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中教师角色的错位及重塑——基于差异教学的视角

更新时间:2009-03-28

“信仰是人们对其认定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对象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著不渝的追求”[1]1。其不仅是个人探寻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社会进步的精神支柱。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担负着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希望,又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所以大学生的信仰选择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且对未来的社会进程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广大青年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实际使用的卡线器夹嘴长度与导线直径的倍率皆大于DL/T 875—2016的要求,这说明该要求可作为校核验证的依据,但对夹嘴长度设计的指导意义不大。

可是,实际生活中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却客观存在着,这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理解有失偏颇,从而产生了精神世界的倾斜和行为选择的异化,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正是这种引导中的重要一环,因为思政课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和提升其马克思主义信仰水平的关键渠道。

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中体现着知识教育和信仰教育的统一性,但是认知不等于信仰。要实现思政课信仰教育的目标,必须认识到: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分化和统一是一种自主性极强的行为,而教师引导学生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认知活动,是为了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从而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实现对自身信仰状态的一种正确的提升和超越。所以,思政课信仰教育中,必须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差异性,换句话说,我们要从信仰教育的特殊维度进行差异教学的研究。

现阶段从差异教学的角度对思政课信仰教育进行教学改革面临着很多困境,其中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角色的错位。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3]108

一、教师角色错位的具体表现

角色是指以“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主题,依据社会对其提出的要求,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4]94。“基于职业而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角色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理论教学和思想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愿望要求的行为规范”[5]203-204。习近平同志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6]。这是每一个思政课教师都应有的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清醒认知。

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本质上更是一种信仰教育,教师只有遵循信仰传播和信仰教育的规律对课堂教学进行规划和设计,才能积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如今的高校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我们的教育面对着主体性意识越来越强的当代大学生,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关于这一点,有些教师并不是非常清楚,于是产生了自身角色的错位,使得差异教学难以进行,信仰教育实效性的提高举步维艰。

(一)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上的角色错位

近年来,甘肃省会宁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这样的战略思想:“打红色牌,把会宁建成全国红色旅游名城;打绿色牌,把会宁建成陇中绿色产业基地;打金色牌,把会宁建成西北教育名县。”这三张牌,不仅是会宁的三张名片,而且是会宁的三种文化,它传达的是会宁人的一种浓郁的爱乡情怀,它展示出会宁人泥土般的厚重、自然、淳朴而又不乏温情的生存姿态,对会宁人具有重要的聚合价值。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深度感知这种文化的内涵,从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切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核心素养。

(二)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中的角色错位

教师和学生最直接的接触是在课堂。课堂管理是否到位关乎信仰教育是否成功。赫尔巴特说:“如果管理的缰绳把握的不够到位,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能顺利进行的”[7]152。课堂管理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如何去处理和应对不同学生的言行表现和思想特征,是信仰教育教学中不能回避而且经常出现的问题。有的思政课教师将自己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和控制者,一方面通过强制的手段和惩罚的方式强迫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另一方面,通过制订详细的课堂规则以便于自己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学生必须遵从教师的意愿,不能侵犯教师的权威,基于此,学生的学习进度、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教师控制了,有的教师甚至希望需要课堂安静时学生就保持安静,需要讨论时学生就热烈讨论。这样,教师的教学任务是顺利完成了,可是学生的差异性和原有基础上有差异的发展被忽视了,这种直线性的信仰教育是不可能真正入脑入心的。

(三)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的角色错位

思政课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处理也有助于提升信仰教育的实效性。教师一方面要熟悉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诉求,将教材体系转变为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样才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可是,有些思政课教师将自己当成了“确定的权威”的守护者,备课就是把教材中涉猎的理论原封不动地搬过来,上课时又将这些理论原原本本地传达给学生。而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很多教师都喜欢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电子备课,然而有些教师完全依赖电脑,将自己作为搬运工对别人的课件和讲稿照抄照用。长此以往,教师脱离了实际的教学状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缺少自身应有的主观思考和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知,更容易造成信仰教育的教学低效。

(四)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的角色错位

思政课信仰教育中,课堂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即教师要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选择那些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其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可是现实中,有些思政课教师却将教学方法多样化等同于追求花里胡哨的教学表演技巧,把自己蜕变为了一个“表演者”,上课时只知道将自己的教学行为一厢情愿地展示给学生看,而忽视了学生的认可度和参与度。更有甚者,一些“秀课”标准让某些教师丧失自我,课上一定要来点花样,一定要“展示才艺”,而信仰教育本身的宗旨——学生精神世界的开拓和情感家园的构筑都被忽视了。其实要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思政课信仰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能引导他们领悟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的智慧,从而心悦诚服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不是靠看一场演出就能实现的。

