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知信行模式干预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效果对照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的精神障碍,具有易复发、慢性化等特点,且每多发作一次,其复发风险增加16%[1]。有研究显示,复发患者较首发患者的病程延长、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脑结构和功能损害更严重[3]。目前倡导全病程治疗,但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4-5]。知信行(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KABP)模式又称为KAP理论,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健康行为模式之一[6],近年来,已有学者[7-8]将该模式应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的报道。目前鲜有对首发抑郁症患者实施KAP模式干预的报告。基于此,本研究选取首发抑郁症患者41例,在应用第二代抗抑郁剂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全病程KAP模式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首发抑郁症患者85例。纳入标准:(1)首发的住院患者,未服用过抗抑郁药物及其他抗精神病药物。(2)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前17项评分≥18分。(4)年龄18~64岁,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5)病程2~47周。(6)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精神障碍或酒精、药物依赖者。(2)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药物过敏或智能障碍不能参加健康教育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参加其他临床药物研究者。按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3例,因经济原因或外出打工脱落2例,实际完成41例,其中男17例,女24例;年龄18~63岁,平均(35.21±9.17)岁;首发平均年龄(37.21±11.47)岁;平均病程(4.36±2.42)个月;平均受教育年限(10.65±4.37)年;婚姻状况:已婚31例,未婚10例;居住地:城镇28例,乡村13例;阳性家族史3例。对照组42例,因拒访脱落2例,实际完成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8~64,平均(36.45±10.31)岁;首发平均年龄(40.54±11.86)岁;平均病程(4.42±2.57)个月;平均受教育年限(11.24±4.58)年;婚姻状况:已婚29例,未婚11例;居住地:城镇25例,乡村15例;阳性家族史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抑郁药物足剂量、足疗程治疗。依据有关权威指南或专家共识[9-10]确定急性期住院治疗3个月,出院后巩固维持期治疗并随访12个月;一般以一种抗抑郁药物治疗,有明显睡眠障碍或焦虑情绪者加用适量抗焦虑药物,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待症状改善后即停药。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给药护理、生活护理、一般健康宣教和工娱治疗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KAP模式干预,首先成立由1名副主任护师任组长的KAP模式干预小组,成员包括2名医药专家,并依据自编的抑郁症患者知信行健康教育手册分别对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干预方法和有关量表测试方法的统一培训,具体步骤如下:

1.2.1 掌握患者信息,定期评估,为KAP模式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治疗同盟,运用沟通技巧,多种途径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信息,了解和评估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对疾病的病因、治疗、康复、预防复发知识的知晓程度、治疗态度与效果、依从性、不良反应等情况,为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ILS模块实现方法及状态转换如图4所示。其中,RES_INIT为来自重同步模块的状态指示信号;mf_cnt为多帧计数器,用于定位初始通道同步序列中的4个多帧;qb_cnt为四字节时钟计数器,用于跟踪ILAS状态已接收到的四字节数;mf_qb_num为每个多帧中包含的四字节个数。

1.3 随访方法 于研究结束时家访1次,电话、微信或门诊随访于出院后每2周1次,一般每次15~20 min。

高层建筑的抗震效果与建造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所采用原材料的质量越好、性能越好,地震作用力对建筑物的破坏和影响就越小;反之,在遭受同等地震作用力时,采用质量较差、性能较差原材料的建筑物极易遭到破坏。基于抗震考虑的高层建筑在施工中尽量选择空心砖,塑料板材以及加气混凝土板等质量较轻的材料,这些材料对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非常有利。

1.2.3 转变信念 要达到依从性治疗的目标,必须有知识作为基础,以信念作为动力。由医护人员采用动机性访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自知力教育,分2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即入院至症状缓解前:启发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主要通过引导患者进行发病前后的自身对比,纠正对疾病的错误认识,使其领悟到目前自身存在的病态表现,承认自己确实有病,从而促使患者与医务人员合作,提高治疗依从性,每周2次,每次20~30 min。第二阶段亦就是病情好转至随访结束:患者症状好转之后,重点引导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并将病情好转与服药联系起来,使其领悟到治疗带来的好处,可进一步提高治疗依从性,坚定患者长期治疗的信念。住院期间每周2次,每次20~30 min,出院后随访期每周1次,每次15~20 min。

2.3 两组入组时、出院时、随访1年时HAMD评分比较(表3)

2.1 两组患者入组时、随访1年时治疗依从性比较(表1)

1.2.2 传授知识 住院治疗初期,由小组成员向患者及家属重点讲解抑郁症的病因、特点、主要临床表现、影响抑郁症成功治疗的因素[11]、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原则[10,12]、急性期治疗的目标[12]等,同时还应告知其有权参与诊疗方案的制订,也有责任和义务为恢复和保持健康而接受并配合医疗护理,每周2次,每次30~45 min;治疗时,向患者介绍药品的名称、作用、剂量,具体说明何时用药、如何用药,强调按时按量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解释药物治疗的起始时间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鼓励患者表述出可忍受或不可忍受的不良反应,教会患者简便易行的处理措施,告知在治疗中症状改善的规律,以消除患者的疑虑、担忧、不信任,从而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保证治疗的依从性。出院前及出院后随访期,主要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巩固维持期治疗与急性期治疗的同等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巩固维持期治疗的目标、策略、足量足疗程的意义,影响抑郁症治疗的依从性因素,复发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方法、危害及后果,复发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教会他们学会发现和预防复发,强调依从性对治疗和预防复发的重要性。住院期每周2次,每次30~45 min;出院后随访期,电话、微信或门诊随访每2周1次,每次20~30 min。

