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谢灵运对陆机诗歌的接受

更新时间:2009-03-28

自南朝以来,陆机与谢灵运的关系便为文士讨论,所谓“灵运之词,渊源潘陆”[1]、“康乐诗是六朝之冠,然其始本于陆平原”[2]。钟嵘《诗品》追溯诗歌渊源,指出谢灵运、陆机源于曹植,两人同出一脉,关系自不待言。同时,他们的人生道路和诗歌创作类似。首先,人生境遇相似,出身高门大族,遭遇家族中衰。其次,诗歌风貌相近,辞藻繁缛雕琢,风格华丽绮靡。再次,文学观念一致,重视声律对偶,讲究隶事用典。而陆机因过分雕琢而有板滞之语,谢灵运则致力于山水景物,刻画精工,风格清新,基本避免了上述缺点。且谢灵运欣赏陆机,《南史·谢瞻传》曰:“灵运问晦:‘潘、陆与贾充优劣。’晦曰:‘安仁谄于权门,士衡邀竞无已,并不能保身,自求多福。公闾勋名佐世,不得为并。’灵运曰:‘安仁、士衡才为一时之冠,方之公闾,本自辽绝。’”[3]称陆机为一时之冠,推崇之意显然。从现存诗歌来看,谢灵运确实模拟陆机,试看下表:

  

谢灵运诗句陆机诗句抚镜华淄鬓,揽带缓促襟。(《晚出西射堂》)柔颜收红藻,玄鬓吐素华。(《东宫作诗》)惜无同怀客。(《登石门最高顶》)感念同怀子。(《为顾彦先赠妇》其一)托身青云上。(《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托身承华侧。(《赴洛二首》其二)辛苦谁为情,游子值颓暮。(《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辛苦谁为心。(《赴洛二首》其一)

 

续表

  

谢灵运诗句陆机诗句理棹遄还期,遵渚骛修垧。(《初去郡》)永叹遵北渚。(《又赴洛道中二首》其一)与我别所期,期在三五夕。(《南楼中望所迟客》)问子别所期,耀灵缘扶木。(《赠冯文熊》)清歌拂梁尘。(《拟魏太子邺中集·魏太子》)再唱梁尘飞。(《拟东城一何高》)仍游椒兰室。(《拟魏太子邺中集·徐干》)甲第椒与兰。(《拟青青陵上柏》)穷年弄音徽。(《君子有所思行》)音徽日夜离。(《拟行行重行行》)怀兰秀瑶璠。(《日出东南隅行》)琼佩结瑶璠。(《日出东南隅行》)思乐暂舍誓不旋。(《顺东西门行》)思乐乐难诱,曰归归未克。(《赴洛二首》其二)触石辄千眠。(《泰山吟》)林薄杳仟眠。(《又赴洛道中二首》其一)指途泝行飚。(《入东道路诗》)指途悲有余。(《赠弟士龙》)佥曰尔谐,俾蕃是纪。(《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佥曰尔谐,俾民是纪。(《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夫子照情素,探怀授往篇。(《还旧园见颜、范二中书》)夫子茂远猷,款诚寄惠音。(《赠冯文罴》)

由上表可见,谢灵运引用陆机词句,内容丰富,手法多样。或为全引,如“惜无同怀客”取自“感念同怀子”、“辛苦谁为心”变为“辛苦谁为情”,意义相同,对象有异,谢诗是“为客”、“为情”,陆诗是“为子”、“为心”,两相比较,谢诗指明了怀念对象,更为具体;或稍作改变,如“琼佩结瑶璠”改为“怀兰秀瑶璠”,谢诗用“秀”字代替“结”字,比较灵动,形容出瑶璠之美。从体裁上来看,主要在拟古诗、乐府诗、行旅诗和赠答诗,有的连篇名都一致,承袭痕迹显然。下面以此四种诗体为例,分析谢灵运对陆机诗歌的接受。

