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药巴布剂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护理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是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的结果,存在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使肠道通透性增加[1],并发毒素及细菌移位,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2-3],可诱发自发性腹膜炎,使肝硬化病情恶化,是临床难题之一,部分患者对常规限钠、利尿不再敏感,甚至出现其它临床并发症,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使病情加重。其他治疗措施如药物特利加压素价格昂贵、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IPS)应用有限。探讨有效且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中药巴布剂作为一种科技含量高、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的新型外用贴敷剂获得众多医家推崇。我们采用中药巴布剂腹部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31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2月收治的65例肝硬化住院患者,均经生化、PT、B超检查证实为肝硬化腹水,肝硬化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肝硬化诊断标准[4],腹水程度参照《肝脏病学》[5],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符合西医肝硬化腹水及中医臌胀诊断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心源性、癌性、肾源性、结核性腹水;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下或80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依从性差的患者。患者年龄35~80岁, 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5.63±11.09)岁,男25例,女6例,肝硬化病程1~8年,平均 (3.27±1.86)年,其中重度腹水10例,中度腹水15例 ,轻度腹水6例。对照组34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6.32±10.96)岁,男26例,女8例,肝硬化病程1~9年,平均(3.38±1.84)年,重度腹水10例,中度腹水16例,轻度腹水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包括: 限钠饮食,护肝、利尿、人血白蛋白及输血浆,若腹水量大,有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放腹水,出现感染(自发性腹膜炎)使用抗生素治疗。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巴布剂腹部穴位帖敷。

1.2.2.1 巴布剂制备 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剂处行巴布剂制备工艺中药提取。中药组成:芒硝40 g、牵牛子6.0 g、厚朴30.0 g、干姜18.0 g、制半夏18.0 g、肉桂12.0 g。

1.2.2.2 穴位贴敷 腹部穴位选神阙、中脘、两侧天枢、气海等穴,穴位常规消毒,药泥调和制成2 cm×2 cm×0.2 cm的药贴,将药贴敷于穴位上,以输液帖固定。24 h更换1次。

1.2.2.3 护理 (1)在腹部穴位贴敷治疗的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若出现皮疹、水泡、瘙痒等过敏现象,找出过敏原因,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有些患者发现敷处出现小水泡,感到害怕,认为是感染所致或是病情加重的征兆。首先,应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然后指导患者勿用指甲抓,防止感染,可看书或做其他的活动分散注意力[6]。敷药时动作要轻巧,更换防过敏敷料。必要时停止治疗。(2)定时间、定人、定位置每日测腹围一次。(3)每日晨起测体质量一次。(4)每日准确记录24 h尿量。

1.2.2.4 中止治疗病例标准 (1)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根据医生判断应该停止临床试验者,即中止该病例临床使用。(2)患者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不愿意继续临床试验,向主管医生提出退出临床试验的要求,可以退出该病例临床治疗。

1.3 评价指标 两组均以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及监测指标的变化。

1.3.1 各症状评分及症状总积分变化 (1)主要症状包括腹胀、胁肋疼痛、双下肢浮肿、尿少,根据轻重程度分级量化,分别记为0、2、4、6分。(2)评分标准:0级:无自觉症状;Ⅰ级:症状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Ⅱ级:症状中等,部分影响日常生活;Ⅲ 级,症状重,影响日常生活,不能坚持正常工作。(3)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4]

1.3.2 疗效标准 参照《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拟定[4]。(1)临床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2)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90%。(3)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疗效指数30%~<70%。(4)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1.3.3 患者相关指标及脐部皮肤情况 记录患者肝功能、体质量、尿量、腹围及B超腹水的变化。记录患者脐部皮肤有无红肿、瘙痒、灼热、皮疹、水泡等皮肤变化及毒副反应。

