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试析松尾芭蕉徘谐作品中对于汉诗的点化

更新时间:2009-03-28

引言

松尾芭蕉喜爱庄子哲学的反俗精神,崇尚李白、杜甫作品的高意境界,深谙诗词曲赋等多种文学样式的艺术技巧,具有很深的中国文学修养。他的句作在立意、造境、怡情、修辞方面与中国诗歌有不少相同、相近或相通之处,其文学根基虽植根于日本文学的土壤中,但滋养他的却是博大精深、浩瀚无边的汉文学,尤其是汉诗在他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夺胎换骨”式点化手法的运用更加清晰地证明了芭蕉对于汉诗文的运用非简单的抄袭,而是在继承并深化前人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造出更高层次的美学境界。

、“夺胎换骨式点化的定义

点化是诗词写作的方法之一,要领在于“化”,与抄袭、剽窃本质不同,可以说是一种推陈出新、一种再创造。关于点化的定义,中日学者纷纷做出了解释。赵仲才在《点化的偶用》一文中对于点化给出了如下的解释:

北宋后期,产生了“江西诗派”,他们倡导诗的技法,提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创作纲领。其首领黄庭坚说:“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释洪惠《冷斋夜话》卷二)

由此看来,“换骨法”,即“取意而化辞”;所谓“夺胎法”,稍似我们讲的“辞意兼取而兼化”。总之,换骨法和夺胎法,都属于点化。[1]

刘锡庆在《写作学辞典》中指出:点化是对前人说法的活用,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由点化前人的作品而来的成功的创作,能给人别开生面的新鲜感。[2]

……前人の作った詩文につき、其の文字又は格式を取り改めて、別に新機軸を出すこと。[3](在前人创造的诗歌基础上,或改变文字或变换格式,创造出新的意蕴。笔者译)

日语的《大漢和辞典》中关于点化的解释:

……さても義臣すぐって此城にこもり、功名一時の叢となる。国破れて山河あり、城春にして草青みたりと、笠内敷きて、時の移るまで涙を落と侍りぬ。

松尾芭蕉的“窓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海万里船”一句,正是点化了杜甫《绝句四首之三》的后半句。引文与原文比较来看,仅“东海”与“东吴”一字之差。杜甫诗创作于唐广德二年初居成都草堂之时,当时安史之乱得以平定,严武回到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友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此时他面对眼前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心情甚好,情到深处不能自抑写下这组抒发心绪的小诗。诗人栖身于草堂之中,感慨万千、目及万里,此乃何等之开阔。从窗口望去,西方山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仿佛近在咫尺,门外江面上停泊着行程万里、远道而来的东吴归船。江船原本是司空见惯之物,但是“万里船”来自“东吴”就显得弥足珍贵。多年战乱导致水路交通阻塞,畅行万里非平常之事。而如今战乱终于平定,水路交通得以恢复,才能看到不远万里来自东吴的归船。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的杜甫借景抒情,表现了其本人忧国忧民的强烈政治意识。

杜甫的《春望》中脍炙人口的佳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描写的是国家都城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是乱草丛生,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紧接着有一个“深”字令人满目苍夷。“城春”本应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草木深”却话锋一转,将荒草遍野、断壁残垣的荒芜之状跃然纸上,将杜甫这种悲家、叹贫、忧国、怜民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该工艺能够将油层近井地带的散砂、污染物和杂质排出地面,解决了出砂油藏油井生产管理中存在的砂埋油层、井筒砂堵、井下及地面设备磨蚀、砂卡等突出矛盾,简化了出砂油田的采油工艺,延长了油井生产周期,降低了油井的维护费用;同时利用加温后的地层水作动力液,循环过程中提高了地层温度,对稠油起到降黏功效的同时增加了近井地带油层渗透率,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油井的产能。

松尾芭蕉徘谐作品中关于汉诗文点化的分类

根据点化的定义,后人在创作时对前人诗句修辞和含义点化的内容不同,可将其细分为“夺胎式”点化和“换骨式”点化两种。所谓夺胎式点化,指诗人在采用前人诗句之时,在辞和意方面均汲取兼而有之且略加变化,在造成新句后,兼有化意和化辞的双重效应。所谓“换骨式”点化,即取意而化辞,指采用前人诗句的旨意,而在语言形式上有所变化,使得表达更生动更具体或表意更为深刻。

