老年人在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老年人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社会生存与适应能力,实现 “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望,达到完善自我、回馈社会的目标。各级政府已经认识到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必要性,各种形式的社区老年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然而,取得的效果却不甚理想。城市街道社区经常组织老年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但老年人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他们普遍觉得所教授的内容单一老套、缺乏连贯性,实用性不强,感觉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收获甚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所开展的社区老年教育尚未做到以人为本,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未得到真正发挥。

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理念,是一套拥有完备助人知识的职业化服务活动。掌握专业知识、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被称为社会工作者。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在社会工作者的指导下,将两个以上有相似问题或需求的成员聚集在一起,以人际互动为基础,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之间的互助和经验分享,帮助小组成员恢复或增强个人能力,促进组员自我完善与发展,以达到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由定义可知,小组工作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小组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需求的相似性;二是强调小组组员的民主参与;三是组员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依靠团体动力解决问题。小组工作的这些特征恰巧与社区学习共同体所倡导的成员需求相似、成员间平等自主、鼓励互助与经验分享有互通共融之处。由此可见,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下,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社区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完善社区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社区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推动社区教育发展,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保证居民学习顺利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社区教育的全民化、终身化以及居民学习需求的多层次与个性化,要求类型丰富、源源不断的社区教育资源予以支持。而复杂的社区教育资源需求仅仅依靠政府或社区学校的力量很难得到满足。因此,需要鼓励与调动各方力量,充分挖掘与整合社区内的各类资源,为社区教育服务。

3.社区学习共同体有助于调动与整合社区老年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是一种“草根”教育,它是从社区实际出发,根据居民需求提供学习资源的普及性教育。社区教育的充分发展需要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走向社会化。居民为主、政府为辅、各方协同治理是社区教育的未来走向。尤其针对老年群体的社区教育,对相关支持服务有更高的要求,单凭政府或社区大学一方的力量很难保证社区老年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多种类型与功能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参与其中。例如西安市莲湖区环城西路街道针对社区老年人精神空虚、休闲娱乐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从2013年底开始,环城西路街道依托社区居委会,鼓励并培育辖区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居民自发组成“社区家庭”。近3年来,环城西路街道培育了健美操、合唱、驴友、钓鱼等120多个“社区家庭”,其中很多面向老年人的休闲娱乐需求,“家庭成员”近4000人。实践证明,社区学习共同体在社区教育和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团队性强、开放灵活、自主平等、互助共享的优势,创造出多类型、多层次的社区教育形式,是保持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转变以往政府主导发展社区教育的思想,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培育与推动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广泛参与社区教育,探索建立符合社区实际的社区教育社会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尤其在“小政府、大社会”的背景之下,这项工作将越来越得到重视。

20CP模块缓解电磁阀失电,作用电磁阀得电,总风给20#管充风,MVLT得电允许总风通过,控制PVLT开通,20#管压力进入BCCP模块,制动缸充风,机车制动。

Development of real-time test system for rotating vibration of EFEAD system

4.社区学习共同体有助于丰富社区老年教育的内涵

社区学习共同体对社区老年教育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在团队领袖的带领下,成员共同管理,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共同愿景和组织文化。社区学习共同体中的老年人为组织的共同愿景和组织文化奋斗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修养、发挥余热的过程。出于对组织的热爱,团队领袖及成员愿意为组织的前景出谋划策,统筹规划组织的发展路线,这较目前基层社区教育工作者奉命完成上级交派任务的想法是很大的进步,而若干个社区老年学习共同体发展壮大的结果就是社区老年教育走向成熟化。因此,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加快了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步伐,拓展了社区老年教育的目标,使社区老年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

小组工作介入社区学习共同体的依据

汪国新在《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策略》一文中提到“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社区、社工和社团这些社会管理中最基础的元素作用发挥最为突出的社会”。[2]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引导老年学员组织或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社会治理结构的必然选择。

()理论依据

老年人具有生活经验丰富、自我意识强烈、自学能力与理解能力强、记忆能力差、生理功能衰退、社会地位下降等特征。基于共同的兴趣与需要自发形成的社区学习共同体与老年人的特征相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首先,通过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老年人获得知识的同时实现了自我发展。社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采用的是“群体协作式”的学习方式,社区学习共同体使个人力量聚合为团体力量,老年人积极分享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在学有所获的同时,个人的自信心和团体合作精神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其次,在社区学习共同体中,老年人的参与意识得到充分发展。“居民的参与意识通常是通过建立或参加各种社团体现出来的。”[1]p151社区学习共同体为老年人提供了融入社会、回馈社会的机会,进而老年人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反过来又会推动老年人参与意识的提高。最后,社区学习共同体有助于老年人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行为活动,居民终身学习的理念是需要通过周围环境塑造形成的。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是老年人的个体需求能够从形式多样、类型丰富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得到满足,整个社区乃至社会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而老年人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周围环境的感染必会使更多的老人投入其中。