(五)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错位

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关键是要实现科学理论和受教育者的主观精神世界相互结合,所以信仰教育中,教师会组织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现实中感悟和体验理论的魅力,从而激发出学生内在的信仰需求。可是有些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习惯自己在课堂中的“独霸地位”,过于频繁地对学生的自主活动指手划脚,挤占学生的活动空间,违背了活动的初衷;二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自主性,将确立信仰的主动权、选择权完全交给学生,自己成了无所作为的旁观者,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无序化信仰形态的言论和行为表现得束手无策,致使活动过程因为没有明确指向而杂乱无章,所谓的自主探索的过程变成了学生的“乱言堂”。

二、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中的教师角色重塑

如上所述,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中的教师角色存在着各种错位,这既不利于差异教学的实施,也不利于信仰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所以,教师理应转变旧有的观念,重新构建全新的教师角色。这对信仰教育改革和创新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重塑教育理念,正视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8]156。我们的信仰教育更是如此,因为信仰教育是要透达人心的,更需要正视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原有的信仰选择,所以教师应重塑信仰不能硬性强加、信仰教育不能粗暴强制的基本理念,对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重新梳理,例如教学目标的设立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教学内容的设计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掌握,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引导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和进行积极的学习体验,这样我们才可以达成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在体悟和自我认同,实现从约束学生、控制学生到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转变。

其次,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直面客观学生存在着的差异,将这些作为我们信仰教育教学中的资源。“教育有两个弱点——第一个弱点是忽视了(不是单纯地否认了)个人所具有的微妙复杂的作用,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和手段。第二个弱点是它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9]105。所以,集体课堂教学中融入差异化思维尤为重要。实质上,差异教学是“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10]24的教学模式。在思政课信仰教育中,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和人格差异等,实现信仰教育的自觉导入。“因为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不能假设每个学生都拥有(或应该拥有)相同的智力潜能,而是应该确保每个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力潜能,寻求与其自身智力相匹配的教学机会,增加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力的可能性”[11]14

差异教学对于信仰教育而言,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教学策略。例如,设计弹性的教学目标,为不同的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创造信仰推进的最好条件;实现教学方法的共性和个体的统一,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做到作业设计的差异化,通过“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能力”推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保证评价的整体性和发展性等。这样思政课教师才可以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努力寻求和学生的共鸣点,构建起共同的意义世界”[12]92-94,学生也可以实现信仰水平的异步发展。

(二)践行民主型教学风格,以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筑牢信仰教育的根基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个性品质、生活体验和思想实际等多加了解,将解决精神世界的问题和解决实践的问题相互融合,从而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实践体悟,淡化硬性教育的痕迹。

做到这一点,必须重视对学生个人人生信仰的教育,因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涵括社会政治信仰和个人生活信仰两个层次”[13]7-11。实际生活中,有些教师往往将学生正确的社会政治信仰的形成作为信仰教育唯一的任务和目标,而对大学生的个人人生信仰缺乏主动的了解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基础,变成了某些学生心目中的“空中楼阁”,拉大了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得信仰教育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其实,教师对学生个人人生信仰的教育就是一个使教育生活化的过程,我们的信仰教育首先应将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关注其社会化的成长过程,通过引导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并力争使其成为具有自觉意识的高尚的人,这样的信仰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化本位,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当然,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能只停留于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相信科学知识,意识到作为生命个体的过程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确认人的本质的,所以人应保持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此,在对人的本质的理性思考和对人生意义及幸福的正确理解中,通过对各种信仰的比较、甄别,使学生逐步萌发对科学信仰的认可。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自己作为唯一的不可违抗的权威,和学生进行沟通时不能颐指气使,而应提高教学的亲和力,重视和学生的信息、情感的互动和交流。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个体间差异的全面了解,也可以使信仰教育由情顺而理通,入情入理入心。不过,教师用情意感染学生应注意:不能单纯煽情,而要情理交融,切忌为形式而形式导致的哗众取宠,从而淡化了信仰教育的严肃性;因人施教,因机应变,因为人的情绪情感纷繁复杂,时刻处于起伏波动之中,认识到这种差异性,才能构筑教师和学生的融洽关系;以情感人不能仅限于态度,更应于行动中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学生,让学生感觉到真心实意,才能使其更加倾向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选择。

另外,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对自身的定位要科学合理:我们应是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或沉默不语的旁观者。一方面,教师要尽量地深入到学生中参与活动,从中可以多了解学生的差异,帮助和指导各类不同学生。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处理好“伙伴和首席”的关系,既摒弃那种单方面的“霸权式”话语的陋习,又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正确的做法是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客观评价,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正确引导,确实提高信仰教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乘客使用手机模拟银行卡直接进出站并延迟扣款,不需要联机到后台进行账户认证,根据进出站交易配对结算票款。容易产生单边交易,进出站交易不匹配不能结算票款。通常采用车站级服务器或云端服务器控制用户的进出站状态,需要对所有车站进行网络改造,改造难度大、后台压力较大、票务优惠策略逻辑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广州地铁和上海磁浮线都已开通ODA应用。

