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探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高度重视并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凝结,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当代中国形态,是在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传统文化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指导当代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之一。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思想丰富、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方法论意义,值得学界认真研究和总结。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通过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内容梳理与体系探究,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有助于探索和把握当代中国文化选择的方向和文化发展的思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P42)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理论来源与现实基础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是对毛泽东的文化战略、邓小平的文化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传统文化观的继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其核心在于中国特质的文化选择。而这个特质之一,恰恰是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标识出来的,研究中国的执政理念与强国战略,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把握。从尊重历史的角度,中国历史是个有机的整体,传统与现实紧密相连,在历史变迁中,贯穿于其中的最稳定的与连续性的文化,恰恰就是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为世代所认同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是文化特质的内在标识,习近平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果在改革攻坚期所具有的强大正能量,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在文化提升软实力和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渊源;从现实来看,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所支撑的精神家园受到严峻的挑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如何保持一种适度的张力,习近平指出,现代只有根植于传统才有深厚的生命力。习近平从国家和个人层面,提出继承优秀统文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

在拥有健康体魄的基础上,应对儿童进行各种训练,使其适应抗战建国的需要。1938年,赖学文和林仲恺都强调对儿童进行精神训练、体魄训练、技能训练、生活训练、知识训练等。其中,精神训练是培养儿童以爱护民族国家为重,培养其爱国观念,启发其民族意识;体魄训练以体育锻炼为主,培养儿童身强体健,精神焕发;技能训练主要是让儿童熟练应付抗战时期的基本技能,比如防毒、消防、救护、宣传、侦查等等;生活训练是培养儿童在生活中形成守纪律、尚礼貌、吃苦耐劳、互相合作的品德;知识训练是给儿童灌输战时知识,明了国内的形势、抗战的局势,认识国际关系以及国际现状等[18]。

历代中国共产党人都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是在“扬弃”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传统文化观的基础上形成的。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构成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邓小平同志强调中西文化的融合,重视历史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中国传统文化构成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资源。江泽民同志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胡锦涛同志倡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所持的态度,要求做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的正面宣传教育,以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方可从容不迫、自觉自信[2]

5.生态体制改革目标。在生态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1]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习近平同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软实力功能,他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3](P155-164),“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3](P155-16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3](P155-164),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曾经是将来仍然是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核,是我们精神家园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内生特质和遗传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崭新呈现”[4]。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3](P161)。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中国国情的重要方面,特殊的国情要求我们开辟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发展道路。“中国历史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之中,总体上是个人情社会,广大农村更是个宗法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经验为主的传统文化模式严重阻碍着政治体制改革”[3](P161)。如何破旧立新,还应当立足我国国情,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在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如何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在平稳上升的经济环境中拓宽中国市场,走向世界的产品由“中国制造”更多地转向“中国创造”,反思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文化支撑要素,有必要突显文化软实力对经济硬实力的基础性作用。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虽然消解,但是传统文化在经济及社会发展中还有广泛的影响,这种文化存在既有利于生产发展、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也有传统思想禁锢和阻碍人的思想以及社会活动的消极要素,因此,有必要创造性地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社会影响力,来深刻认识治国理政思想,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基本内涵与重要作用

为满足教学目标并保障教学效果,在药理学教学中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法,需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基础理论为导向,同时有机结合实际问题;重要性与典型性并存原则,强调选择具有理论重要性和方法典型性的案例;针对性原则,既要针对专业知识,又要针对临床实际问题。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是治疗传统文化“综合征”的迫切需要。新世纪新阶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渐推进,文化霸权、文化冲突引发民族文化的危机,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西方强势文化的严峻挑战,出现文化传统断裂的可能性危险。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关系紧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思想载体之一,从民情民风到党的治国理念,以及我国外交方针中的“和”文化内涵,都深刻蕴含传统文化的要素,也构成凸显中国特质的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但是传统文化毕竟有其合理的历史存在性,而民族文化又是个连续而动态的发展过程,传统文化想要更准确地标识民族文化,也需要面对现实国情,与时俱进地进行自我调适,以其丰富的内涵彰显文化霸权冲击下的存在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多次讲话,主要内容是对“传统文化有何当代价值”与“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两大问题的科学回答。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3](P170)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内涵丰富,包含文化基因论、文化国情论、文化实力论、文化价值论、文化发展论、文化道路论、文化比较论和文化传播论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其文化内核、文化实力、文化发展和文化价值构成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具有很多新的内容,它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传统文化观的创新和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文化建设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进程和发展实际,深刻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当代价值及其复兴路径。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很多来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结合时代的需要,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时代性、贯通性、丰富性和全面性。无论是牢固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还是充分实现文化自立与文化自强,其根本都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挖掘文化基因的当代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牢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和“魂”。

构建警察高校实验教学的基本管理体系,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建构本身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实施、落实和应用。力求通过实验教学管理为主要途径,培养和造就适应新警务需要的新时代应用型警务专业人才。

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乃至未来依然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论意义。习近平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5]好的文化不能仅是藏在闺中,要传播出去,要鲜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综合运用大众传媒、群体传媒、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3](P161-162)习近平非常重视运用中华民族的“和”文化,宣传融合理念,实现和平崛起,向世界各国阐释和推广中国的制度文化与精英文化,伴随着国家硬实力的提升,推进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世界影响力,积极传播中国的文化选择,建构国际发展战略中的中国话语体系。

三、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蕴含的方法论智慧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蕴含深刻的方法论智慧,对于当代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一是中与西的辩证法。中华文明和西方文化同样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瑰宝,但是西方好的东西也不意味着可以无条件地适用于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也不意味着可以无条件地适用于当代。中华文明有自身的糟粕,西方文明也有自身的缺陷,不能把西方的糟粕拿来当成宝以此否定中国好的东西。在中与西的问题上,既要坚持古为今用,也要坚持洋为中用,这是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只有这样,才会形成真正属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要结合中西文化的各自特质与优势,在比较中借鉴,在比较中吸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6]习近平告诫我们,要虚心学习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不能照抄照搬他国的发展模式,更不能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要在文化比较中突出专属于中国的文化特质,确立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二是取与舍的辩证法。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坚持传承,又主张扬弃;强调批判,又注重吸收。这对于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条件地加以继承。”[5]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在保护中才能发展,在发展中才能更好地得到保护。比如,他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既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对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核要取其精华,同时融入时代的要素,对已经落后于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勇于抛弃,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要采取辩证否定的态度。反对“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是彼此不相容的对立关系,既不能用古人的东西反对今天,也不能用今天的东西反对古人。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不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哪一个民族不重视历史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既坚持传承又主张扬弃,既强调批判又注重吸收”的态度和原则,对于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当今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贫富差距、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诚信消减、道德滑坡等现象,这些问题无不可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等,它们对解决当今社会困境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文化是历史的凝结,传统文化可以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丰富的内涵,其中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以诚待人、讲信修睦、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等优秀因素与合理成分,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是中国发展中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深沉的积淀,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同时为世界贡献着独特的智慧。因此,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要有充分的自信,努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正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1](P43-44)

[ ]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张妍,李庆霞.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精神家园“意义”层面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5).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陈曙光.价值观自信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J].求是,2016(2).

[5]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11-29.

[6]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17.

 
李庆霞,张妍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