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针刺风池穴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探讨

更新时间:2009-03-28

偏头痛是由于神经-血管系统被激活,造成相关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常见病[1],疼痛部位大多位于额、颞及眼眶,其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呈周期性、反复性发作,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2]。本病在中医多属“头风”范畴,病因不外乎火、风、瘀、痰、虚,病位多在脾、肾、肝等脏,与其功能失调有关。近年来,针刺在治疗偏头痛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风池穴属诸阳之会,具有疏风通络、祛风止痛的功效[3],是治疗偏头痛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4]。目前对风池穴作用机理的研究多集中在血管系统方面,本文主要从风池穴的解剖学定位、经络归属、针刺针感、针刺深度及与神经递质的关系等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

1 风池穴的解剖学定位与经络归属

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其浅层布有枕小神经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枕下神经,并有细支与枕大神经和耳颞神经的分支吻合[5-6],其毗邻颈内外动脉、椎-基底动脉,并与三叉神经感觉纤维有密切联系。风池穴所在经脉循行部位及解剖学位置特点,决定了此穴不仅能够修复受损的三叉神经感觉纤维,重新生成神经纤维的髓鞘,解除神经伪突触[7],还可以促进面部和脑部的血液流通,起到疏通头部经络系统、缓解偏头痛的作用。针灸穴位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与针灸临床相结合,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风池穴位于足少阳胆经第20个穴位,其穴名出自《灵枢·热病》,别名热府,《穴名释义》指出:“风”为百病之长,停水云“池”。为风邪入脑之冲而得名。《针灸甲乙经》云:“风池,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足少阳、阳维之会……”表明风池穴为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脉主阳主表,又通督脉,督脉入络脑,“脑为元神之腑”,故风池穴亦可治疗神志类疾病。足少阳胆经“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风池穴有治疗头面五官、颈项及肩背部疾病的近治作用,故《针灸大成》云:“头风头痛灸风池。”

2.2 m×1 m×1 m的固定评估室,温度:(20±2)℃,相对湿度:50 %±10%;评估室灯光条件:左、右侧灯光(LED灯,AC185-240 V 2017 I 21 W,115.5 cm×2),前、后侧灯光 (LED灯,AC185-240 V 2017 I 21 W,55.5 cm×2)。

2 针刺风池穴的针感、深度与镇痛的关系

《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被刺者“得气”发生酸、麻、重、胀的感觉时,才能获得预期的治疗或麻醉效果。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针刺必须有针感才会有镇痛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针感越强镇痛效果越好。对穴位针感点的研究及测定表明,针感点基本上分布在深部组织,而深部组织有小神经束、游离神经末梢、神经干支等传入神经,因此,认为针感是由针刺周围组织的数种神经结构综合反映的结果形成的,即在针刺穴位时,引起相应神经感受器兴奋,导致针感产生。风池穴的神经路径与颈3神经后支、枕小神经干或枕大神经分支等关系密切,此处普遍存在小神经束及游离神经末梢,针刺时针感强烈,镇痛效果较好。吴泽森等[5]临床研究表明,针刺深度与针刺感应关系密切。针刺风池穴时,针尖向鼻尖平耳垂水平略斜向下,针刺深度达1.1~1.5寸时,针感可从穴位局部经耳后传向颞区及眶外方,此区域正是偏头痛所在部位,故对偏头痛治疗效果显著,而两侧风池穴横向透刺或向对侧眼内眦部及向下颌骨方向针刺则效果相对差。

Step1:首先将适量的乳液和尿素霜按照1∶1的比例混合均匀,乳液最好选用较稀薄的质地。Step2:取几粒维生素E胶囊扎破,将维生素E挤到其中搅匀。Step3:拿一个合适的容器,将调制好的护手霜装进去,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随时拿出来用了。

3 针刺风池穴与神经递质的关系

针对重点行业领域的特殊性,坚持把专项斗争宣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用宣传促进工作,用工作充实宣传,既提升了扫黑除恶的深度广度,同时让不同需求的群众自觉参与进来。在重点行业系统主题宣传中,组织区旅发委、文化委、卫计委、建交委等9个重点行业领域精准发力,深入3A级旅游景区——鹅岭公园、解放碑得意世界广场、重庆中医骨科医院等场所向景区游客、群众宣传扫黑除恶中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讲解危害及奖励政策,鼓励大家积极检举揭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进一步增强了专项斗争的长效性和治本性,达到了双促进双丰收的效果。

