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双一流”课程建设及改革

更新时间:2009-03-28

1995年以来,随着我国 “211工程”、“985工程”等建设项目的实施,一大批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推进高等教育公平和就业公平,强化有序竞争机制,注重投入效益,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国务院于2015年10月公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2]。教育部在2016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3]。在此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成立了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召开了9次专题研讨会,确立了“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方案,努力将学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校长期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学科建设,根据ESI数据统计[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截止2017年5月,我校入选ESI前1%学科总数为15,列我国高校第10位,全球机构中排名341位,学科发展还有较大空间。因此,我校提出了ESI倍增计划、学科突破计划及战略性学科支持计划。

“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科技的最佳结合,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必须主动服务国家需求,为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进中高端,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优秀人才”[4]。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对研究生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改革和发展机遇。因此,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过程中,高校必须继续深化研究生教育的各项改革,加大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的力度,为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研究生教育强国而不懈努力。

本文针对基础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在“双一流”战略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阐述了课程建设及改革的措施。

1 完善课程体系

“明德厚学,求是创新”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校训,首先强调“明德”,意为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因此,我们的课程体系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在设计基础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时,一方面要结合“双一流”建设目标以及基础医学专业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基本理论教学与实验技能教学、课程学习与毕业论文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结合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课程发展现状,构建良好的课程体系,使之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并通过及时调整和优化保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1 公共课程 包括外语课程(主要为英语和德语 )、人文社科类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课程)。学校从1994年3月3日开始举办人文讲座,随后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人文教育课程,使理工科学生接受系统的人文教育。从1995年开始,学校要求全校所有新入学的学生(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都必须通过《中国语文水平测试》,以硬性规定促使学生学习中国文化。2000年,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理工大学等学校合并,组建成华中科技大学。此后,医科学生也有机会接受系统的人文教育,提高了医科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时俱进、科学合理设置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增进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顺应时代发展的知识和技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5]

第一次是1951年(另有说法是1953年),在楚雄中学教书的青年教师“黄笛扬、夏扬,利用学校假期,由姚安县学生做向导,深入到姚安县的马游山区,对流传在该山区的彝族民间说唱《梅葛》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刻印成油印本”(《中国曲艺志·云南卷》,后文简称《曲艺志》)。这是一次自发的整理,整理者是抗战后期在昆明受过文艺熏陶的诗人。其中负责文字工作的夏扬,受过常任侠收集整理的《蒙古调》影响,在到楚雄之前,在昭通工作期间还曾整理过《苗族古歌》。这次收集整理的梅葛有3000行左右,在1956年寄给了云南省文联主席徐嘉瑞。(《彝族文学史》)

我国的民族体育是在中华文化的根基上逐渐发展而来的。例如,赛龙舟比赛,是在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的表演性比赛项目。这一项目的产生是为了增强节日气氛,并体现各宗族与地域的组织能力。但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体育运动的文化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职业体育与健身体育已经成为了体育运动的主要载体。在这一背景下,以节日庆典表演为主要目的传统体育运动,已经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土壤。

1.3 研究环节 包括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及学位论文等。

2 调整课程目标

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6]。当前,在我国高校尤其是知名高校,教师的职称晋升与考核主要取决于其科研经费与发表SCI论文的质量等,导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不大愿意在教学上投入时间和精力,更不愿意主动参与课程教学改革。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多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研究生对学习的要求。因此,创新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促进研究生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已迫在眉睫。我校医学教育历来十分重视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尤其是在本科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7-14]。十多年来,通过3轮的PBL立项建设与完善,目前,基础医学学科拥有成熟的PBL教案有23个,能满足研究生课程教学需要。与PBL教学法一样,Sandwich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也在本科教学中经过多年的广泛应用,并举办了多期全国性的教学法培训班,获得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14]。除了讲授、讨论等课程教学模式外,近些年来,随着我校对研究生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日益重视,PBL、Sandwich、案例教学法等在研究生教学中也得到了灵活应用,为研究生的学习增添了乐趣。网络课程、微课、慕课等也在研究生的基础医学课程中进行了试行。当然,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不是完全排斥传统讲授,而是根据教师本人的教学特长、学科特点、具体教学内容及授课对象等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14]。总之,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潜力,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精心营造有利于研究生学习、研究和能力培养的良好教学氛围。