一、呈才心态:谢灵运对陆机拟古诗的接受

拟古诗是模拟古人诗歌所写,它发轫于魏晋,盛行于南朝,贯穿整个六朝时期。文人一般推崇古人,贵古贱今,王充《论衡》曰:“俗好珍古不贵今,谓今之文不如古书。”[4]便指出此种心态。魏晋时期,诗歌创作兴盛,模拟古诗成为捷径,正如陆机所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5]诗人在典坟中抒发情志,展示才能。谢灵运承袭陆机拟古心态,表现出呈才倾向,代表诗作为《拟魏太子邺中集八首》,它和陆机《拟古十二首》同被收入《文选》。吴淇指出:“拟古之诗昉于陆机。机自恃其才可敌古人,凡遇古便拟,初无成局。至宋谢灵运,更自负兼人之才,于是宗陆意而拟邺中集诗八首。”[6]意思是指,陆机、谢灵运二人才大,自视甚高,想与前人一较高下,于是便作拟古诗以逞其才。与陆机不同的是,谢灵运拟古诗比较具体,包含对建安文人的品评。赵红玲认为“谢灵运巧妙地安排了一个特定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许多拟客体被排放在一起,拟客体的具体内容也是经作者自己整合而成”[7],即诗歌为谢灵运整合而成,并没有按照原诗模拟,陆机则是亦步亦趋,不曾有所逾越。陆机拟古诗的特点是多用书面语,讲究对偶,描写繁复,趋于文人化和骈俪化。谢灵运承袭此点,如《魏太子》首段:“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照灼烂霄汉,遥裔起长津。”[8]对仗工整,辞藻华丽,首句模仿古诗“百川东到海”。陆机拟古诗“因情而发,在抒情过程中综合运用融入身世体验、淡化提纯、增强时间流逝感的艺术手法,对原作主题或深化或异化,从而达到‘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目的”[9];而谢灵运题咏建安文人,亦是“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抒发世事感慨。如《王粲》篇,吴淇评曰:“康乐自视过高,故独写此意于拟王诗中者。特借自伤之情,以表己之为王粲也。及其拟子建之诗,此意略反。使人知平原侯植之为庐陵王义真耳。”[10]谢灵运以王粲自比,拟曹植为庐陵王,寄托政治愿望。诗中描写邺下宴会盛况,实为庐陵王宴会之再现。而对曹植的描写,则指庐陵王的知遇之恩。后来庐陵王卷入宫廷斗争,被徐羡之、傅亮无辜杀害,谢灵运写有《庐陵王墓下作》悼念,回忆往昔,沉痛异常。《宋书·刘义真传》曰:“义真聪明爱文义,而轻动无德业。与陈郡谢灵运、琅邪颜延之、慧琳道人并周旋异常,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慧琳为西豫州都督。”[11]足见两人的关系。同时,谢灵运接受陆机诗歌的辞藻和写法,亦有不少变化,主要在四个方面。

扒开一片覆盖在土壤上的稻草,姬松茸一簇簇冒出头来,这种别名巴西菇的食用菌红伞白柄、圆润可爱,简直就像电子游戏里的小蘑菇人一般。

第一,在体例安排上,谢诗前有小序,揭示文人特点。陆机模拟古诗,稍微变换词句,增加内容描写,并未表达观点。谢诗则撰写小序,描述生活经历,指出性格特点,揭示诗歌风格。如《刘桢》篇序曰:“卓荦偏人,而文最有气,所得颇经奇。”[12]描述刘桢卓荦性格,指出文章最有气骨,揭示诗歌特色。且谢灵运选择富于文人特色的内容来写,如徐干少无宦情、应玚流离世故、曹植不及世事,其余则在正文叙述,前后互相补充。一般来说,拟古诗序言会指出模拟对象,并叙说模拟缘起,如傅玄《拟四愁诗》序曰:“昔张平子作四愁诗,体小而俗,七言类也。聊拟而作之,名曰《拟四愁诗》。”[13]便说明了拟作原因。而谢灵运并未指明拟作对象和原因,完全以想象构筑全诗,表达对建安文人的看法。同时,谢灵运写有大序,感叹时间流逝,表达对良辰美景的向往,序曰:“岁月如流,零落将尽,撰文怀人,感往增怆。”[14]叙说写作缘起,隐含悲凉意味。