内皮素(ET)是另一种在偏头痛的发作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ET可收缩血管、增强血管通透性、调节痛觉感知等。在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要显著高于正常水平,针刺风池穴后,患者内皮素含量下降,偏头痛随之缓解[13]。目前,参与针刺镇痛的神经递质-受体机制非常复杂,进一步阐明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神经递质有关,而5-羟色胺(5-HT)是目前最为肯定的与偏头痛有关的神经递质。有研究表明[8-9],正常情况下,血浆中5-HT水平高于偏头痛发作期。在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上,5-HT信号系统和降钙素基因肽(CGRP)信号系统起着重要作用[10],而其主要作用可能是通过CGRP途径实现的[11]。有研究通过针刺偏头痛模型大鼠的风池穴,来证明其对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RAMP1)、5-TH1B受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偏头痛发作期,可能存在着CGRP作用的激活和5-TH作用的抑制,其中5-TH1B受体介导的血管收缩与偏头痛的康复有关。因此,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调控血浆中5-HT的含量有密切的关系,与对抗偏头痛发作时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失常、改善脑及血管的功能障碍相关[12]

4 针刺风池穴的镇痛效应

针刺对多种外周神经痛具有良好的快速镇痛效应。针刺调动了机体的内源性镇痛机制,激活了机体原有的痛觉调制系统。大量的电生理学研究证明,针刺信息和伤害性信息进入中枢后,从脊髓到大脑皮层多个水平发生相互作用,产生镇痛效应[14]。针刺部位与痛源部位节段相同时,针刺镇痛作用强,这与临床“以痛为腧、局部取穴、邻近取穴”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相似。风池穴位于头项部,针刺此穴通过激活颅脑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减少头痛持续时间,缓解头痛程度,对相关代谢途径起到调节以及抑制的效果[15]。在针刺镇痛过程中,针刺信息可以到达许多脑区,激发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与相应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产生镇痛效应。

5 针刺风池穴调节血流动力学作用机制

头部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可导致头痛的发生,这可能是头痛的发生机理之一。针刺风池穴能够对偏头痛患者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有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风池穴深层有椎动脉,其分支在肌层和硬脑膜处相吻合,针刺风池穴可以调节椎动、静脉神经丛,使紧张的椎-基底动脉肌肉放松,改善头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对椎动脉供血状况进行调控,从而使聚积在局部的致痛物质减少,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16]。而深刺风池穴对偏头痛患者脑血管机能及脑血流变化可能有更好的调整作用[17]。有研究运用颅脑多普勒超声技术,探讨针刺风池穴对脑部血液循环的双向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针刺风池穴能够调节动脉系统肾上腺素和胆碱能神经纤维,使椎-基底动脉扩张,脑血管的流速得到改善,增加了血管弹性,减小了血流阻力,缓解血管痉挛,增强缺血部血管代偿能力,调整脑血流的低灌注状态,增加脑缺血缺氧区的氧供应[18]

6总结

综上所述,风池穴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双向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穴位处丰富的小神经束及游离神经末梢等针感感受器的兴奋有一定的关系,也可能与针刺的深度、角度存在一定量化关系。目前对其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系统方面,从神经系统方面对其镇痛机理进行探讨,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亚风,李新姚.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70例[J].陕西中医,2012,28(2):209-210.

[2]钟广伟,李炜,罗艳红,等.针刺肝胆经穴治疗偏头痛: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1,29(4):259-263.

[3]程莘农.中国针灸学[M].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1-92.

[4]陈勤,梁繁荣,郑晖,等.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腧穴分类应用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6):442-445.

[5]吴泽森,刘芳稿,金舒白.上天柱、风池穴“气至病所”形态结构的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87,6(2):28-30.

[6]李卫东,杜正,方正清,等.风池穴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的研究[J].中国针灸,1997,17(8):505-506.

[7]尤振娟.用托吡酯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190-191.

[8]谢炜,陈宝田,朱成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血浆及血小板5-HT、5-HTIAA含量的变化[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13(6):355-356.

[9]肖玮,蔡卫环,肖琪.大川芎方对偏头痛大鼠颈静脉血和三叉神经节P物质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0,38(2):32-34.

[10]郭丽.王舒,石学敏.偏头痛与神经源性炎症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118-120.

[11]王爱成,李柏,刘春燕,等.针刺风池穴对偏头痛模型大鼠RAMP1、5-TH1B受体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12):61-62.

[12]艾民,常亚娟,张洋,等.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浆5-HT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1,28(5):98-99.

[13]蒋萃,方莉,邓竹青,等.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与展望[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6):1246-1247.

[14]李国彰.神经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8-250.

[15]汤文毅.深刺风池穴为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5):118-119.

[16]张力辉.TCD观察深刺风池穴对肌紧张性头痛患者脑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1,18(2):89-90.

[17]邓伟哲,陈治水,霍洪波,等.深刺风池穴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8,36(2):68-70.

[18]王峥.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偏头痛120例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5):544.

 
喻建兵,彭勋超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