(一)松尾芭蕉徘谐作品中“夺胎式”点化:「門泊東海万里船」と「门泊东吴万里船」

松尾芭蕉在天和元年作文《乞食の翁》中有如下一段:

在松尾芭蕉的纪行文《奥州小道》的“平泉”一节中,芭蕉凭吊藤原清衡、藤原基衡、藤原秀衡一家三代的遗址,写下了如下文字:

窓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海万里船 泊船堂主

華桃青我其句を識りて、其心ヲ見ず。其の侘びをはかりて、その楽をしらず。唯、老杜に勝れるものは、独多病のミ。閑味茅舎の芭蕉にかくれて、自乞食の翁とよぶ。[5](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海万里船 泊船堂主 我识其句,不见其心。推敲其风雅而不知其乐。胜老杜者,唯多病耳。隐于茅舍芭蕉之后,自号乞食之翁。)

(骨を取り換えて、胎を取って使う意)詩文を作るのに、古人の作の意義を模して語句を換え、または組み立を換えて着想を新たにしたように見せかけること。[4](“取其胎盘,换其骨骼”用来形容作诗之时,改变措词以模仿古人创作之意图,或调整语言结构谋求新的立意。笔者译)

而松尾芭蕉对于杜甫诗歌的借鉴,并非一味的模仿,而是截取了杜诗中的一个意向,舍去了杜诗中原有的情感,融入了新的风雅内涵;去除了杜诗中儒家诗文的功利性和政治性,在消化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吸收了杜诗“壮美”、“广阔”等风格。芭蕉的文字更注重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讲究余韵,具有“不著文字,尽得风流”的含蓄美。芭蕉的作品通常以境制胜,作者的主观情感不突出,而诗歌所描写的客观形象常常以真实存在的时间和空间构成一个特定的环境氛围,能够让读者深深地体会到作者相对隐蔽的情感归属,激发读者审美的创造力。

当松尾芭蕉远眺千里,目通万遥,其胸中所感受到的、目中所呈现出来的,远远超出客观实景的限制,而是将超越时空的杜甫草堂的景致了然于胸,杜诗中丰富的精神和绝妙的精神世界跃然纸上,通过仅一个字的点化,使杜甫草堂景观一跃移至“东海”的日本,变成了芭蕉草庵所观景象。富士山顶的积雪闪耀着耀眼的光辉,徘人门前的小河中安静地停泊着一只小船。这是从芭蕉草堂远眺深川对岸的远景,几乎和杜甫在绝句中所描写的景色一模一样。芭蕉将自己简朴清贫的生活与浣花草堂时期的杜甫相比较,由此来表白自己平静淡泊之志向,并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当他看到深川草庵外的景色,心中涌出一种杜甫诗中未有的孤寂感,藏于行舟泛起的白浪之中,托于寒风吹落的枯叶之梦里,芭蕉听着船桨拍水的声音,不知不觉地落下泪来。这种取杜诗辞意而略化出新的“夺胎”式点化手法不得不叫人称赞。

(二)松尾芭蕉徘谐作品中“换骨式”点化:「草青みたり」と「草木深」

选择白砂糖、柠檬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单因素试验中分别选择料液比(1:6、1:8、1:10、1:12),白砂糖的添加量(6%、8%、10%、12%、14%),柠檬酸的添加量(0%、0.1%、0.2%、0.3%、0.4%)3个主要因素,采用感官评价的方法对饮料的色泽、气味和口感进行评价,考察其对饮料品质的影响。

2.4.4 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枸杞多糖: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490 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按干燥品计算,含枸杞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计,直接粉碎得到的枸杞子粉末与经上述3种预处理方法得到的枸杞子粉末,枸杞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2.5%、2.6%、2.8%、2.6%。甜菜碱:采用HPLC法测定[13]。按干燥品计算,直接粉碎得到的枸杞子粉末与经上述3种预处理方法得到的枸杞子粉末,其甜菜碱质量分数分别为0.98%、0.94%、1.00%、0.87%。