第二,在具体内容上,谢诗注重想象,表达个人理想。陆诗则遵循原作,不敢逾越。如写应玚的漂泊之叹,诗曰:“嗷嗷云中雁,举翮自委羽。求凉弱水湄,违寒长沙渚。顾我梁川时,缓步集颍许。一旦逢世难,沦薄恒羁旅。”[15]以大雁自喻,举翮委羽,再现应玚流离生活。可以说,谢灵运通过个人想象,糅合部分历史,构筑心中的邺下之游,极力突出欢愉一面,但也忽视诗人理想。孙明君先生指出:“谢灵运的《拟邺中》以建安时代邺下诗人为模拟对象,成功地模拟了曹丕记忆中‘欢愉之极’的生活。但是,在拟诗中的诸子放弃了各自的理想,安于享乐生活,且忽略了曹氏父子与邺下文士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这并不完全符合史实。”[16]即谢灵运重在表达邺下文人游宴之乐,并不关注文人精神世界,没能揭示邺下文人关系。建安时期,五言诗开始兴盛,《文心雕龙·明诗》曰:“暨建安之初,五言腾涌。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17]谢灵运在政治上不得意,向往建安文人生活,突破历史真实,以想象构筑理想,表现自我之个性。

第三,在写作手法上,谢灵运模仿原作意境,抒发享乐之情。陆机则一般着眼词句,很少从意境上把握。吴淇曾详细分析陆、谢拟诗的差异,文曰:“谢之拟诗,与陆不同。陆之拟诗并拟其字句,谢之拟诗止拟其声调。盖陆有诗斯拟,原有本诗样子在此。若谢欲拟邺中八诗,在原诗有文帝《芙蓉池》一作,《公宴》止刘桢、王粲、子建、应玚四首,余陈琳、徐干、阮瑀三人,诗不见《选》,势不得字摹句效,只得取其平日之声词气格为之,平空代构。”[18]即陆机有现成模拟范本,故从字句入手。谢灵运没有,只能模仿“声词气格”,进行“平空代构”,着眼于整篇意境,以求声调相似。据吴淇的分析,陈琳、徐干、阮瑀三人无诗可仿,当最能体现特色。如徐干少无宦情,以著述为务,谢灵运突出此点,表达淡泊情怀。

第四,在情感表达上,谢诗宣泄个人情感,品评邺下文士。而陆机追求字句工巧,情感并不强烈。如《王粲》篇,谢灵运以王粲自喻,描绘王粲流寓荆州,拘于邺下,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心声。而谢灵运对邺下诸子的评价,如王粲“自伤情多”、陈琳“述丧乱事多”、阮瑀“有优渥之言”,概括诗歌特点,包括内容、风格两方面,成为后世重要参考。刘则鸣先生说:“《拟邺中》不是一般的拟诗,它不着意于对前人创作范式、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的模仿与学习。而是着意仿拟前人之境,借前人之境来抒自我之情。”[19]正是以境抒情的表达方式,使谢诗自由抒发情感,寓批评于创作之中,具有自我意识,扩展陆机拟古诗内容。