(三)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信仰教育差异化教学的角色

[1]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除此以外,思政课教师面对新的差异化教学的角色时,如果教学技巧、知识技能还停滞不前,就会变得无所适从,所以要实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的差异化,就要求教师勤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提升和超越自己的专业水准,具备更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学习工作一体化”的生活态度,因为新的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理论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工作中不断修炼,才能有宽阔的学术视野,才能促成开放的、动态生成的差异教学的理念和能力。

具体而言,这种魅力包括“教师的气质魅力,即服饰端庄得体,精神饱满,充满蓬勃朝气;教师的人格魅力,即善恶要分明,要勇于批判,一身浩然正气”,[14]66-69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15]18;“教师的才学魅力,即教学中的语言组织能力、演讲能力和理论魅力。思政课教师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一最先进的思想武器,仅此一点就足以引以为傲。因此,思政课教师的形象绝不是死板、教条、抬不起头、低人一等,而应是充满自信,充满活力,热情洋溢的‘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新教师’形象”[14]66-69。另外,思政课教师不能只将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而必须用自己的政治人格和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态感染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做到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而且还应与时俱进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做到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使学生诚学笃信,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效教育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改进阶段学生要进行桥模型稳定性及承重测试,小组成员探讨改善桥设计,建立新的模型并再测试,通过循环反复的测试、改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增强学习体验,培养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

采用酚醛铝箔复合板,以酚醛泡沫板与铝箔复合制成夹芯板,现场按设计规格尺寸加工成型,一次吊装,无需再加保温层,便于维修。在实际应用中,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

首先,要重视教师的个人魅力,作为信仰教育教学中的传播者和载体,这是一种隐性教育形式。

[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5]沈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角色探析[J].学理论,2010(4).

思政课教师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者,这一点无可厚非。可是有些思政课教师将塑造学生看做是制作整齐划一的产品,在设定信仰教育的目标时,往往从自己的行为或感受出发,把自己放在发起者和执行者的绝对位置,重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程所应达成的目标,而忽视了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才是教学目标的达成者,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改变。这种脱离学生认知差异和人格差异的笼统抽象的泛化目标带来的就是未知的学习结果,未知的学习结果呈现的就是信仰教育的高耗低效。

高职院校的传感器课程承袭自高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各种传感器原理及其常用测量电路的讲解,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课堂讲解为主;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传感器开设的教学实验,也主要是对各种传感器的原理进行验证,学生即使清楚了解了相关传感器的原理,而对传感器的应用仍然了解不足。

[4]魏青.教育学[M].西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菩提果通过知识赋能,依托互联网建立持续职业生涯学习体系,学分制教育,让月嫂成为更专业的母婴护理师,告别平庸,成为学霸;通过效率赋能让月嫂成为更高效的母婴护理师,让“互联网+”母婴护理师利用互联网,就可以足不出户秒签订单;通过模式赋能让月嫂成为更赚钱的母婴护理师,借助“互联网+”可实现360o+360天的全方位服务,订单和私单都有保障,最终通过合作经营,让母婴护理师成为公司股东;通过情感赋能让月嫂成为有尊严的母婴护理师,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月嫂感到有娘家不孤单,菩提果公司内部的“菩提有爱”专项基金是首支救助和关爱母婴服务从业者及其亲属的公益基金。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施良方,等.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和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看着家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儿子儿媳妇也很着急,可工作太忙没办法分担,就想着早点给宝宝送去幼儿园,这样也能让我和老伴缓缓。我知道后第一个举手赞同,可老伴不干,心疼小孙子太小,到幼儿园挨欺负。儿子儿媳妇说没关系,我也说得锻炼锻炼,可无论我们怎么劝,老伴也不让送,她一点也不考虑自己,更没有考虑我的感受。

[6]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8]杨东平.教育:我们有话要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上海: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0]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1]程向阳.差异化教学模式及其实践与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06(4).

[12]曾杰.信仰教育维度下的高校思政课改革[J].教育评论,2013(6).

[13]房广顺,徐晓丽.推动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正向转化——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14]帅松林.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清华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2(9).

塑化剂,一般也称增塑剂。增塑剂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某些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被称为“环境荷尔蒙”,环境荷尔蒙系指外在因素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残留的微量此类化合物,经由食物链进入体内,形成假性荷尔蒙,传送假性化学讯号,并影响本身体内荷尔蒙含量,进而干扰内分泌之原本机制,会造成内分泌失调,生殖系统异常,甚至造成畸胎、癌症的危险。

2、沙地区域种植防风固沙林。由于沙岗地、缓起伏沙地主要由于河道变迁形成,故此类地表多为飞沙土,在大风季节尤其是冬春季受南北滚动季风影响,飞沙土随风移动极易形成风沙流,形成强度流失、极强度流失沙地,对于后续植被栽植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保持土壤留存,保证植被生存的基本土壤环境,本类型宜采用栽植乔木封育手段,以林固土,以土养林,形成林土互育的良性循环。

[15]裴跃进.教师品质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章咏秋
《黄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02期
《黄山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