《広辞苑》中关于“夺胎换骨”的解释:

以上章节主要描绘了藤原氏一族一直以来憧憬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之事均化为泡影,如今只能看到满目的青青碧草,而营造出一种惨淡荒凉之感。对于藤原氏来说,三代的荣华如黄粱一梦般烟消云散,如今的平泉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秀衡的遗址已经成为一片田野,芭蕉登上义经曾经居住过的高馆,目眺北上川,不禁有感而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青青”。这句很显然是芭蕉点化杜甫诗歌的一大例证。

综上所述,“夺胎换骨”式的点化可以说是借用前人的作品而加以变化创新,写出意境格调不同的作品的手段。

近十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刺激了铜矿山产能不断扩张和铜冶炼技术能力的提升,铜冶炼产能飞速攀升。有数据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精炼铜年产量从380万t提升至目前的1 015余万吨。目前,较大规模铜冶炼企业主要采用氧气顶吹+PS转炉吹炼、闪速熔炼+PS转炉吹炼以及闪速熔炼+闪速吹炼(简称“双闪”工艺)等火法冶炼工艺组合。

顶板结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决定了综放支架工作阻力显现方式,通过分析工作面顶板结构,确定导致压架事故的原因有3条[15-16]。

2.3.2 常吃的具体食物 月子期间常吃食物按被调查者选择的比例:鸡蛋94.6%、红糖73.3%、小米71.0%、猪蹄49.7%、鲫鱼45.2%、汤类45.2%、鸡肉39.9%、蔬菜35.4%、水果27.6%、鱼肉26.6%、猪肉26.3%、米面25.2%、牛奶23.5%、黄豆18.9%、米酒15.8%;年轻女性与总体有区别的主要是猪蹄65.7%、蔬菜52.7%、水果47.5%、牛奶37.2%,均较之总体有所提高;而婆婆/妈妈中呈现猪蹄38.7%、蔬菜23.6%、牛奶14.2%、水果14%的分布情况,与年轻女性相比,年轻女性摄入频率高于婆婆/妈妈(P<0.001)。

松尾芭蕉能把杜诗中精华部分消化于最平常的语言之中,并在创作之中自然流露而出,源于杜诗,却又处处充满自身独特的美感与艺术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青青”是受杜甫诗歌影响,对其“换骨式”的引用,但杜甫表现的是安史之乱给世人带来的忧国忧民的无限悲痛,而芭蕉则没有这种深沉的感情。一个由“深”字变成“青”字的过程,通过色彩的变化,强调了浓密葱葱的青草覆盖了断壁残垣的古战场。一个“青”字,也形象深刻地抒发了作者对往事如烟、草木尤荣的感受,表现了对昔日追逐功名荣耀的一代将士逝去的惋惜和世事无常的人生观。

结语

松尾芭蕉的俳句之所以高于前人、独具魅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意境创造上的成功。芭蕉通过“夺胎换骨”式的点化方式,将中国文学中丰富的意境引入到自己的俳谐文学中,并创造了原来没有的新鲜意境。芭蕉的俳谐作品中确实存在点化手法的证明可谓意义深远。关于芭蕉点化中

A Contour map drawing method of gpr exploration for bottom boundary of the mud pumping

国汉诗文的研究对日本引进中国文字、文化的过程中使用的方式、方法和进程的研究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揭示了中国文化在传入日本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词语的改变,而且也是一种意境上的改变,是在原有诗歌的基础上,新的词语、新的意境的创造。由此也体现了中日文学间“山川异域,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

[ ]

[1]赵仲才.诗词写作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刘锡庆.写作学辞典[K].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

[3]鎌田正,米山寅太郎.大漢和辞典[K].东京:大修館書店,1986.

[4]新村出.広辞苑[M].东京:岩波书店,1981.

[5]井本農一,堀信夫,村松友次.松尾芭蕉集[M].东京:小学館,1992.

 
齐金玲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