()现实依据

“依照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理念,理想样态下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是扎根于社区中的一个自组织的学习系统,即从目标的确立到共同体内具体活动的实施都不是靠外部力量设计组织而成,而是由内部自发而形成的。”[3]这是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在我国尚属新兴事物,居民的认知度还不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宏观指导,需要社区大学、基层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发掘与培育。居民会因共同的兴趣组建某类团体,但这类团体随意性大,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的发展目标及严格的组织规范,所得到的社会支持也较少,因此这类兴趣团体往往只是昙花一现,缺乏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不能满足居民终身学习的需要。在居民普遍缺乏团体发展知识与经验的情况下,从外部由社会工作者采用小组工作方法助推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组工作介入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模式

小组工作介入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有严格的工作模式予以指导和约束。模式指经过实践检验,成体系的事物的通用范例。工作模式即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及方式方法的一种整合性框架。小组工作主要有四种工作模式: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和发展模式。四种小组工作模式的应用范围有所区别,理论基础与实施原则各异,工作目标各有侧重:社会目标模式的关键词是“共同体”;治疗模式关注服务对象的“改变”;互动模式以促进 “组员互动”作为工作目标;发展模式强调“人有潜力”。[4]小组工作介入社区学习共同体主要遵循社会目标模式,同时借鉴参考互动模式和发展模式。

依据社会目标模式,小组工作介入社区老年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有:一是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社会参与和自我发展的信心、知识和能力。二是发掘与培养小组领袖,提升他们组织和管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是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长远发展统筹规划与争取支持的能力。依据互动模式和发展模式,小组工作介入社区学习共同体旨在鼓励老年学员积极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活动,推动老年学员之间,老年学员与社区学习共同体及与社会环境,社区学习共同体与社会环境之间形成开放、平等地良性互动关系。

小组工作介入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

取用水国控监测点建设包括地表水流量自动监测站,管道流量自动监测站,地表水、地下水水位自动监测站建设。项目确定的标准配置包括遥测终端机、传感器、通信设备、供电设备、避雷设备和安装辅材等。所配备的设备应该是市场上成熟可靠的产品,用于水资源监测的设备应该具有国家质量监督局颁发的产品生产许可证和指定认证机构颁发的使用许可证,计量设备还应该通过计量认证。

()准备阶段

中期转折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有处理抗拒行为、重新建构兴趣社团、适当控制兴趣社团转型的进程。对于制定的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规范,部分老年人可能有抗拒行为,对此社会工作者要及时沟通与疏导,帮助老年人认清冲突的本质,特别是澄清抗拒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差异。同时针对规范的不合理之处,工作者要组织团体中的老年人集体讨论与修订。

建设项目的施工将导致新的水土流失,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废土石沙料任意倾倒,砂、土、石乱采滥挖,乱堆乱放,每遇暴雨洪水冲入河道后,不仅污染水质,还易阻塞河床、影响河道行洪,产生和加剧水土流失,所以人为因素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

赵锡田看到包裹打开的是一颗人头,不免一惊,同样一惊的还有孔老一。孔老一怕军长收走老三,连忙又扎紧衣服,老三闪了闪便躲进黑不见人的地方。

()开始阶段

开始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组员与工作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使组员明确小组目标并制定小组规范。兴趣社团中的老年人多在某一地域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娱乐,相互间熟识度较高,而社会工作者作为“陌生人”加入其中,老年人渴望在工作者的协助下,更好地开展活动,但同时也会对工作者产生质疑与排斥。因此,工作者应在充分尊重老年人的基础上,运用同理心,主动与老年人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并真诚地做出回应,与老年人共同讨论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

为兴趣社团植入运行规范是其向社区学习共同体转型迈出的重要一步。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运行规范主要包括三项内容:秩序性规范、文化规范和合作规范。秩序性规范用来界定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的互动与互助准则。文化规范用于说明学习共同体的信念和基本价值。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基本价值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崇尚自主、开放、平等、非评判、团结合作等原则。合作规范用于指导社区学习共同体如何与其他单位或团体建立互助共享机制。社区学习共同体在与其他单位或团体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时,要注意保持自身的独立性。社会工作者可通过发掘与培育团队领袖、建立议事规则的形式,帮助以老年人居多的兴趣社团建立自身的运行规范。工作者可建议社区大学或社区学校,对各地兴趣社团的团队领袖开展集中培训,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及组织协调能力。此外,工作者可协助兴趣社团的老年人共同讨论制定议事规则,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保证共同体决策的民主性。

()中期转折阶段

小组工作准备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主要包括组员的招募与遴选、确定小组目标、制定工作计划、申报并协调资源等内容。社区大学可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聘请社会工作者深入社区,在全面了解社区老年教育开展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主动介入的方式,对社区中由老年人组成的草根团体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介入草根团体的目标就是协助老年人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推动老年教育的自主化发展。社会工作者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充分争取兴趣社团中老年人的意见,在确定活动时间与场地时,要配合兴趣社团中已有的活动安排。社会工作者要扮演资源筹集者与整合者的角色,除社区大学的资源可供利用外,工作者可加强与当地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联系,在他们的支持下,争取从驻区单位获得资源支持。

