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集中记录和交流传播的基本载体,在推动创新、繁荣学术文化、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其发展水平和相应的国际影响力及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指标。为了能够客观、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自2008年开始研究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评价课题,2012年12月第1次正式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以下简称《年报》),这是对中国学术期刊在前一年的国际影响力的统计分析报告,以后每年定期发布,截至到2016年12月,已发布了5个《年报》。《年报》主要采用的是基于引文统计与分析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引用“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这两个最重要的传统的期刊评价指标,并创新提出了影响力指数等综合评价指标,对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做出综合评估,可以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反映出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出版水平[2]。本研究就2012-2016年发布的5个《年报》中的数据内容,统计分析中国科技类TOP期刊在2011-2015年的国际影响力情况,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不仅需要师生双方做出努力,而且需要良好的学习和教学环境的支撑。这里所说的环境既包括支持学习的“软”环境,又包括学习发生的“硬”环境。学校对于“翻转课堂”的态度对教师是否愿意尝试“翻转课堂”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高校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不仅给教师开展各类讲座和培训,还帮助搭建学习平台,老师的创新热情自然提高;有的高校对新的教学模式持怀疑态度,并且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过于单一(比如仅仅依赖学生评教的分数这个定量指标来判断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致使教师抱着求稳心理,不敢大胆创新。可见,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对“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2012-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上发布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 5%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TOP 5%~10%期刊)(均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期刊)的结果为研究材料[1-5]。本研究所指中文期刊包括中英、中德双语期刊和中文期刊;非中文期刊包括少数几本中英双语期刊,以及1本中德期刊和英文期刊。

1.2 方法

在“中国知网”的“评价中心”网页(http://cjcr.cnki.net/)上找到“中国国际品牌学术期刊”名单:(1)2012-2016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2012-2016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即TOP 5%~10%期刊。将10个表格中的数据分别复制到Microsoft Excel表格中进行相关的计算、整理和统计分析。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期刊中被SCI收录的期刊逐年增加,平均CI、平均TC和平均IF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尤其平均TC和平均IF,TOP 5%期刊的5年增幅分别为26.13%和93.56%,TOP 5%~10%期刊的5年增幅分别为94.42%和38.12%。而非SCI期刊数相应的逐年减少,其平均TC和平均IF逐年增长,TOP 5%期刊的5年增幅分别为94.31%和193.39%,TOP 5%~10%期刊的5年增幅分别为109.72%和117.17%。 SCI和非SCI期刊平均IF的5年增幅均大于平均TC,非SCI期刊平均TC和平均IF的增幅均大于SCI期刊。2011-2015年TOP期刊中SCI期刊数逐年增加,非SCI期刊占比逐年下降,2011年50.6%,2015年31.6%;TOP 5%~10% 期刊中以非SCI期刊为主,SCI期刊2011年占比9.1%,2015年为14.9%。见表2、3。

1.3 术语解释

期刊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TC)是指某期刊历年发表的所有论文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以外的国际统计源文献引用的总次数。

期刊国际他引影响因子(IF)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之前2年所发表论文平均每篇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以外的国际统计源文献引用的次数。

期刊国际影响力指数(clout index,CI)[2]是指在国际引证统计源范围内,通过以下公式构建的、能够较为全面反映期刊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指标:

 

其中,A为某刊采用线性归一法进行标准化后的影响因子,B为该刊采用线性归一法进行标准化后的总被引频次。A和B的值均在[0,1]之间。发布的期刊CI值均乘以1 000。

2.3.1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期刊中的中文SCI与非SCI期刊情况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期刊的平均TC和平均IF均呈逐年增长趋势,TOP 5%SCI期刊平均IF的5年增幅51.23%,大于非SCI期刊的36.70%;平均TC的5年增幅60.50%,小于非SCI期刊的129.34%。TOP 5%~10%SCI期刊的平均TC的5年增幅138.05%,大于非SCI期刊的121.61%;平均IF的5年增幅29.77%,小于非SCI期刊的90.36%。TOP 5%期刊的平均CI,SCI期刊2015年比2011年下降了13.01%,而非SCI期刊基本保持不变;TOP 5%~10%中SCI期刊2015年比2011年增加了7.57%,而非SCI期刊基本保持不变。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 5%期刊中的中文期刊减少种类最多的是非SCI期刊,但到2015年仍占有相当的比例,2011年为80.4%,2015年为70.2%;TOP 5%~10%期刊中的中文期刊以非SCI期刊为主,SCI期刊仅有少数几种双语刊。见表6、7。