二、景物铺陈:谢灵运对陆机乐府诗的接受

陆机乐府诗在当时成就很高,萧统《文选》“乐府”一类入选十七首,居于各家之冠。谢灵运乐府受到陆机影响,与陆机同题者很多,主要有《日出东南隅行》、《长歌行》、《鞠歌行》、《苦寒行》、《豫章行》、《董逃行》、《陇西行》、《折杨柳行》、《顺东西门行》、《上留田行》、《泰山吟》、《悲哉行》。此外不同题而内容相近的亦有一些,如《会吟行》模仿《吴趋行》,显示了谢灵运对陆机乐府诗的接受。关于谢灵运模拟陆机乐府的原因,王志清先生认为:“谢灵运与陆机平生经历颇为相似。祖先的功业已成过往,易代之际家族地位的下降、政治上的失败、自视甚高而宋文帝只以文士相接的处境,使谢灵运‘意不自得’、‘常怀愤愤’。因之,谢灵运首先是在陆机乐府诗中发现了一种与之相似的心境,从而在情绪上唤起共鸣,因之追步陆机,借助乐府古题宣示其愤愤与不平,这是深层的创作动因。”[20]即两人生活经历相似,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故极力追步陆机乐府。可以补充的是,陆机乐府诗亦非只有愤恨,还有其他情感,如思乡之情,他们的人生经历虽然相似,但心境并不相同,陆机对新朝基本是感恩戴德,热衷追求功名,勤于政事,曾言:“自吴朝倾覆,吾兄弟宗族蒙国重恩,人侍帷幄,出剖符竹。成都命吾以重任,辞不获已。今日受诛,岂非命也!”[21]一生为国奋斗,至死不渝。而谢灵运经历桓温、刘裕等篡位,对新朝并不关心,看重家族利益,徘徊仕隐之间。陆机乐府大致可分三类,一是模拟古乐府,二是模拟建安乐府,三是自创乐府。谢灵运对此三类均有模拟,前两类创始者非陆机,不能肯定是模拟陆机,最能代表谢诗模仿陆诗者为第三种。试以《悲哉行》为例,来看谢灵运对陆机乐府诗的接受。比较如下:

游客芳春林,春芳伤客心。和风飞清响,鲜云垂薄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翩翩鸣鸠羽,喈喈仓庚吟。幽兰盈通谷,长秀被高岑。女萝亦有托,蔓葛亦有寻。伤哉客游士,忧思一何深。目感随气草,耳悲咏时禽。寤寐多远念,缅然若飞沈。愿托归风响,寄言遗所钦。[22](陆机《悲哉行》)

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差池燕始飞,夭袅桃始荣。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檐上云结阴,涧下风吹清。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松茑欢蔓延,樛葛欣虆萦。眇然游宦子,晤言时未并。鼻感改朔气,眼伤变节荣。侘傺岂徒然,澶漫绝音形。风来不可耗,鸟去岂为听。[23](谢灵运《悲哉行》)

[18] (清)吴淇:《六朝选诗定论》,扬州:广陵书社,2009年,第380页。

巩俐对于演戏的执着和疯狂让她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2016年,巩俐现身戛纳电影节,和那些拼命想在红毯上蹭镜头的人不同。那一年,戛纳电影为巩俐“官方清场”。将近30米的红毯,只有巩俐一人傲视前行,这无疑是对她征战戛纳30年的最高肯定,在她之前,没有华人享受过这样的待遇。所以,娱乐圈有很多个影后,但“巩皇”自始至终就只有一个。