1.2 学位课程 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科前沿及学科交叉课程等。在夯实研究生基础理论、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让研究生充分了解基础医学的前沿知识,引导研究生进入学科前沿和学科制高点。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加强交叉学科发展,形成新知识、新学科,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如我校“双一流”建设立项的学习记忆与机器学习课程,是交叉学科研究生高水平的实验课建设课程,由基础医学院牵头,联合计算机学院申报的。该课程以长短期记忆网络为导向,使神经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融合。本课程不仅有助于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一般知识,帮助学生理清人工智能的知识结构,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加深对脑和神经网络的认识;而且能帮助计算机专业学生了解人脑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了解学习记忆过程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课程以实验为主,使学生能够在科研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合理选择人工智能方法模拟人类学习记忆,将有助于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学科知识融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创新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与时俱进、根据国家和社会在现有经济环境下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技能要求和实际需求,合理调整课程目标,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落实。适时合理调整课程目标是完善课程结构、确定教学方法和更新课程内容的前提,也是课程开发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基础医学专业中的代谢与疾病基础研究实验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是我校“双一流”建设中立项的交叉学科高水平的研究生课程,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教学团队基于多学科整合优势,结合临床研究、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研究,从不同层次(包括整体、器官、细胞、分子)、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理病理学等)开展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实验研究,使研究生掌握系统的代谢研究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启发学生寻找代谢性疾病新的防治靶点,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使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更符合未来转化医学的模式。

2016年月均用电量比2015年减少10万kW·h,年节省用电量约100多万元/kW·h,节能效果明显。

Two recent studies reported a sensitivity of 85% and 89% based on cytology for the diagnosis of malignancy.The speci fi city for the same was found to be 98% and 99% respectively[28,35].

4 拓展教学内容

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不应拘泥于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除了指定的教材和专著、参考教材外,还应包括学科前沿文献资料、新兴技术及实际应用、相关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等。这些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内涵丰富,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要注重研究生的教学方法及课堂组织形式,以课程目标为导向,既可以采用基于问题凝练教学内容的PBL教学法,或采用研讨式教学法,也可以通过典型病例将疾病的分析、研究方法和策略用Sandwich教学法来呈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等。

基础医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应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目标,注重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前沿性及相关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例如,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作为我校“双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的学科,在研究生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将本学科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进展融入课堂中,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疾病的发生机制,结合研究生的科研需求,给学生讲解科研思维的基本方法;如何进行论文的选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而通过科学实验进行证明等,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增强对病理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通过把骨干优势学科的科研项目及研究进展、成果与教学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缓解目前部分知名高校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不合理现状,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科研资源成为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有利于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5 实验室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目前拥有1个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人体解剖学、形态学、机能学、细胞分子生物学4个中心实验室和1个学生科研创新基地组成),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包括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卫计委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神经系统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药物靶点研究与药效评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和1个脑研究所[15]。学院以神经系统疾病为核心,已经在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防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基础医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流的研究生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实验室不仅能为科学研究提供仪器设备保障,也能极大提高研究生的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在基础医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中,我校“双一流”建设立项的几门课程,如学习记忆与机器学习、代谢与疾病基础研究实验技术、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高水平免疫学实验课程等,都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如先进实验设备的引进,部分重要仪器的更新和补充。如学习记忆与机器学习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生高水平的实验课程。在前期的课程建设中,已完成了学习记忆功能实验室、恐惧(焦虑抑郁)功能实验室、成瘾(神经精神)实验室等的新建、改建工作。为满足研究生的实验教学需要,新增部分仪器,如条件恐惧行为学设备、无线光遗传激发器、UPS电源、微量注射泵、四通道小鼠条件位置偏爱箱、小鼠双臂数显脑立体定位仪等。因此,基础医学的研究生培养要牢固树立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在“双一流”建设中,通过研究生课程的持续建设,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打造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在线.人民日报政文谈“双一流”目标与“985”“211”是何关系[EB/OL].[2016-06-23].http:∥www.edu.cn/jiao_shi_pin_dao/re_dian_ping_shuo/201606/t20160623_1419841.shtml.

[2] 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5-11-0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3] 教育部.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EB/OL].[2016-02-05].http:∥www.moe.edu.cn/jyb_xwfb/moe_164/201602/t20160205_229511.html.

[4] 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5-01-05].http:∥edu.people.com.cn/n/2015/0105/c1053-26325103.html.

[5] 习近平.新华网-高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6] 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EB/OL].[2014-12-05].http:∥www.moe.edu.cn/srcsite/A22/s7065/201412/t20141205_182992.html.

[7] 马建辉,黄亚玲,崔舜,等.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教师培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9):1-2.

[8] 吴雄文,崔舜,马建辉,等.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案编写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9):3-4,11.

[9] 厉岩,马建辉,雷红英,等.综合性大学医科PBL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59-61.

[10] 王春旭,周厚纶,李正莉,等.系统解剖学sandwich教学法教案编写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1):103-104.

[11] 袁萍,尹燕华,刘琳,等.Sandwich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8):103-104.

[12] 席姣娅,宋元龙,高琳琳,等.生理学Sandwich教学法教案编写技巧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1):941-944.

[13] 关飞,雷家慧,陆盛军,等.Sandwich教学法促进《感染病学基础》课程整合的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0):24-25.

[14] 田虹,付四清.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2):1029-1031.

[15] 晏汉姣,李和,吴雄文.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改革的实体,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S2):96-98.

 
付四清
《基础医学教育》 2018年第05期
《基础医学教育》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