2.1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期刊的平均CI、平均TC和平均IF

总体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前瞻性地提出的20字乡村振兴战略方针,既是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也是对原来提出的“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和清晰,完全符合新形势下农村建设现实需要,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因此,从思想认识高度上看,它标志着我们党和政府对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并切合中国实际;从实践上看,它标志着我们党和政府参与农村建设发展的伟大实践更注重务实性和可操作性,更具社会感召力和传播力。

2 结果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是指2011年综合排序位于全部统计期刊的前5%的期刊,2012年以后则以国际影响力指数(CI)按降序排列,位于全部统计期刊前5%的期刊,也称TOP 5%期刊。依次再按CI值遴选出TOP 5%~10%为“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期刊平均TC和平均IF均呈逐年增长趋势。TOP 5%期刊2015年的平均CI比2012年增长了8.17%,平均TC和平均IF的5年增幅分别为61.14%和133.62%,平均IF增长幅度最大。这5年TOP 5%~10%期刊平均CI基本保持不变,平均TC和平均IF的5年增幅分别为105.07%和109.09%。由此可见,TOP 5%平均IF的5年增幅比TOP 5%~10%大,而平均TC较TOP 5%~10%小。从年度增幅来看,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 5%期刊的平均TC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加,TOP 5%~10%期刊则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加;而平均IF均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加。见表1。

2.2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期刊的SCI和非SCI期刊情况

第二种观点主张,未经许可演绎作品可取得与经过许可的演绎作品同等的法律地位。根据该观点作为趋利避害的他人往往会选择擅自对他人作品进行演绎创作。这不仅鼓励了侵权,还会使得著作权人的演绎权落空,因此是不可取的。

“嗯,说得好,这个玉环比起刚才那个塑料玉要有技术含量得多。”老道取回玉环,在手里把玩了一阵子,“这个是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玉,比较像真玉,但是比真货还是轻了点。小王你要记好,凡是对玉懂些皮毛,又喜欢装内行的人,你给他这个十有八九错不了。”

2.3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 5%期刊的中英文期刊情况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期刊中的中文期刊平均CI除2014年略有下降外,基本保持不变;平均TC和平均IF则逐年增加,TOP 5%期刊的5年增幅分别为114.32%和63.52%,TOP 5%~10%期刊分别为121.47%和91.67%。英文期刊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CI逐年下降,2015年略有回升;平均TC和平均IF逐年增加,TOP 5%期刊的5年增幅分别为21.46%和137.66%,TOP 5%~10%期刊分别为77.94%和65.44%。英文期刊的这3项指标的平均值均高于中文期刊,平均IF 的5年增幅大于中文期刊,平均TC的则小于中文期刊。这5年TOP期刊中的中文期刊占比逐年下降,TOP 5%期刊2011年为49.4%,2015年为32.6%;TOP 5%~10%期刊以中文期刊为主,英文期刊2011年为15.9%,2015年为26.3%。由此可见,有相当一部分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大于英文期刊。见表4、5。

CI是从2013年起才开始统计,故之前没有此项数据。文中的CI及平均CI均是从2012年起开始统计。

5)为了准确判断温度和风速对辣椒干燥速率的影响程度,并得出最优的辣椒干燥工艺,对表3进行方差分析和极差分析,如表4和表5所示。

 

表1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期刊的平均CI平均TC和平均IF

  

年份TOP 5%期刊TOP 5%~10%期刊刊数平均CITC[平均值(增幅)]IF[平均值(增幅)]刊数平均CITC[平均值(增幅)]IF[平均值(增幅)]2011176—929.70.589176—224.80.1212012175143.6171 034.6(11.3%)0.755(28.2%)17540.521321.1(42.8%)0.152(25.6%)2013175145.1131 196.9(15.7%)0.869(15.1%)17440.542372.1(15.9%)0.170(11.8%)2014176146.6311 356.8(13.4%)1.122(29.1%)17538.585396.5(6.6%)0.206(21.2%)2015175155.3461 498.1(10.4%)1.376(22.6%)17541.230461.0(16.3%)0.253(22.8%)平均147.6771 203.2(12.7%)0.942(23.8%)40.220355.1(20.4%)0.180(20.4%)