女人通过几层关系找到了结识“田科”的途径,她是在等待时机,必须是绝好的时机,不能失败的时机,而且要一下子便抓住,这对于自己复仇计划的成功是有好处的。

1.4 观察指标 (1)采用HAMD[13]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该量表包括17个条目,每个条目按0~4级评分,其中7~<18分表示为轻度,18~<24分表示为中度,≥24分表示为重度,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2)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14]评定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治疗态度,包含11个条目,按0~2分3级计分,0分表示无自知力,1分表示部分自知力,2分表示全部自知力,得分范围为0~22分,分值越高,说明其自知力越充分。总分≥20分为自知力完全存在,5~19分为自知力部分存在,<5分为自知力不存在。(3)服药依从性参考有关文献[15]制定,用直接面询法分为三级评定:完全依从,主动配合治疗,按医嘱用药;部分依从,能按医嘱用药,但有时需督促和提醒;不依从,不愿用药、自行停药或需要强迫督促服药。(4)于研究结束时进行复发率的评定,复发标准:症状在完全缓解3个月后,其精神症状重现或明显加重,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或需要接受住院治疗。以上各量表均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评定人员分别于入组时、出院时、随访1年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各量表测查的一致性测验Kappa值为0.83~0.97。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014年,茅台集团提出“大茅台”概念,实施“133”品牌战略布局,即倾力打造1个世界级核心品牌:贵州茅台酒;3个全国性战略品牌: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赖茅酒;3个区域性重点品牌:汉酱、仁酒、贵州大曲。

2 结 果

1.2.4 形成行为 于入组2周后,每天服药时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健康行为训练,主要是药物处置训练。由护士通过与患者讨论和执行诊疗护理计划,促使患者建立主动按时按量服药的意识,促使其出院后能长期坚持治疗。确定一个提醒者或建议患者使用随身携带的物品(如手机或闹钟)进行服药时间提醒;提供抑郁症用药日记,告知日记的使用方法,如实反馈用药疗效、不良反应和服药依从性等记录,为治疗团队提供评估和干预依据。

 

1 两组患者入组时随访1年时治疗依从性比较()

  

组别例数入组时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 随访1年时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 研究组411122826123对照组4010237101416u值0.0053.953P值0.996<0.001

2.2 两组入组时、出院时、随访1年时ITAQ评分比较(表2)

 

2 两组患者入组时出院时随访1年时ITAQ评分比较(

  

组别例数入组时出院时随访1年时研究组417.14±3.2517.83±4.1418.25±3.63对照组407.35±3.6815.21±4.5713.02±4.23

注:两组患者入组时、出院时、随访1年时ITAQ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各个风速的指标看(表5),国家站在各个指标上都大于其它3个站点,也包括浮标站,而与浮标站风速情况最为接近的站点还是新沙岛站,过程平均风速、过程极大风速、过程平均小时极大风速3个统计要素都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

 

3 两组患者入组时出院时随访1年时

 

HAMD评分比较(

  

组别例数入组时出院时随访1年时研究组4128.65±6.4111.23±3.266.28±3.15对照组4028.41±6.3211.85±4.019.79±3.23

注:两组患者入组时、出院时、随访1年时HAMD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随访1年时复发情况比较(表4)

 

4 两组患者随访1年时复发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复发未复发研究组41338对照组401426χ2值9.357P值0.002

3 讨 论

知信行模式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得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行(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随访结束时,研究组患者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时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时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向患者及家属传授疾病、治疗、康复与预防复发的相关知识,使其能产生积极健康的思考,再通过自知力教育,纠正其对疾病和药物治疗的错误认知,促使其形成积极正确的治疗态度和坚持长期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念,在“知、信”基础上,再通过指导患者记录用药日记、设置提醒系统使患者形成依从性治疗的行为,促进了“行”,经“知、信、行”3个方面的作用,有效提高并维持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疗效巩固,复发率降低,这与冷传芳等[1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总之,KAP模式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抑郁症的认识及治疗态度,有效保持巩固维持治疗期的依从性,增加疗效,降低复发率。但由于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随访时间有限,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凌江,马 辛.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M].2版.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6:179-180.

[2] 王 军,朱文娴,柳艳松,等.复发及病程对抑郁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4):2881-2885.

[3] 李金花,王 彬,刘红霞,等.首次发病与复发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24(3):183-185.

[4] 王 刚.量化治疗模式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总体有效性[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49(1):5.

[5] 兰春玲.PDCA循环质量改进管理在复发性抑郁症患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8):139-141.

[6] 罗 婷.知信行模式在老年患者药疗安全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4,8(21):307.

[7] 陈士翠.知信行模式对COPD患者氧疗遵医行为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5,36(4):493-494.

[8] 彭 娟,王吉平,沈 英.知信行理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干预的效果[J].上海护理,2014,14(2):8-10.

[9] 郭丽阳,高成阁,杨小波,等.门诊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现状调查[C]. 北京: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5:291.

[10]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老年精神医学组.老年期抑郁障碍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5):329-334.

[11] 邵春红,施慎逊.抑郁症治疗成败的相关因素[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4,47(4):247-248.

[12] 胡昌清,朱雪泉,丰 雷,等.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解读:药物治疗原则[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3):172-174.

[13] 梁银珠,袁 浩,袁明珠,等.ROY适应模式在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3):128-135.

[14] 张明园,何艳玲.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15:475-477.

[15] 吴启娇,黎丽燕,胡小娟,等.Liberman技术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6,16(7):981-982.

[16] 冷传芳,郑 伟,唐利荣,等.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程式对预防抑郁症复发和自杀的作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43(2):89-92.

 
苏慧,张华东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09期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年第09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