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脱-γ-羧基凝血酶原检测在早期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更新时间:2009-03-28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消化系统肿瘤中位居第三,其中8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均为肝细胞癌(HCC)[1],而HCC防治主要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近年来影像学技术不断得以提升,但对于HCC诊断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借助肿瘤标志物进行诊断[2]。甲胎蛋白(AFP)是临床上用于诊断HCC的重要血清标志物,但其诊断敏感度仅为40%~60%[3],所以寻找最新的肿瘤标志物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是一种异常的凝血酶原,已有大量研究指出DCP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显著,尤其是在HCC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较高,被认为是另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原发性肝癌血清学标志物[4,5]。本院对4组研究对象的DCP进行测定比较,旨在研究DCP在早期HCC患者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当代生态危机的出现使“支配自然”观念成为绿色理论的批判焦点,但“支配自然”观念真的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吗?考察近代“支配自然”观念的形成及其所受到的批判,是把握“支配自然”观念与生态危机的关系、理解格伦德曼对“支配自然”观念进行当代阐释的理论前提。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早期HCC患者40例;另外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其他肝脏疾病患者40例作为肝病组,同期住院治疗的其他肿瘤患者作为肿瘤组,行健康体检的40例作为对照组。HCC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0.9±10.7)岁。肝病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51.5±10.2)岁;肝硬化25例,慢性肝炎15例。肿瘤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1.3±10.5)岁;肺癌19例,肠癌14例,胰腺癌7例。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52.3±9.5)岁。4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已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主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有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并且能够自己安排学习,自主学习必须要学习者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进度,做好学习准备。学习者在学习中投入感情,有学习的动力,就使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变得积极。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应该积极发展的,要学会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也就是“会学”。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自我补救,自我检查,也是学习活动后需要进行的,也就是所谓的“坚持学”[2]。

2 方法 所有研究人员均于晨起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血液经离心处理后收集血清,DCP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试剂盒由美国ADL公司提供,酶标仪型号为Multiskan MK3。AF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仪由罗氏公司提供,型号cobas e601,采用仪器配套的AFP定量检测试剂盒;根据相关研究提出的HCC诊断界定值进行判定:DCP>1 2 ng/ml,AFP>2 0 ng/ml。

3 观察指标 记录4组研究对象的DCP与AFP指标,并分析两种指标联合诊断与单一诊断HCC的关系。另对HCC患者进行HBsAg测试,按照阴性与阳性进行分组,比较2组患者DCP与AFP指标与HBsAg的关系[6]

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方差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3 DCP与AFP浓度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 40例HCC组患者根据单个病灶直径(cm)和HBsAg的检出情况分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CP浓度与患者的病灶直径呈正相关(r=0.632,P<0.021),AFP浓度与患者的病灶直径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78,P=0.367),见表3。

是以六天邪魔乘勢來侵,八部瘟曹恣橫流毒,唯修善之人形,同劫界命不墮於凶虋亡矣。(《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呪妙經註》卷五,《中华道藏》30/568)

2 不同检测方式对HCC的诊断价值 根据HCC诊断界定值判定。DCP>12 ng/ml,其中HCC组有32例阳性,肿瘤组6例阳性,肝病组3例阳性,对照组无阳性。AFP>20 ng/ml,其中HCC组有30例阳性,肿瘤组6例阳性,肝病组5例阳性,对照组无阳性患者。联合两种检测方式,结果发现HCC组35例阳性,肿瘤组6例阳性,肝病组5例阳性,对照组无阳性,见表2。

 

表1 四组间DCP与AFP平均浓度比较(±s;ng/ml)

  

注:相比其他3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5

 

分组 例数DCP浓度AFP浓度HCC组40 642.7±467.8 781.0±683.9肝病组40 8.96±6.71 8.92±7.65肿瘤组40 10.62±7.71 9.10±8.42对照组40 3.69±2.00 4.16±2.83

 

表2 不同检测方式对HCC的诊断价值(%)

  

检测方式 灵敏度 特异性DCP>12 ng/ml80.083.2 AFP>20 ng/ml75.086.0 DCP+ AFP87.588.7

1 HCC组、肝病组、肿瘤组与对照组的DCP与AFP浓度 DCP平均浓度从高到低分别是HCC组、肿瘤组、肝病组与对照组,HCC组DCP浓度高于其他3组(P<0.01)。3组患者的血清AFP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CC组的AFP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肿瘤组、肝病组的DCP与AFP平均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3 DCP与AFP浓度(ng/ml)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

  