注:CI:国际影响力指数,TC: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IF:国际他引影响因子

 

表2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 5%期刊的SCI和非SCI期刊情况

  

年份SCI期刊非SCI期刊刊数平均CI平均TC平均IF刊数平均CI平均TC平均IF201187—1 355.00.88589 —538.00.227201292191.1871 284.4 1.1638392.180771.10.3042013104180.8151 408.0 1.2177293.545892.1 0.3662014109182.8651 615.4 1.5416686.791929.7 0.4302015120183.0301 709.1 1.7135696.7541 045.40.666平均184.4741 474.41.30492.318835.30.399

注:CI:国际影响力指数,TC: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IF:国际他引影响因子,SCI期刊是指被SCI收录且被WoS-JCR报道的期刊

 

表3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 5%~10%期刊的SCI和非SCI期刊情况

  

年份SCI期刊非SCI期刊期刊数平均CI平均TC平均IF期刊数平均CI平均TC平均IF201116—170.10.341160—230.30.09920122142.469207.00.33615440.255336.70.12720132042.302237.50.38115440.313389.60.14320142844.438310.30.44814737.423410.50.16220152643.788331.90.47114940.783 483.60.215平均43.249251.40.39539.694370.10.149

注:CI:国际影响力指数,TC: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IF:国际他引影响因子,SCI期刊是指被SCI收录且被WoS-JCR报道的期刊

综合排序序参量=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序号×2/3+国际他引影响因子序号×1/3。

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含水上升快、增油效果差、采收率低,对于这类油藏,特别是到高含水后期,应及时转换开发方式。理论分析和矿场实际表明,水驱转热采具有可行性,能有效地提高此类油藏的采收率,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2.2.3 插秧深度的调整。根据农艺生产要求,机插秧深度应达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早稻的插秧深度一般为10 mm,插秧深度调节是通过插秧深度调节手柄来调整,共有4个档位,往上为浅,往下为深。还可通过换装浮板支架上6个插孔来调节插深。

2.3.2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期刊中的英文SCI与非SCI期刊情况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期刊平均TC和平均IF呈增长趋势。TOP 5%英文SCI期刊的5年增幅分别为26.90%和74.35%,非SCI期刊分别为1.65%和134.41%;非SCI期刊的平均IF的5年增幅大于SCI期刊,平均TC小于SCI期刊。从平均CI来看,SCI期刊和非SCI期刊2015年均较2012年略有下降,较2014年略有增加。TOP 5%~10%英文SCI期刊的5年增幅分别为91.12%和36.29%,非SCI期刊分别为63.85%和106.48%。从平均CI来看,SCI期刊2015年比2012年略有增加,但低于2014年;非SCI期刊2015年均较2012年有所下降。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期刊中的英文期刊数逐年增加,TOP 5%中英文期刊以SCI期刊为主,非SCI期刊数占比也逐年增加,2011年6种(7.7%),2015年15种(12.5%);TOP 5%~10%英文期刊中SCI与非SCI期刊基本个半,两者刊数均逐年增加。见表8、9。

 

表4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 5%期刊的中外文期刊情况

  

年份中文期刊(含中英)非中文期刊(含中英、英德1本)刊数/中英刊数平均CI平均TC平均IF刊数/中英刊数平均CI平均TC平均IF2011102/3—651.60.24478/3—1 286.30.778201291/3103.421911.00.28987/3187.3641 167.81.259201382/3105.4611 068.90.33497/3179.7641 311.61.329201469/299.7101 187.30.333107/2178.6331 478.61.647201557/2105.3691 396.50.399120/2180.6471 562.41.849平均103.4901 043.10.320181.6021 361.31.372

注:CI:国际影响力指数,TC: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IF:国际他引影响因子

 

表5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 5%~10%期刊的中英文期刊情况

  

年份中文期刊英文期刊刊数/中英刊数平均CI平均TC平均IF刊数/中英刊数平均CI平均TC平均IF2011148/2—236.20.08430/2—166.70.2982012143/139.671346.30.10633/144.109212.70.3532013140/140.031405.30.11735/142.649240.80.3822014132/237.707434.10.13445/241.586292.60.4162015129/340.651523.10.16149/342.654296.60.493平均39.515389.00.12042.750241.90.388