三、悲怨书写:谢灵运对陆机行旅诗的接受

古代士人乡土情感浓厚,安土重居成为普遍准则。《荀子》曰:“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无道法则人不至,无君子则道不举。故土之与人也,道之与法也者,国家之本作也。”[27]便指出安土的重要性,乃国家稳定之根本。每当离乡远行,游子回顾往昔,不免悲伤满怀,形诸歌咏。陆机经历吴国破亡,家族衰微,游宦入洛,饱经风霜之苦,创作诸多行旅诗,展现个人心路历程。谢灵运恃才傲物,受人排挤,仕途不得意,常纵游山水,抒发内心愤懑之情。总的来看,陆机行旅诗叹旅途之艰,抒羁宦之情;谢灵运则赏旅途之景,发山水之思。谢灵运在字句上有模拟陆机的痕迹,如上表中“辛苦谁为情”取自“辛苦谁为心”,仅变更一字,即写出游子之苦。而谢诗特点是运用典故,在山水中宣泄愤恨,消解痛苦。如《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一诗,是谢灵运被贬为永嘉太守所作,首句描写夏秋景色,抒发游子之思,下段便用李牧、郤克、支离等典故,表示不能建功和隐居山林之情,末句又说将远离知音,穷游山海。与陆机《赴洛诗》相比,景物描写明显减少,且用意不同,陆诗景物是渲染思乡之情,山泽、林薄、虎啸、鸡鸣构成一幅深夜旅行图,多为想象之景。谢诗景物则是旅途所见,描写傍晚景象,预示即将出发。可以说,陆诗抒写内心焦虑,以景物烘托,凸显离家孤独。谢诗则表达仕途失意,以古人自况,宣泄内心愤恨。

当然,上述只是谢灵运早期行旅诗特征,之后景物描写增多,谢灵运开始欣赏山水景物。《宋书·谢灵运传》曰:“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遨游,遍历诸县,动踰旬朔,民间听颂,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28]表明谢灵运穷游山水,动辄数月,甚至不顾公事,在山水中消解愤恨。如《登江中孤屿》:“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29]谢灵运沉浸于美妙的景色中,感叹“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遥想昆山英姿,相信神仙方术。这首诗已完全以景为主,从山水中体悟人生,阐发哲理思考。沈德潜评曰:“乱流趋正绝,此景人所不道,然言之自佳。孤屿媚中川,此山水赏心语,得趣既饶,故赋景自别。”[30]谢灵运寻幽探奇,忘路之远近,“赏心语”自然不同。陆诗景物是衬托旅途艰难,弥漫悲凉的意味;而谢诗景物则空灵美妙,是缓解痛苦的良药,谢灵运“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更多地乞求于外在的力量,包括思想性和物质性两方面的力量,具体表现在诗歌中就是以理释情,以山水释情这两种作法”[31]。此首诗就是典型的“以山水释情”,既有山水描写,亦有仙境憧憬。从辞藻上来看,谢灵运行旅诗重俳偶雕刻,善于刻画景物,熔铸语词,许学夷评曰:“五言自士衡至灵运,体尽俳偶,语尽雕刻,不能尽举。然士衡语虽雕刻,而佳句尚少,至灵运始多佳句矣。”[32]如“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句,用“趋”、“媚”点睛,以“乱流”衬托,生动形象,得到沈德潜的激赏。从结构上来看,谢诗的基本模式是游览—写景—发感,这在陆诗中已有显现,如《赴洛道中》其二,先叙述远游山川,再描写夜宿景物,后抒发羁旅感慨,基本符合上述模式。只是谢诗注重描景,陆诗多在游览,两者取向不同。在景物描写上,谢灵运精心刻画,趋人工化;陆机轻描淡写,尚存古意。从情感上来看,谢灵运多怨,陆机多悲,一是仕途不顺的愤激之情,一是离家远行的孤独之感。当然,陆机表现比较明显,在诗中反复陈述,如“载离多悲心”、“悲情触物感”、“侧听悲风响”,连风都染上悲凉。谢诗则比较隐晦,往往寓于山水描写,或引古人自勉,或以经典说理,表达隐居志趣。

