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

更新时间:2009-03-28

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腹部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显著下降,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术后顺利恢复。近年来我院对34例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快,治疗总有效率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02—2017-01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均有腹(盆)腔手术史,均以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临床表现。查体:腹部膨胀,可见肠蠕动波及肠型,满腹稍压痛,轻反跳痛,肠鸣音活跃,可闻及高调金属音或气过水音。X线腹部平片示:小肠肠管扩张,可见气液平面。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肝、肾、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无绞窄性肠梗阻表现或置管禁忌证。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61~78岁,平均72.64岁。结、直肠癌手术12例,子宫肌瘤切除术9例,胃癌根治术8例,阑尾切除术5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60~79岁,平均73.05岁。结、直肠癌手术13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0例,胃癌根治术8例,阑尾切除术3例。2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禁食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抗感染、营养支持和抑酸治疗。置管前均行鼻咽部黏膜麻醉。对照组行常规经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术。观察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患者平卧或右侧卧位,C型臂X线机引导下,由患者鼻腔将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内含导丝)插入胃内。随着胃的蠕动合理调整导管方向,使其缓缓前行持续进入幽门、十二指肠,直达屈氏韧带远端20~30 cm处或梗阻近端。造影确认前端已进入空肠内,将导丝拔除,向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前气囊内注入灭菌蒸馏水20 mL,再次造影证实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仍在空肠内,固定导管于鼻翼,导管末端的减压口接负压吸引器。确认装置通畅和负压效果良好后,第2天开始间断冲洗导管。密切关注导管进入长度[1]。严密观察患者腹部体征、胃肠减压量、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及恢复排气、排便时间等。

结合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例,对应用Revit软件前后对比分析,发现Revit对课程教学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症状消失,肛门恢复自主排气、排便。复查腹部平片面气液平消失。有效:肠梗阻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气液平面明显减少,肛门恢复自主排气、排便。无效:上述指标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部分缓解+完全缓解)/总例数×100.00%。每周定期给患者测量2次,病变两径乘积增大超过25%且血糖水平升高认定为进展;病变两径乘积缩小小于50%,增大小于等于25%,持续1个月以上且血糖水平无大变化认为稳定;肿瘤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缩小50%,其他病变无增大,持续1个月以上且血糖水平得到缓解认定为部分缓解;肿瘤完全消失且血糖水平恢复正常超过1个月则认为完全缓解。②观察两组KPS评分。1.4统计方法

传统鼻胃管胃肠减压通过引流胃肠内容物而达到降低胃肠内压,而有效控制肠梗阻的发展。但胃管长度有限而导致减压深度不够,难以将梗阻近端肠内容物排出,从而降低了减压效果。特别对于低位肠梗阻患者的减压效果更差。经鼻肠梗阻导管可随胃肠蠕动下行至梗阻近端肠腔进行吸引减压,有利于缩短症状缓解时间。甚至可通过程度较轻的狭窄处,在直接解除梗阻的同时,导管管壁亦可支撑肠腔,解除扭转、成角而起肠排列作用,有效减少了粘连梗阻的复发率。导管达到梗阻部位后可向管内注入造影剂以显示梗阻部位,有利于查明梗阻发生的原因、程度及部位。即便手术,亦可为手术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和降低手术风险[2]

2 结果

2.1 2组症状缓解效果 观察组每日胃肠减压量显著多于对照组,腹痛、腹胀症状缓解时间及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和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2组症状缓解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胃肠减压量(mL)腹痛、腹胀症状缓解时间(h)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d)气液平面消失时间(d)对照组34302.82±126.3166.67±27.926.78±3.029.17±4.12观察组34616.36±254.7027.17±15.623.26±2.644.53±2.21

开腹手术中因肠管暴露、器械刺激等造成的脏器浆膜损伤及炎性渗出物等因素,可导致肠间管及其与周围器官或组织粘连。一旦粘连使肠内容物不能在肠道内正常运行或通过,便形成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而需给予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手术虽可以将粘连的肠管分离,但术后易形成新的粘连,而且腹部手术次数愈多,肠粘连的发生率愈高和粘连程度愈重。因此,对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先选择非手术治疗,然后再根据治疗效果决定是否手术治疗,以降低二次麻醉、手术及再次粘连风险。

3 讨论

2.2 治疗效果 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行秩和检验后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经与实施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术的对照组比较,显示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治疗总有效率高,与有关文献报告[3-4] 的结果基本一致。

注意事项:(1)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对有绞窄性肠梗阻表现的患者[5],必须尽早手术治疗。(2)实施经鼻肠梗阻导管引流期间必须积极进行支持治疗和严格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对于腹痛无明显缓解或进行性加重,或腹穿有血性液体,或腹部出现固定的压痛性包块,或出现腹膜炎体征及休克表现的患者,须应立即实施手术探查。

4 参考文献

[1] 赵俊立,马伟琳,宋媛媛. X线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4):115-116.

[2] 陈小丽,季峰,林琪,等.胃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9):522-524.

[3] 辛力.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5,14(2):90-93.

[4] 曹雪源,所剑,王权,等.应用肠梗阻导管术中小肠内排列治疗粘连性肠梗阻[J/CD].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2,6(4):24-26.

[5]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75.

坚持探索创新,不断提升稽查执法工作水平。总队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总局和省局“创新监管手段、提高工作效能”精神,2015年完成投诉举报信息化系统省、市联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开发了稽查案件管理系统。目前,投诉举报信息化系统二期工程已全面启动,将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率先建立了食品药品快检实验室,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全省食品药品快检工作做出了示范。

 
翟彧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02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