1.3.4 安全性指标 (1) 一般体格检查项目,治疗前后各记录1次。(2) 不良反应:主要观察用药后患者新出现的症状和体征;腹部皮肤有无红肿、疹痒、灼热、皮疹、水泡等皮肤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的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例数 痊愈显效有效 无效 观察组31513 112 对照组34 211129

注:秩和检验,两组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局部轻度皮肤瘙痒和红疹等过敏现象,治疗结束后消失,未影响治疗过程。未发现其它明显毒副反应。

2.3 两者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24 h尿量、ALT、TB、B超腹水、腹围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两者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24 h尿量、ALT、TB、B超腹水、腹围的比较

  

组别例数时间体质量/kg24h尿量/mLALT/u·L-1TB/μmol·L-1B超腹水/cm腹围/cm观察组31治疗前81.43±7.68957.67±348.3847.50±28.8049.17±25.715.86±2.2192.95±8.69治疗后64.3±6.61∗2404.67±479.82∗∗28.36±9.51∗28.87±10.46∗1.59±1.27∗∗75.49±4.86∗∗对照组34治疗前81.12±7.43943.82±319.4246.6±27.4249.65±27.185.97±2.2393.38±9.90治疗后67.53±5.922114.41±361.4228.14±9.11∗29.14±11.11∗2.71±2.00∗84.89±4.07∗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减轻患者体质量、增加尿量、促进腹水消退等疗效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特别是难治性肝硬化腹水,有着西医西药及单纯口服中药不及的优势[7]。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外治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所治疾病的范围涉及全身各个系统,通过体表或穴位进入体内达到治病的目的。人体腧穴不仅是气血输注的部位,也是邪气所留之处。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气血循环运行出入的通道,而穴位则是上述物质在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患者,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是形成鼓胀的关键病机。气滞、血瘀、水停是形成鼓胀的基本病理因素。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8]。神阀穴具有回阳救逆、温补脾肾、强身壮体、调整阴阳的作用。有国内外专家表明[9-10]敷脐治疗具有促进肝硬化腹水消腿、减轻腹胀等效果;中脘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作用;气海利下焦、补元气、行气散滞;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本方子中牵牛子泻水通便,消痰涤饮;厚朴除燥湿、下气除胀满;干姜温中散寒、燥湿化痰;制半夏消痞散结、燥湿化痰;肉桂散寒止痛、补火助阳、暖脾胃、通血脉,通过这些药物的综合作用,起到利水、温阳、化湿的作用。巴布剂属于经皮给药系统的一种剂型,其基质水分含量较多,可使皮肤角质层细胞水化膨胀,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与水溶性、脂溶性药物相溶性好,因此具有载药量大的优点;巴布剂的制备使用“凝胶化”成型,透气性、黏着性、保湿性优于橡皮膏剂,使用舒适、皮肤刺激性小、耐汗、重复揭贴性好、无刺激;不含有传统膏剂所含有的黄丹、香油等物质,不会产生铅中毒[10]

综上所述:中药巴布剂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是临床中减轻肝硬化附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Norman K,Pirlich M,Schulzke J D,et al.Increase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in malnourished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J].Eur J Clin Nutr,2012,66(10):1116-1119.

[2] Pijls K E,Jonkers D M,Elamin E E,et al 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 function in liver cirrhosis:An ext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Liver Int,2013,33(10):1457-1469.

[3] Kalaitzakis E.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liver cirrhosi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20(40):14686-14695.

[4]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4):277-279.

[5] 刘平.现代中医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41.

[6] 胡旸旸.中药敷脐疗法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护理[J].医药前沿,2014,(22):278-279.

[7] 施维群,杨育林,陆增生,等.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中医外治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4):303-306

[8]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273-280.

[9] 施维群,倪伟.中药脐部贴敷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3):452-454

[10] 呼永河,刘爱琴,李摇静,等.中药巴布剂的基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3):2093-2096.

 
王婷玉,姚美燕,杨丹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0期
《护士进修杂志》2018年第1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