四、家族情结:谢灵运对陆机赠答诗的接受

谢灵运与陆机人生经历相似,赠答诗表现出强烈的家族情结,在六朝赠答诗中独具特色。谢灵运赠答诗与陆机题材相似,按赠答对象可分三类。一是谢氏族人,如《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酬从弟惠连》、《赠从弟弘元》、《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答中书》、《答谢咨议》、《赠安成》;二是同僚朋友,如《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三是拟代赠答,如《东阳溪中赠答诗二首》。谢诗大部分是赠谢氏族人,显示家族认同感。陆诗多是与吴人赠答,表现家国归属感。在第一类中,陆机赠答对象主要为陆云,有《赠弟士龙诗十首》、《于承明作于士龙》、《赠弟士龙》,谢灵运赠答对象则为谢惠连、谢弘元。谢灵运承袭陆机诗歌叙述模式,先追溯先祖功业,表达愧疚之感,后称赞令弟才德,寄予深切希望,末叙写离别场景,凸显悲痛之情。如陆机《赠弟士龙》与谢灵运《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首段追溯先祖,陆诗称“予宗”,谢诗称“冠族”。下段称赞乃弟,一曰“怀袭瑰玮”,一曰“允迪清芳”。末句表达离别之情,所谓“使我心恻”、“吝景悼心”。从情感上来说,陆机感情比较悲伤,渗透着家国之痛;谢灵运是送弘元赴任,心情比较畅快。同时,谢灵运还采用组诗形式、顶真手法来叙述,直接继承曹植《赠白马王彪》的写法。如《酬从弟惠连》,全诗共分五章,每章蝉联而下,意脉连续不断,组成完整序列。此诗有较多景物描写,改变陆诗重抒情而略写景的模式,如陆机《赠弟士龙》曰:“行矣怨路长,惄焉伤别促。指途悲有余,临觞欢不足。我若西流水,子为东峙岳。慷慨逝言感,徘徊居情育。安得携手俱,契阔成服。”[33]全诗抒发离别之情,没有景物描写,虽情感比较深,但内容不丰富。反观谢诗,第一章抒发思念之情,第二章回忆相聚时光,第三章描写分别场景,第四章叙述旅途风波,第五章想象暮春再会。叙述委婉曲折,情感跌宕起伏。每章均有景物描写,尤其是第五章:“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鸣嘤已悦豫,幽居犹郁陶。”[34]描写暮春景象,表现幽居之乐。陈祚明评曰:“其源出于陈思《赠白马王》一篇。此体如马闲车轻,而又按辔徐行,款款不骤,章法承接,一丝不纷。至其情思缠绵,匠心直述,都无一字出于伪设。情真,语自佳。”[35]

此外,谢灵运还有两首拟代诗,为男女互答形式,颇有民歌风味。而“拟代之作乃是魏晋诗人回顾过去、参与现时、迎向未来的一种生命体验模式,具有‘以生命印证生命’的积极意义”[36],即拟代诗渗透诗人生命体验,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二首》便是“以生命印证生命”之作,通过模拟思妇口吻,表达对生命情感的体认,如诗中名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是陆机入洛之亲身经历,乃回顾过去的一种方式。谢灵运吸收陆机拟代模式,转为男女对答,乃参与现时的一种方式。如第一首为拟妇,诗曰:“可怜谁家妇?缘流洒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37]以明月比喻情郎,然而不能相见,风格清新,意味隽永。可以说,谢灵运将民歌体引入赠答诗,表达缠绵悱恻的情思。

总之,谢灵运在多种诗体上接受陆机诗歌,包括拟古诗、乐府诗、行旅诗和赠答诗。谢灵运承袭陆机诗歌词句、主题和手法,表现呈才心态,铺陈自然景物,书写人生悲怨,凸显家族情结。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第一,追求绮靡繁缛,讲究声律对偶。第二,注重景物刻画,抒发个人情感。第三,具有模拟意识,追求形似逼真。不同的是,谢灵运以赋入诗,以境抒情,善于描景,多用典故,诗歌更趋文人化,发展了陆机诗歌清新的一面,促进了陆机诗歌的接受进程。

