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血液生化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更新时间:2016-07-05

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失衡和胰岛素信号传导障碍等因素与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关系密切,如能有效控制血糖,保持糖化血红蛋白(HbA1c)<7%,则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1,2]。二甲双胍是国际糖尿病联盟推荐的T2DM首选药物,除胃肠道不耐受、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感染者等外,均能够取得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3]。针对于部分患者单用二甲双胍的血糖控制效果不够理想,临床多给予糖苷酶抑制剂、促胰岛素分泌剂和噻唑烷二酮类抑制剂以促进血糖达标,但联合用药可能会影响T2DM的氧化应激功能[4]。为此,本研究应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旨在观察其对患者血液生化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T2DM(符合WHO关于T2DM诊断标准);②BMI≤40 kg/m2;③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相关同意书;④能够配合完成随访。排除标准:①3个月内曾服用维生素B12、叶酸等药物;②合并继发性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③合并原发性免疫缺陷及肝肾功能异常;④治疗依从性差者。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36~75(54.37±8.05)岁;病程(4.92±1.34)年(5个月~10年)。观察组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35~75(53.80±8.14)岁;病程(5.03±1.08)年(4个月~1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糖尿病知识宣教,监测心率、血压及血糖水平,强调日常饮食宜低盐、低糖、低脂,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患者入组后,均行为期4周的导入治疗,询问既往服药史,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导入期,两组均接受二甲双胍(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123035)口服治疗,500 mg/次,2次/d。导入治疗4周后,对照组维持1000 mg/d剂量及服药方法。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沙格列汀(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国药准字:J 20150066)5 mg,口服,2次/d。两组疗程均为24周。

1.3 观察指标 ①血液生化指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于禁食、禁水12 h后的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5 ml,3000 r/min离心处理30 min后分离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②氧化应激指标:使用由北京华夏远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人氧化应激诱导生长抑制因子检测试剂盒对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进行检测。③不良反应: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低血糖、腹部不适、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希拉里在演讲中运用了许多陈述语气运用为命令语气的句子,其中希拉里所采用的语词基本几种在“let’s...””I want to...””we need you to...”

2.1 两组患者HbA1c、FPG及2h PG水平比较 见表1。治疗前,两组HbA1c、FPG及2h PG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HbA1c、FPG及2h P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A1c、FPG及2h 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

2 结 果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数据以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5例不良反应(9.09%),恶心呕吐3例,低血糖1例,转氨酶升高1例;观察组发生4例不良反应(7.27%),低血糖2例,头痛、腹部不适各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00,P>0.05)。

综上所述,社区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水平,增加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MDA、ROS、SOD及GSH-Px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的MDA、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SOD、GSH-Px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的MDA、ROS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高于对照组。

3 讨 论

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T2DM的首选药物,其可调节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同时,能够提高外周组织对于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进糖的无氧酵解,降低肝肾的糖原异生,从而有效降低血糖,降低空腹血糖的作用尤为显著。相关研究指出,如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治疗,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无法保证较好的控制血糖效果[5]。因此,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定义10 理想制造能力(MCI)指在企业一般的生产资料基础上,没有生产性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制造能力水平。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A1cFPG2h PG水平比较

组别HbA1c(%)治疗前治疗后FPG(mmol/L)治疗前治疗后2h PG(mmol/L)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8.58±1.176.40±0.83a9.15±0.886.80±0.75a10.42±2.028.55±1.69a对照组8.60±1.147.72±1.07a9.17±0.857.87±0.83a10.39±2.059.60±1.87at0.097.230.127.090.083.09P>0.05<0.01>0.05<0.01>0.05<0.0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组别MDA(nmol/mL)治疗前治疗后ROS(IU/ml)治疗前治疗后SOD(U/ml)治疗前治疗后GSH-Px(μmol/L)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62.16±7.5251.62±6.38b653.19±72.85605.53±61.70b234.50±34.27267.58±38.53b25.12±3.4528.74±4.53b对照组62.24±7.4857.50±6.74b655.30±71.48631.48±66.45b234.43±34.19243.75±35.10b25.09±3.4726.50±4.16bt0.064.700.152.150.013.390.052.70P>0.05<0.01>0.05<0.05>0.05<0.01>0.05<0.0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5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是基于肠促胰岛素的一类新型药物,参与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和胰高血糖素样肽两种肠促胰岛素的降解,能够有效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进胰岛素分泌,延长肠促胰岛素的活性,有效保护胰岛细胞功能,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6]。沙格列汀即为DPP-4抑制剂的一种,可于24 h内发挥较好的DPP-4活性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HbA1c、FPG及2h 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用药能够有效优化二甲双胍长期稳定控制血糖的作用,与王卫庆[7]研究结果一致。长期高血糖状态所诱发的氧化应激反应在T2DM患者疾病的发生与进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且患者多种血管并发症中均有氧化应激参与[8]。MDA是反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敏感指标之一,也间接表现体内氧自由基水平;ROS对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攻击作用,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大量消耗SOD,最终导致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GSH-Px、SOD则均为氧自由基清除剂,在避免氧化应激损伤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MDA、RO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GSH-Px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能够有效缓解机体氧化应激,改善机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的失衡。此外,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沙格列汀可能会增加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风险,临床给药时应给予充分关注。

综上所述,T2DM患者行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其血糖控制效果优于二甲双胍单一治疗,在有效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前提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范梦琳,吴剑男,姜宏卫.自噬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5):519-522.

[2] 谷光宇.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与胰岛功能和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7,12(11):1660-1664.

[3] 邓勋,王勇.2型糖尿病患者基线体质量指数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后血糖控制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5):1808-1811.

[4] 唐国珍,张小霞,谭爱香,等.盐酸二甲双胍与门冬胰岛素联合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2):76-79.

[5] 刘向阳,高彬,黄新喜,等.利格列汀在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5):369-371.

[6] 李维辉,苟佳佳,李靖柯.抗糖尿病药物DPP-4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J].重庆医学,2016,45(19):2706-2708.

[7] 王卫庆.早期应用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治疗改善2型糖尿病的管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6,32(4):346-348.

[8] 马尧,姜维娜,江红.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与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1):1102-1104.

殷璐,董其娟,于江红
《白求恩医学杂志》2018年第6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