注:CI:国际影响力指数,TC: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IF:国际他引影响因子

 

表6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 5%期刊中的中文SCI与非SCI期刊情况

  

年份SCI期刊非SCI期刊刊数平均CI平均TC平均IF刊数平均CI平均TC平均IF201120—1 070.30.486 82—549.40.188 201219161.8071 356.10.5747288.013793.60.214201319150.496 1 443.70.599 6391.880 955.80.254 201417142.2551 591.5 0.6465485.4181 049.1 0.231201517140.7591 717.8 0.7354090.3291 260.0 0.257平均148.8301 435.90.60888.910921.60.229

注:CI:国际影响力指数,TC: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IF:国际他引影响因子,SCI期刊是指被SCI收录且被WoS-JCR报道的期刊

 

表7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 5%~10%期刊中的中文SCI与非SCI期刊情况

  

年份SCI期刊非SCI期刊刊数平均CI平均TC平均IF刊数平均CI平均TC平均IF20111*—198.00.215147—236.50.08320121*40.221251.00.24214239.667347.00.10520132*35.465281.50.20713840.097407.10.11620143*44.704462.00.23412937.648434.80.13220153#43.264471.30.27912640.588524.30.158平均40.914332.80.23539.500389.90.119

注:CI:国际影响力指数,TC: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IF:国际他引影响因子,SCI期刊是指被SCI收录且被WoS-JCR报道的期刊。1*:《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3*:《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3#:《高分子学报》、《中国通信》、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表8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 5%期刊中的英文SCI与非SCI期刊情况

  

年份SCI期刊非SCI期刊刊数平均CI平均TC平均IF刊数平均CI平均TC平均IF201172—1 357.01.0766—437.30.709201277197.0961 253.51.21010112.423507.60.945201389187.0711 388.41.357798.473457.81.020201494190.5541 620.81.7041392.429450.31.2312015105191.1311 722.01.87615107.259444.51.662平均191.4631 468.31.445102.646459.51.113

注:CI:国际影响力指数,TC: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IF:国际他引影响因子,SCI期刊是指被SCI收录且被WoS-JCR报道的期刊

 

表9 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 5%~10%期刊中的英文SCI与非SCI期刊情况

  

年份SCI期刊非SCI期刊刊数平均CI平均TC平均IF刊数平均CI平均TC平均IF201115—168.40.35015—164.90.24720122042.582204.90.3411346.459224.70.37020131843.062232.60.4001742.211249.60.36220142545.410312.00.4652036.806268.30.35520152543.471321.80.4772441.804270.30.510平均43.631247.90.40741.820235.60.369

注:CI:国际影响力指数,TC: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IF:国际他引影响因子,SCI期刊是指被SCI收录且被WoS-JCR报道的期刊

3 讨论

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是指学术期刊所传播的学术观点、思想、理念、理论、方法、发现、发明、事实、情感等内容,以及期刊的品牌,引发其受众关注和思考,取得其认同,甚至改变其思维、观点和行为的能力[1]。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主要由期刊刊载内容的学术质量和出版水平两方面决定。学术质量是刊物刊发内容的内在价值和品质的综合体现,表现为所报道内容的先进性、创新性、重要性和科学性;出版水平则反映了期刊的传播能力,表现为出版物的规范性、及时性和可传播性等[1]。两方面共同作用,期刊刊载的学术观点、思想、方法等才能得以在同行中传播、交流和借鉴。由此可见,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不能等同于学术质量,也不能与其编辑出版水平相混淆,期刊的影响力评价并非是期刊刊发论文学术价值的直接评价,更不是对论文作者的直接评估。

期刊的他引总被引频次与期刊的办刊历史、单期页码、出版周期、所在学科(尤其成果的表现形式)、论文类型和内容质量等直接相关。通常,期刊办刊历史越长、单期页码越多、出版周期越短,总被引频次越高。另外,期刊所在学科的规模(决定学者的数量、论文的数量)、学科的发展水平(决定论文的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表达形式(论文、专利或其他形式)等因素构成了期刊的外部环境,也将直接影响到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国际他引影响因子则是指期刊在统计年前2年发表的论文被引文献在统计源数据库被期他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2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之比,具有平均被引频次的意义,反映期刊近2年的影响力。此2项指标在不同侧面上反映了期刊的办刊质量。

