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中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呼吸衰竭的方法,能对患者通气功能进行改善,还能减少呼吸肌工作,控制机体氧耗量[1]。现阶段,机械通气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中得到广泛应用,能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2]。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死亡发生风险仍较高[3]。这就需要全面分析影响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中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死亡率。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2例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一般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研究对象为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62例。62例患者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一般资料。将62例患者按照生存情况,分为研究组(死亡)与对照组(生存)。研究对象均为机械通气时间在2d以上者;年龄在18岁以上者;资料完整者,家属及患者均同意加入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低血容量导致休克者;含张力性气胸者;含肺大泡及肺气囊肿的呼吸衰竭者;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调查两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情况等,分析死亡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普通公众使用版本的ArcGIS产品中功能比较繁杂;进行符号化时需要对每一个海图要素人工选择符号及配置注记等,制作过程不便捷。因此应该对Arc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海图数据转换、自动符号化、自动图廓整饰等功能并将其模块化封装,使用COM技术以插件的方式整合至ArcGIS Desktop中。

2 结 果

研究组28例患者中,男18例,女10例。对照组34例患者中,男22例,女12例。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973)但两组疾病类型、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3d、医院获得性肺炎所占比例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管切开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疾病类型、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医院获得性肺炎对比[n(%)]

  

指标 研究组(n=28) 对照组(n=34) χ2 P疾病类型重症肺炎 14(50.0) 8(23.5) 4.70 0.030肺癌 10(35.7) 4(11.8) 5.04 0.025其他 4(14.3) 22(64.7) 16.03 0.000年龄(岁)≥60 20(71.4) 12(35.3) 8.03 0.005<60,≥40 5(17.9) 12(35.3) 2.35 0.126<40 3(10.7) 10(29.4) 3.24 0.072医院获得性肺炎 16(57.1) 8(23.5) 7.31 0.007机械通气时间≥3d 23(82.1) 12(35.3) 11.71 0.000

 

表2 两组气管切开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比(±s

  

组别 例数 气管切开时间(min) 血清白蛋白(g/L)研究组 28 7.0±4.5 27.0±5.2对照组 34 2.5±1.2 36.9±4.0 t- 6.111 9.544 P- 0.000 0.000

3 讨 论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评估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血清白蛋白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在血小板聚集、抗凝、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7]。其含量一旦降低,会影响患者气体交换功能,导致撤机后肺部气体交换及肺功能受到影响,且会引发低蛋白血症。

此外,在机械通气时间方面,随着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会增加其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概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而且,若患者长期进行机械通气,还可能导致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引发呼吸无力,撤机后未能及时恢复自身呼吸功能,导致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增加病死率。此外,重症肺炎、肺癌也是导致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需加强监护和早期干预。气管切开在机械通气患者中较为常见,早期实施气管切开,能降低患者气道阻力,便于尽早恢复呼吸功能,还能有效排除气道内分泌物,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6]。但是,一旦患者气管切开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其出现感染的风险增加,引发气道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死亡率。

本研究分析了影响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疾病类型、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3d、医院获得性肺炎所发生率、气管切开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年龄≥60岁所选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本研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高龄患者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抵抗力较差,不能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此外,高龄患者气道中纤毛清除能力降低,不能有效消除外界刺激及异物,极易引发肺部感染,增加死亡率[5]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呼吸衰竭的方法,主要是在呼吸机帮助下进行抢救的呼吸支持技术,能对气道通畅性进行维持,且能对通气功能进行改善,可避免机体出现缺氧现象,防止出现二氧化碳潴留,为原发病治疗争取时间[4]。但是,一旦患者长期使用机械通气,可能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致使多器官出现进行性损害,引发多器官衰竭,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机械通气并发症,会给患者预后带来不利影响,且能增加病死率[8]。这就需要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采取积极措施,做好并发症的早期观察和预防,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

综上所述,高龄、严重肺炎、肺癌、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及气管切开时间过长等是导致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需引起高度关注。

2018年上半年,家电行业面临“格局之变”,风云突变之下,厨卫电器市场也经历了一场始料不及的市场下滑,三季度,厨卫行业多品类依然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运动的好处很多,除了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外,还可以适度地舒展肌肤,对预防肚中线有一定作用。所以,没有特殊妊娠问题的孕妈妈不妨学习一些孕期体操,养成每天运动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谢华,刘美岑,宋迪,等.呼吸内科1531例住院患者机械通气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5,14(6):560-564.

[2]宋晓冬.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中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102-104.

[3]曹霞,黄毅,李清泉.影响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1):92-96.

[4]张曼莉.神经重症监护室脑卒中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探究[D].湖南省:东南大学,2015.

[5]刘清宏.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D].广东省:南方医科大学,2014.

[6]詹美红,徐玲芬.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5):87-89.

[7]左蕾,拜合提尼沙·吐尔地,郭晓枫,等.机械通气脱机后患者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0):105-108.

[8]李培,施毅. 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治进展[J]. 临床内科杂志,2016,33(12):804-807.

 
徐荣薇
《临床研究》 2018年第06期
《临床研究》2018年第06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