分组 例数DCP浓度P值AFP浓度P值HCC病灶大小(cm)d>58691±506<0.05775±653>0.05 2.5<d<518401±396673±503 d<2.514233±177367±303 HBsAg阳性18688±604>0.05802±632>0.05阴性22599±578704±665

讨 论

DCP又称为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K拮抗剂诱导蛋白Ⅱ。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肝脏内会合成凝血酶原,而凝血酶原的前体近N端功能区包含10个谷氨酸残基,因受到γ-谷氨酰羧化酶的作用形成凝血酶原,一旦维生素K缺乏会造成凝血酶原不成熟而大量产生,并向血液中释放[7],临床检测的DCP通常为该类不具备凝血功能的凝血酶原前体[8]。推测早期肝细胞癌患者体内DCP升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9]:①维生素K在体内含量减少或利用功能下降;②肝癌细胞的γ-谷氨酰羧化酶出现功能紊乱;③肝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凝血酶原前体也因此过度生成。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外学者首次在早期HCC患者体内检测到超标的DCP,经过多年研究,现已把DCP作为判定早期HCC的常规诊断标准[10]。有研究指出[11],一旦将肝癌患者的DCP诊断标准定为超过12 ng/ml,其检出准确率极高。而本次研究发现,若将DCP>12 ng/ml作为界定值,AFP的灵敏度75.0%低于DCP灵敏度80.0%,说明采用DCP>12 ng/ml作为界定值的HCC检出灵敏度更高,与上述结论相一致。若将AFP和DCP联合检测,结果发现灵敏度相比单独检测明显提升,这无疑是对HCC患者的早期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根据HCC患者的病灶直径进行了分组,结果发现DCP浓度与患者的病灶直径呈正相关性(r=0.632,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DCP浓度可对患者的肿瘤发展进行初步预测,对后期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效依据。大量研究指出[12,13],国内肝癌患者多数因感染HCV造成。对本研究纳入的HCC患者进行的HBsAg测试结果发现,HBsAg(+)患者共18例,HBsAg(-)患者共22例,但两组患者的DCP与AFP浓度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CC患者体内的DCP升高可能与感染HCV并无关联。大量研究指出[14,15],DCP可用于HCC的早期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而本研究结果提示,HCC组、肝病组、肿瘤组与对照组之间的DCP平均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高到低分别是HCC组、肿瘤组、肝病组与对照组,且HCC组的DCP平均浓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而该结果与其他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证明了早期采用DCP检测对HCC患者的诊断优势。

综上所述,无论是采用DCP还是AFP对HCC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两种方式都具有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补充的效果,若在临床诊断中能结合两种指标,则能有效提高HCC患者的早期诊断率,辅助临床医生尽早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借鉴。

参 考 文 献

1 纪文斌,肖年军,罗英,等.甲胎蛋白与异常凝血酶原在鉴别诊断肝细胞癌中的价值[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6,22(3):145-149.

2 袁兵,杨振德,秦军,等.3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再次复发的预测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6):983-985.

3 刘巍,温春阳,王爱平,等.肝癌患者微创治疗前后血清AFP、SF、DCP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7(23):6630-6631,6632.

4 姜月红,孙丽芳,冯恩航,等.早期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脱-γ-羧基凝血酶原检测的应用价值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24):7-9.

5 高岚,凌明智,陈青珍,等.DCP、GP73和AFP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8):85-86.

6 Gao F,Zhu HK,Zhu YB,et al. Predictive value of tumor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different vascular invasion pattern[J].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英文版),2016,15(4):371-377.

7 唐驰,陆飞,卢娇凤,等.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联合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其对DCP、GP73和 PRDX3的影响[J].新医学,2015,20(11):768-772.

8 王文欢,曹建彪.脱-γ-羧基凝血酶原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J].北京医学,2015,24(1):44-46.

9 张华斌,李子俊.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6,39(5):405-407.

10 张全乐,邢喜芝,李风艳,等.Pokemon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5,42(12):903-906.

11 李康,张爱英,张贺,等.脱-γ-羧基凝血酶原的Ba-蛋白芯片法的建立和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3):6415-6419.

12 石亚玲,江笑文,邝燕玲,等.脱-γ-羧基凝血酶原及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73-75.

13 张大福,李振辉,段学昆,等.LI-RADS MRI分类标准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J].放射学实践,2016,31(4):303-306.

14 李振辉,张大福,高德培,等.LI-RADS CT分类标准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评价[J].放射学实践,2016,31(4):307-310.

15 翁洋,王吉魁,温艳惠,等.血清AFP、CEA、CA19-9和CA125检测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5):470-472.

 
冯晓鸿,杜合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年第02期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