本研究从TOP期刊的总体上,以及中外文期刊、SCI与非SCI期刊、中外文期刊的SCI与非SCI期刊4个不同层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观察到2011-2015年中国科技类TOP期刊的平均TC和平均IF均有了大幅提升,TOP 5%~10%期刊的平均TC年均增幅是TOP 5%期刊的2倍;而平均TF均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相比于2011年,2015年的TOP 5%的平均TF比TOP 5%~10%增幅更大,而平均TC则是TOP 5%~10%比TOP 5%增幅更大。这5年间,TOP期刊中英文期刊和SCI期刊的数量均在逐年增加;同时,还可看到,有相当一部分中文期刊和非SCI期刊跻身于TOP期刊,甚至TOP 5%,其中包括中文非SCI期刊,说明这部分中文期刊较某些英文期刊、SCI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要大,这部分期刊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其办刊经验及其影响力的来源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提升期刊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方面加大了扶持资金的投入力度,比如精品期刊项目、双语出版项目、英文期刊办刊资助项目[6]等,对提高我国学术期刊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提升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学术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有较多的学者提出了各自的建议[7-10]。作者认为,期刊的发展要因刊而异,具体分析。毕竟期刊的影响力除了与出版传播水平有关外,与所刊载的内容所在学科发展水平、学科规模及成果表现形式有关,对于刊发发展水平高、规模大、成果表现形式以论文为主的学科的期刊,其影响力的提高相对于发展水平较低、规模较小、成果不以论文为主的学科的期刊更容易,前者在出版传播的水平方面可能无需太大的努力其影响力就会较后者大,而后者则需在出版传播的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方才可使其影响力有所提升,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如果都能在这两个方面尽其所能把各自的水平发挥到极致,即尽可能地吸引高质量的论文及尽最大可能地搭建高水平的出版传播平台,学术期刊的影响力终将会进一步扩大。

语言做为交流的媒介,在国际上能更好地被关注、传播、交流的目前还是通用语言——英语。2013年以来中国科协等六部委联合提出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旨在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能力,并提倡创办高水平的英文科技期刊[6],这一举措对于我国科技期刊5年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无疑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作者认为,对我国的期刊来说双语出版或许是传播的较好形式,毕竟中文是我国学者的母语,将优秀的中文论文译为英文在国际上发行,而将国际上以英文发表的优秀论文译成中文在国内传播,中英文双语出版会吸引更多的作者和读者,对于扩大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一个较好的发展之路,这也是众多学者的共识[7,10]。但是,将本已刊发的中、英文论文再找专人进行翻译,目前仍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同时在时间上对于知识、技术、思想文化等学术的传播也无法做到同步。翻译软件和智能翻译的迅速崛起与发展或许会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并对此项工作可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版)[R]. 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2.

[2] 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3版)[R]. 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3.

[3] 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R]. 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4.

[4] 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R]. 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5.

[5] 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R]. 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6.

[6] 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关于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申报项目的通知[EB/OL]. [2013-09-18]/[2016-10-20]. http://big5.cas.cn/ggfw/ tzgg_1/201309/t20130918_3934087.shtml.

[7] 伍军红,肖宏. 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统计分析[J]. 编辑学报,2013,25(5):507-510.DOI:10.16811/j.cnki.1001-4314.2013.05.043.

[8] 刘筱敏,马娜.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3):335-339.DOI:10.3969/j.issn.1001-7143.2014.03.003.

[9] 温晓平,郭柏寿. 2013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科技学术期刊的现状及思考[J]. 编辑学报,2014,26(6):612-616.DOI:10.16811/j.cnki.1001-4314.2014.06.040.

[10] 黄长著.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评价研究的新进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2):113-115.DOI:10.111946/cjstp.201412181215.

[11] 黄锋,黄雅意,辛亮. 中英文双语出版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启示[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1128-1132.DOI:10.11946/cjstp.201605070389.

 
林永丽,甘辉亮,莫琳芳,张阵阵
《海军医学杂志》 2018年第02期
《海军医学杂志》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