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纳米仿生骨和钛网在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对比

更新时间:2009-03-28

脊髓型颈椎病(ce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变突出伴或不伴相邻组织退变(椎体后缘骨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等)对脊髓造成压迫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以中老年人为多见[1]。对于2个节段脊髓前方压迫的颈椎病患者,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前路植骨融合材料经历了自体髂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钛网植骨等,但均有一定的缺点。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仿生骨柱,为中空圆柱体,外径11 mm及13 mm,中空直径5 mm及7 mm,长度18~35 mm。侧方有多个3 mm壁孔和上下两端1 mm×0.3 mm沟槽。n-HA/PA66仿生骨作为一种新型植骨材料,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是理想的人体骨组织修复替代材料,其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中治疗CSM短期和中期疗效满意。现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仿生骨和钛网在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远期效果进行比较。

4.3 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将更加精准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提出“依托专业康复机构指导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实施康复训练,将残疾人社区医疗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内容”;《“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残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区康复,依托专业康复机构指导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实施康复训练,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这不仅反映了康复医学在小康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明确了康复医学是残疾人社区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30年社区康复实践经验的积累[11]。

不难看出,图1和图 2刻画的是始源和目标的结构,基于始源和目标之间的映射、迁移的过程就是借助概念网络将两个概念体系刻画出来的过程,也是人工智能中知识表达的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01—2013-12间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的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钛网组30例行钛网植骨,纳米仿生骨组25例行n-HA/PA66仿生骨植骨。病程2~14个月,平均7.5个月。患者病变阶段均为2个,合并后纵韧带骨化35例。次全切椎体:C4 10例,C5 31例,C6 14例。术前常规行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侧位X线、三维重建CT、1.5TMRI。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均符合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均为首次颈椎手术,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手术方法 全麻、患者平卧,颈前右侧横切口,沿颈血管鞘与气管食管内鞘间进入颈椎前筋膜。剥离并牵开颈长肌,显露椎体及相邻椎间盘。透视确定节段后,上下两椎体用自动撑开器撑开,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用尖嘴咬骨钳咬除椎体前方骨质,达到椎管前壁,切除后纵韧带。彻底减压后,测量切去椎体高度及长度。钛网组行钛网植骨,纳米仿生骨组选择合适的仿生骨。中空填充自体骨植入缺损部。置入钢板螺钉完成内固定。放置引流管一根,逐层缝合,颈托外固定。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评价指标 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短期及末次随访分别记录:(1)JOA评分。(2)C2~7 Cobb角。(3)融合节段高度和下沉率。(4)植骨融合率。(5)仿生骨及螺钉断裂、移位、脱位。

2 结果

自上世纪50年代Smish和Bobinson[2]首次实施并报道了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以来,该术式因可充分减压、恢复并维持颈椎稳定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对于2个节段脊髓前方压迫的颈椎病患者,临床上多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ACCF),通过前方手术视野的充分暴露,可以直接、彻底解除脊髓压迫,重建并保持脊柱稳定性,但植骨融合的效果并不理想。理想的植骨融合材料需要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等特点。

 

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一般资料钛网组(n=30)纳米仿生骨组(n=25)男/女(n)18/1215/10年龄(x±s,岁)48.76±2.4448.48±2.56手术时间(min)11098出血量(x±s,ml)145±40130±40

 

2 2组患者不同时期JOA评分

  

时间钛网组(n=30)纳米仿生骨组(n=25)术前9.14±1.089.32±1.04术后即刻11.66±1.86*12.14±1.66*末次随访13.32±1.56*#13.24±1.62*#

注:*表示与术前比较,P<0.05;#表示2组比较,P>0.05

 

3 2组患者不同时期Cobb

  

时间钛网组(n=30)纳米仿生骨组(n=25)术前9.12±5.129.04±5.46术后即刻15.24±5.02*15.12±5.34*末次随访14.86±4.12*#14.78±4.23*#

注:*P<0.05,#P>0.05

3 讨论

5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随访61~108个月,平均85.6个月。随访末期2组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无显著意义;钛网组及纳米仿生骨组融合节段Cobb角相对于术后即刻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2、表3。钛网组6例患者出现钛网沉降,融合节段椎间高度丢失;纳米仿生骨组1例出现仿生骨移位,1例螺钉脱位。纳米仿生骨组骨性融合率为100%;钛网组有3例未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0%。