在中期转折阶段,为了兴趣社团向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目标与方向迈进,社会工作者要协助老年人重新建构已有的兴趣社团,改变当前以娱乐为主的情况,为兴趣社团植入学习成分。为了此项任务的顺利进行,工作者需要在前期做好宣传铺垫工作。一是在社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讨论,使老年人明确终身学习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需要,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二是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活动,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动机。在老年群体中普及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之后,工作者就要引导与协助兴趣社团中的老年人担负起重构所在的兴趣社团的责任。工作者可首先对老年人所在兴趣社团植入学习成分。例如秧歌队、太极拳队、合唱团等,它们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技巧与文化内涵,可将这些知识作为社区教育的内容传授给老年人。同时随着老年人学习积极性的逐渐提高,深入开发与丰富社区老年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本文主张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对社区中丰富活跃的兴趣团体进行改造以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具体包括如下过程:

从研究的人群特征来看,康复性景观的早期研究关注一些到特殊景观地的康复人群,主要是游客(Lea,2008;Perriam,2015),但研究者没有突出旅游者相对于当地居民健康体验的独特性。在后续研究中处于日常生活环境的居民成为主要研究对象(Thorsen,2015;Power & Smyth,2016)。从所关注的健康体验层面来看,康复性景观的研究已经涉及了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关系等多个层面。

()后期成熟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有维持兴趣社团的良好互动,协助组员从活动中获得新的认知并将认知转变为行动,协助老年人解决兴趣社团向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中的有关问题。经过开始阶段和中期转折阶段的探索,兴趣社团已形成了一套以老年人为主体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互动模式。这种互动模式是社区学习共同体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社会工作者要协助老年人巩固与完善这一互动模式,使其程序化,从而使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更为有效。社会工作者协助老年人意识到自身负有推动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的能力与责任,鼓励老年人不断尝试新的行动,使“成员即资源”的观点在社区老年学习共同体中得到体现。当老年人为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时,工作者要对这种行为及时予以强化,使老年人更有信心、更有勇气去尝试和坚持,以备将来工作者撤出服务后,社区学习共同体仍能得到良好运行。此外,对于老年人在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工作者要引导老年人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磋商,必要时可邀请有关机构或人员加入讨论,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施。

成人教育专家汪国新认为提供社区教育学习资源不仅是政府或社区学校的责任,社区学习共同体同样具有提供社区教育资源的责任与能力。他提出“成员即资源”的观点。具体而言,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基于共同的兴趣与需要形成的社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本身就是一种社区教育资源。在社区学习共同体中,尤其是由老年人构成的社区学习共同体中,成员多为拥有丰富生活经验与人生阅历的老年人,他们中不乏拥有各类知识与技能的学者与专家。社区教育与传统的学历教育不同,它不以书本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围绕走出困境、实现自我价值、丰富精神生活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各有所长的老人们在社区学习共同体中,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从而实现知识的获得。二是成员生成资源。社区学习共同体中成员的学习过程伴随着新知识的产生。共同体中的老年人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产生新的思想与经验,形成新的学习资源。三是成员带来资源。在社区学习共同体中,老年人的能动性得到发挥,意识到自身对于群体的价值。由于找到了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拥有丰富社会关系网络的老年人愿意为了群体的良性发展去积极争取身边的资源,推动群体的持续运转。

()结束阶段

小组结束阶段,工作者即将从小组中撤出,部分老年人可能会对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未来产生担忧。此时,个别老年人可能采取逃避的态度否认介入服务即将结束的事实,如缺席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活动;组员也可能出现退化行为,以延长介入服务的日程,增加与工作者相处的时间。此时,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分享前期成果帮助老年人树立自我负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信心,使老年人相信他们可以使社区学习共同体运作良好。同时,工作者要协助老年人保持在小组中获得的经验与能力。

结语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与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的背景下,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日渐增多,社区老年教育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与现实需要的教育形态。针对目前各类有老年人参与的兴趣社团已广泛分布于各街道社区,只是存在类型单一、结构松散、资源有限、以娱乐为主、缺乏教育学习成分等问题,本文主张运用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方法帮助社区中已有的草根社团发展为社区学习共同体,推动社区老年教育的纵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乃林,张志坤.社区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汪国新.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策略[J].成教研究,2012,(3).

[3]丁昶玮.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2,(3).

每组胶砂试件由3条规格为40 mm×40 mm×160 mm的棱柱体组成,共设计30组水泥胶砂试件,28组为试验组,2组为备用组,备用组用来替代补足试验过程中不合格的试件。

[4]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李渭,霍建平,刘洁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8年第02期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