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在大学生创新计划中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探讨

更新时间:2009-03-28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大学生整体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近年来开展的大学生创新计划为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与创新计划的学生本身对科学研究抱有浓厚的兴趣,为教师进一步指导打下了基础。针对计划执行中易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在操作过程中积累了几点经验。

1 实验教学中科研能力的培养

作为团队的指导者,教师首先要明确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高校的教育教学是为了培养应用型社会人才,为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打基础,而科学研究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计划使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优化了高校的资源配置,两者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是方法,而知识创新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才是目的。只有接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的人才有可能完成科学研究过程,而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又能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要求指导教师从以教科书内容为主的单纯理论教学过渡到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与实践技能的训练。当学生与某研究方向的指导教师对接后,教师不应为了使学生尽快填完创新计划书,而简单地把自己正在进行中的课题计划书或合同书交给学生去随意摘录。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科研思维的形成,学生的思路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固化模式。科研思维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经过发现科学问题、提出科学假设、查阅过往文献、确定研究内容、设计技术路线、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统计并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等八个重要环节。学生如果取巧跨越了其中某个或多个阶段,看似节约了时间,但无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研思维,学生接下来只能按照指导教师的安排,机械地完成实验操作流程,这并不符合创新计划实施的初衷: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培养适合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适合各个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

聚焦基层基础。瞄准政策落实关键环节,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加强基层扶贫队伍建设。在所有有扶贫任务的乡镇(村)设立扶贫工作站(室),确保精准扶贫在基层有组织保障、有机构管事、有队伍做事、按规章办事。全省共建立乡镇扶贫工作站1551个,村级扶贫工作室17320个,实现扶贫工作站(室)全覆盖。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大力实施“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积极推行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的村级治理模式。

作为指导教师,应先向愿意参与项目的学生说明自己的研究方向,主持或参与过哪些科研项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关注点选择对应的指导教师。双方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研究方向指导学生查阅中外文献(包括已有的相关成果、实验设计等)。这一过程对学生的能力是一个挑战。因为之前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课堂讲授,任课教师依照教学大纲要求把应掌握的、熟悉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不用花过多精力去翻阅教材以外的文献材料;而当参与科研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可获得各种信息的渠道如此众多,一时无从着手,这正是发挥指导教师作用的节点:可以研究方向为出发点,让学生先了解基本概况,再通过查阅文献筛选科学问题,明确研究目标以及技术路线。

4.外需规模效应。外国最终需求规模的效应是导致日本增加值出口发生变动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方向正相关。在前两个阶段其影响程度分别为44.65%、23.15%;尽管遭遇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伴随着2009年全球经济复苏以及对日本高端产品的刚性国际需求,使得外需规模效应仍然并未发生预期负面影响,影响程度仅仅为0.85%,并且对增加值出口发挥了积极影响,这同时也说明了日本增加值出口易受国际需求波动的影响。

2 调整指导方式因材施教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点在学生创新团队中同样非常重要。例如,笔者指导过多个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院系,虽然目标一致:同是为了参与科研,但成员间毕竟缺乏了解,能力也有差别,有的个性还较强。因此,团队内部可能有矛盾产生,从而影响凝聚力。在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环境里,即使个人有再多的聪明才智,有再多的雄心壮志,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针对这一情况,有的指导教师选取同一班级的学生组成团队,但笔者认为这一方式存在局限性。不同年级的成员有利于形成老带新的良性循环,老成员可以把经验自然而然地传授给新成员,而新成员容易迸发出新思路、新办法,使老成员固化的思维模式获得突破;不同专业和院系的成员在一个团队中有利于专业间知识的交叉融合,拓展了知识获取的广度和深度。

3 培养团队精神优势互补

由于学生多是首次参与以自身为主导的科研活动,会遇到种种问题,有的想法也会脱离实际,指导教师此时应发挥作用,在沟通过程中应做到:要鼓励不要打击,保护学生的研究热情,教师无意识的负面表现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创新积极性。要鼓励思维活越的学生多发现问题,并尽可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他们提出的设想无论是否切合实际,也不宜直接否定,最好是共同探讨其可行性,逐渐建立科研思维。例如,笔者指导的团队之一在动物造模前原想批量直接用参考文献中的给药剂量,而笔者适时引导团队通过预实验确定给药剂量,极大降低了实验风险。要帮助而非推脱,能力再强的学生第一次参与科研也避免不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可能会走弯路,也可能遇到超过自己能力范围无法解决的困难,这时指导教师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及时纠偏,利用掌握的资源帮助他们顺利渡过“激流和险滩”。学生本身还未真正步入社会,社会资源有限,指导者可在保证他们自主性的前提下,介绍一些社会资源供其选择和交流,如各类试剂公司和一些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还可以建立定期交流汇报制度,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按计划完成相关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通报所遇困难和接下来将要开展的内容。要因材施教,不要“一碗水端平”,这一提法听起来有失教育的公平性,但对于参加创新计划的学生来讲却能使他们更迅速地成长。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源泉,当一个人对某一领域或方向产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去了解相关内容,他接受此类信息的速度一定会快于其他人[2,3]。这种情况在创新计划团队中很常见,教师要善于筛选这样的人才去特别指导,有利于计划的完成,也有利于专项人才的培养。

Heston在文献[3]中提出随机波动 (stochastic volatility, SV)模型,设t时刻标的资产(股票)价格S(t)和它的瞬时波动率ν(t)满足以下方程:

如何平衡利弊,是指导教师在组建团队之初就要充分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学生报名之初的动机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仔细筛选择优组团。在团队组建之初,为了解每个成员的特点,指导教师最好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全程参与他们的课题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每个成员的特点自然显现出来,增进互相了解的同时,指导教师的工作理念也会深深影响到其他成员:只有懂得协作重要性的人,才能明白协作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团队的现实意义,才会把协作当成自己的一份责任[4]。这一阶段可称之为磨合期。成员在此期间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交流,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承担,也学会了付出,形成了一定的默契,为后续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基础。指导教师还可进一步建议成员自行分为不同的攻关小组,形成良性竞争氛围。笔者曾经指导三个实验组共十二名成员分别在三个实验室同时进行实验项目,成员间协作顺利,每个人都主动找到了自己适合的位置,组与组之间也是顺利衔接,每位成员在辛苦工作的同时都深深体会到科研协作带来的喜悦,收获的知识技能也是实实在在的。

总之,在每一轮执行大学生创业计划过程中,不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团队中的学生成员都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如何及时高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不断完善创新计划实施的成果,这就要求各参与者共同努力,不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合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国君,董淑英,童旭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652-654.

[2] 冯晓帆,柳春,王艳杰,等.生物化学绪论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587-588.

[3] 冯晓帆,王艳杰,赵丹玉,等.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5):137-138.

[4] 陈利玉,邬国军,戴橄,等.从课程学习中培养病原生物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3(9):795-797.

 
冯晓帆,丛培玮,柳春,王艳杰,赵丹玉,郭隽馥
《基础医学教育》 2018年第05期
《基础医学教育》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