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前路植骨融合材料经历了自体骨(髂骨或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钛网、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仿生骨等。自体骨最先被作为骨融合材料用于颈前路手术中,术中获取髂骨或腓骨来作为移植骨,植入骨缺损处。由于其植骨融合率高,曾广泛被认为是骨移植的金标准[3]。但术后供区疼痛、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风险增加,也会增加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出血量[4]。同种异体骨也存在力学强度低、易塌陷、免疫排斥反应、传染病感染等高风险[5],其临床应用也受到较大的限制。此外异种骨存在切口感染、发热等许多不良反应,也很少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钛网替代自体骨作为植骨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与传统植骨方法比较,其具有减少手术时间、避免取骨并发症、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优点[6]。然而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应用钛网作为植骨融合材料存在植入物塌陷下沉、应力遮挡影响融合效果等缺点,会导致融合节段高度丢失、椎间孔变小,甚至颈椎生理曲度丢失、神经根受压,再次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7]。而且钛网下沉存在于所有病例中,只不过下沉程度不同[8]。此外钛网不能透射X线,影响了术后植骨融合的影像观察。近年来,骨修复材料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一直是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的研究热点。随着纳米技术的深入研究,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学者们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自然骨的结构组成,通过仿生设计,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无机成分,而采用具有优良韧性的聚酰胺66作为有机相,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材料[9],其力学性能、弹性模量与正常骨组织更加匹配。n-HA/PA66仿生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植骨融合率高、便于评价术后植骨融合情况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作为植骨融合材料[10]

n-HA/PA66仿生骨在ACCF中治疗CSM短期和中期疗效满意[11], Yuan Zhang等[12]报道了n-HA/PA66应用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中5 a以上的随访,结果显示随访末期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满意、植骨融合率高、沉降率较低。我们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平均85.6个月的远期随访,发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较钛网植骨具有融合率高,有效保持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无塌陷,沉降率低等特点。表明n-HA/PA66仿生骨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型植骨材料,能有效恢复并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融合节段高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促进植骨融合,远期疗效满意。

4 参考文献

[1] BinderAI.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neck pain[J].BMJ,2007,334 (7594):507-531.

[2] Smith GW, Robinson RA. The treatment of certain cervical-spine disorders by anterior removal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interbody fusion[J]. 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 American Volume, 1958, 40-A(3):607.

[3] Cypher TJ, Grossman JP. Biological principles of bone graft healing[J]. Journal of Foot & Ankle Surger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Foot & Ankle Surgeons, 1996, 35(5):413.

[4] Bednar DA, Altunaib W. Failure of reconstitution of open-section, posterior iliac-wing bone graft donor sites after lumbar spinal fusion. Observation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etiology of donor site pain[J]. 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05, 14(1):95-98.

[5] Gok B, Sciubba DG, Mcgirt M, 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with anterior compression: a review of 67 cases[J]. Journal of Neurosurgeryspine Spine, 2008, 9(2):152-157.

[6] Dorai Z, Morgan H, Coimbra C. Titanium cage reconstruction after cervical corpectomy.[J].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2003, 99(1 Suppl):3-7.

[7] Kanayama M, Hashimoto T, Shigenobu K, et al. Pitfalls of anterior cervical fusion using titanium mesh and local autograft[J]. Journal of Spinal Disorders & Techniques, 2003, 16(6):513-518.

[8] Das K, Couldwell W T, Sava G, et al. Use of cylindrical titanium mesh and locking plates in anterior cervical fusion. Technical note[J].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2001, 94(1):174-178.

[9] 严永刚, 李玉宝, 汪建新,等. 聚酰胺-66/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 塑料工业, 2000, 28(3):38-40.

[10] Zhang Y, Quan Z, Zhao Z, et al. Evaluation of Anterior Cervical Reconstruction with Titanium Mesh Cages versus 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 Cages after 1- or 2-Level Corpectomy for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17 Patients[J]. Plos One, 2014, 9(5):962-965.

[11] 杨曦, 宋跃明, 刘立岷,等. 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支撑体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3,27(9):1085-1089.

[12] Zhang Y, Deng X, Jiang D, 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 with 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 strut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J].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26-51.

而一双懂得倾听的耳朵,不仅是给对方一个宣泄情感的渠道,也是给了交流感情的一个渠道。即使是再小的事,因为是你讲的,我都会觉得很重大;即使是无足轻重的事,因为牵动了你的情绪,我都会很关心。

 
樊晓韩,王利民,刘屹林,王玉强,刘雪会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02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