[19] 刘则鸣:《谢灵运〈拟邺中集八首〉考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第66页。

[1] (明)胡应麟:《诗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22页。

[2]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第109页。

多态用vitual、override等关键词添加在方法前,表达是否可以更改方法的含义,表现出类的多态性。下例说明父类是几何图形抽象类虚方法,子类可以重写父类方法,主类变量即显示父类方法,又调用子类的重写方法。左边程序代码,右边画板图解描述。见图7。

[3] (唐)李延寿:《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26页。

患者男,66岁。咳嗽10余天,近一天来,出现发作性胸闷、胸痛,位于胸骨后及上腹部,主要为闷胀感,程度中等,疼痛无放射,不伴出汗,持续3~5 min可自行缓解,有时静息时亦会发作。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收住院。

从昆明市东川区龙东格公路驱车沿小江而下,道路两旁的银合欢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从满目疮痍到青山环绕,从遍布沙砾到瓜果飘香……40余年来,东川泥石流治理和恢复生态、建设绿色家园的脚步从未停歇。

[4] 黄晖:《论衡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1173页。

[5] 金涛声:《陆机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页。

2)主蔓延长头长到15~20片叶时摘心,促进主蔓增粗;延长蔓上形成的副梢,均留2~3片叶摘心,控制副梢生长;2年生枝段上的营养枝和结果枝均留8~12片叶摘心,其上形成的副梢留2~3片叶摘心;主蔓及结果枝上的顶端副梢留4~5片叶摘心。

[6] (清)吴淇:《六朝选诗定论》,扬州:广陵书社,2009年,第379页。

[15] 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51页。

[8] 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36页。

[9] 赫兆丰:《陆机〈拟古诗〉对原作主题的改造》,《文艺评论》2014年第4期,第86页。

[10] (清)吴淇:《六朝选诗定论》,扬州:广陵书社,2009年,第385页。

[11] (梁)沈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635~1636页。

[12] 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48页。

[13]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573页。

元明时期“过”表“结束”“曾经”用例增多,特别在明代时期,“过”表“结束”或“曾经”的用法已经大量的出现在各类文献中,尤其在白话小说中使用频繁,繁盛至近代。至此动态助词“过”表示“动作的完成和结束”的“过1”或“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的“过2”产生。

传统的家校共育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家长会、家访、家长到访。这些家校共育形式虽然有利于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家长会针对的是普遍的问题,家访虽然针对的是学生的个体问题,但是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因为学生居住分散,教师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家长的需求。此外,家长忙于工作,无法随时来校交流,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无法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有了一定的改进。

[14] 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36页。

根据大坝坝坡稳定分析计算结果表6,死水位及正常水位稳定渗流工况上下游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1,说明坝坡尚未失稳,与工程运行实际相符;正常水位降落工况上游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小于1,说明该工况坝坡失稳,同时滑弧位置与工程实际病害相符。

[7] 赵红玲:《六朝拟诗研究》,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第131页。

[16] 孙明君:《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中的邺下之游》,《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24页。

[17]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66~67页。

2005年,纽约南区的联邦检察长发出传票,指称美国国会多数党领袖比尔·傅利斯特 (Bill Frist)因涉嫌股票内线交易而遭调查。傅利斯特出身心脏外科医生,洁身自好,在朝野上下一度口碑甚佳,从政后也面临着如何出污泥而不染的考验。尽管长达18个月的外查内调后来无疾而终,这一事件对国会参、众两院的议员们都是一记不容忽视的警钟。

在内容上,谢诗承袭陆诗,词句、物象都很相似,描写春天景色,抒发游子思乡,只是一为游客,一为王孙。景物描写基本相同,如“檐上云结阴,涧下风吹清”化用“和风飞清响,鲜云垂薄阴”,从视觉与听觉上描述风云。在情感上,陆诗表达羁宦思乡之情,谢诗则隐含仕途失意之感。陆诗一开始就明确表示是“伤客心”,谢诗直至句末才透露消息。在描写上,陆诗繁复,谢诗简约。虽然两诗句数相同,但谢诗信息容量较大,而陆诗语意多有重复,如陆诗“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翩翩鸣鸠羽,喈喈仓庚吟”,四句有三句在写鸟,稍显单调。而谢诗“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檐上云结阴,涧下风吹清”,每句一个物象,比较丰富。同时,谢灵运摆脱陆诗缛丽缺点,风格趋于清丽。陈祚明赞曰:“甚得风人兴体,感时物而思友生也。‘檐上’数句轻倩,‘终始’谓冬春之变。末二语,见触绪无非思。”[24]认为“得风人兴体”、“轻倩”,即善于比兴,语言轻倩,情感力量较强。在手法上,陆诗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叙述,谢诗则有意翻新,并加入哲理思考,如谢诗“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风来不可耗,鸟去岂为听”等,均在景物中发议论,增加了诗歌理趣。陆诗则是平铺直叙,末句仅抒发“愿托归风响,寄言遗所钦”感慨。两相比较,谢灵运以议论入诗,使乐府更趋文人化。

(2)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项目管理可以有效保证施工进度。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在保证完工质量的同时也要确保是否可以按照规定时间完工,因此工程的施工进度也是工程项目建设中重要的一点。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项目管理可以根据工程最初制定的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项目的施工进度,合理地调整施工计划,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在预定时间内完工。

注释

[20] 王志清:《晋宋乐府诗研究》,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27页。

在“您最喜欢的教研活动方式是什么”一题中,有53.8%的教师选择了“听课、评课”,同时有77.3%的教师认为“专家、优秀教师与自己合作备课、听课、评课、研究改进”这种方式对自己的帮助最大。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教师们希望参加内容聚焦在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希望参加有专业引领的教研活动,并且希望这种专业引领能够深入、持续、长久。同时,多数教师认为区域教研活动的在内容和时间安排上需要改进,需要建立有效的教研机制。

[21] (唐)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480页。

[22] 金涛声:《陆机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74页。

[23] 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36~237页。

[24]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530页。

[25] 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39页。

此外,谢灵运《会吟行》模拟陆机《吴趋行》。陆诗描写吴郡繁华景象,从泰伯、仲雍至孙权,延绵不绝,俨然文明昌盛之邦,对家乡有高度认同感。谢诗则遵循陆诗写法,从夏禹说起,夸耀会稽风土人情,描写天文地理、山川河流和城市繁华,末句引勾践、范蠡、东方朔等事迹自勉,有避世隐居意味。同是描写风土人情,陆诗叙述平缓,谢诗则显得夸张。且谢诗多用典故,陆诗基本未用,如谢诗曰:“勾践善废兴,越叟识行止。范蠡出江湖,梅福入城市。东方就旅逸,梁鸿去桑梓。”[25]引用勾践、范蠡等,全为避祸隐居者,表达追随前贤的愿望。同时,陆诗有强烈现实感:“人生固已短,出处鲜为谐。慷慨惟昔人,兴此千载怀。”[26]慨叹人生短暂,关注出处问题。如前所述,陆机关注国家统一,表现积极进取,诗歌多指斥现实;谢灵运则重视家族利益,徘徊仕隐之间,诗歌常自叙志向。

[26] 金涛声:《陆机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76页。

[27]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60页。

[28] (梁)沈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753~1754页。

[29] 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43页。

[30] (明)陆时雍:《诗镜》,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43页。

[31] 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38页。

[32]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第109页。

[33] 金涛声:《陆机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53页。

[34] 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70页。

200例AC患者中ER、PR表达均呈阳性24例,ER表达阳性15例,无PR表达阳性者。200例切除双附件的AC患者中术后病理6例存在附件转移。

[35]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554页。

[36] 梅家玲:《汉魏六朝文学新论——拟代与赠答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94页。

[37] 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02页。

 
陈璐
《华中学术》 2018年第01期
《华中学术》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