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特点及随访调查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骨质疏松症 [1]是一种多因素相关且累及全身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全球范围内一致定义为:以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量减少为特征的,增加骨的脆性以及致使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国际上尚无一致认同的定义,临床上常发生于富含松质骨的区域,主要在髋部、胸腰椎、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等 [2]。根据我国“九五”攻关课题结果 [3],国内60岁及以上人群的骨质疏松症及低骨量患病率:女性分别为28.6%和13.8%,男性分别为15%

和12.7%,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本课题组收集2010—2014年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年龄≥60岁)住院资料进行研究,并建立随访档案、电话随访治疗后满三年者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等并研究分析其特点,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全部60岁及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共651例,纳入标准为:(1)符合临床骨折诊断标准(2)属于低能量性损伤所致骨折(3)年龄≥60岁(4)新鲜骨折(5)属于常见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本课题研究涉及髋部骨折、肱骨骨折、腕骨骨折和椎体骨折病例)。排除标准:(1)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2)陈旧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通过病史查询系统收集包括骨折类型、年龄、性别、致伤原因、致伤地点、住院天数、伴发疾病、治疗方式等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从2013年开始电话随访收集统计出院满三年患者的生存状况、死因、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分别采用《MMSE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与《ADL评定量表》评定分级)以及骨折再发率。

1.2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对各组资料分别进行统计学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观察其变化趋势;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时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 Kruskal-Wallis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分为“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等步骤。对这些步骤学生十分陌生,如果只是一味地依靠教师讲解,则枯燥乏味。教师可利用自制磁贴教具(图3),使侵染过程清楚,一目了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突破了过程难点。

 

表1 各类型骨折所占比例及性别年龄特点

  

项目 全部骨折类型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肱骨骨折 腕部骨折 椎体骨折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百分比 (%)平均发病年龄(岁)男/女病例数比值男性平均发病年龄(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岁)651 100 76.90±9.05 1∶2.72 77.73±8.88 76.59±9.11 304 46.70 78.02±8.81 1∶2.27 77.84±9.11 78.10±8.70 144 22.12 80.46±8.30 1∶1.88 81.89±7.23 78.10±8.70 74 11.37 73.54±7.96 1∶4.69 77.08±6.59 72.79±8.07 68 10.45 68.81±7.17 1∶7.5 71.63±6.89 68.43±7.18 61 9.40 73.41±8.35 1∶4.55 72.09±9.06 73.70±8.25

2 结果

2.2 主要伴发病情况及其对治疗、住院天数的影响89.15%的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其中伴发高血压的比例最高(72.02%),其次为冠心病(25.31%)和糖尿病(18.08%);另外,根据伴发疾病数目分为6个不同的组,统计各组所占总体比例以及组内的手术比例、平均住院天数,结果示随着患者伴发疾病数目增多,组内接受手术人数比例相应减少并且平均住院天数相应增加。

2.1 骨折类型与性别、年龄特点 按上述标准共收集骨折病例651例,总体上髋部骨折发生比例最高(占68.82%),总体平均发病年龄为(76.90±9.05)岁,总体男女比例为 1∶2.72,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77.73±8.88)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76.59±9.11)岁,总体及各类型骨折内不同性别平均发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各类型骨折所占比例以及性别、年龄特点详见表一。另外,对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的性别构成比和平均发病年龄进行比较,结果提示性别在两种类型骨折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8560,P=0.355>0.05),然而股骨颈和股骨转子间骨折组间年龄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1),如表1所示股骨颈平均年龄 (78.02±8.81)岁;股骨转子间平均年龄 (80.46±8.30)岁,提示股骨转子间平均发病年龄高于股骨颈骨折,吴云峰[4]等对老年髋部骨折191例临床分析结果也提示股骨粗隆骨折与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且前者的平均年龄高于后者。

本研究中女性患者比例高、年龄低,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程度重有关,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性别构成比无差异,但股骨转子间平均发病年龄高于股骨颈骨折,提示股骨粗隆间骨折更易发生于高龄人群。本课题采取电话随访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失访率,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中部分评定内容无法通过电话随访实施,但由于本课题病例数较多,考虑到调查周期和工作量而最终采纳电话随访。老年骨折患者合并症的治疗以及控制对骨折治疗和预后都有着重要影响,而在日常熟悉环境中预防跌倒更为重要。

2.4 随访结果 结果提示,股骨颈和股骨转子间骨折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正常率下降较其他类型显著,随访统计术后满三年患者的死亡人数、死亡原因以及骨折再发生率,结果显示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率(43.9%)最高,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死亡率(26.79%)高于股骨颈骨折(17.11%),死亡原因占首位者为肺部感染,其余依次为其他慢性病或者肿瘤、冠心病以及脑血管事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再发率(20.73%),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随后依次为股骨颈骨折、椎体骨折,但由于髋部骨折组年龄偏高且数目多,有可能导致死亡率和骨折再发生率偏高,但是历年研究报道都认为髋部骨折在诸多骨折类型中预后较差,本课题研究结果基本与这一观点相符。

3 讨论

2.3 致伤原因及好发侧别 统计所有病例发生骨折的时间并分别归类于不同季节,结果显示冬季发病比例最高(25.79%),然后依次为夏季(25.31%)、秋季(24.53%)、春季(24.37%);致伤原因则以低能量损伤的跌绊倒伤为主,根据具体致伤原因分类统计,结果提示自己跌倒者占大多数(73.11%),其次原因为障碍物绊倒(15.77%)、地滑(9.27%)、其他(1.84%)。致伤地点中超过一半为居家(60.48%),其次较多的为马路(20.79%)、小区(17.30%)。统计结果提示髋部骨折累及左侧者比例高于右侧,其中股骨颈骨折累及左侧者比例为 55.56%,而累及右侧者为 44.45%;股骨转子间骨折累及左侧者为51.39%,累及右侧者为48.61%;肱骨骨折则累及右侧者(占56%)比例高于左侧比例(占44%);腕骨骨折累及左右侧别者比例均为50%;胸椎椎体骨折则以 T12(占47.5%)和 T11(占33.3%)为主,其余为 T8、T9或累及上述多个椎体,腰椎椎体骨折则常见于L1(占45.7%)与 L2(占22.9%),其余累及 L3、L4或者累计上述多个椎体。

为减小注浆过程对地层的扰动,且达到良好的控沉效果,注浆工艺及参数、注浆孔位的布置、单孔注浆的方法均应合理选择。由于浆液须具备高密度、高强度、快速凝结、体积收缩小的特性,因此注浆材料宜选用水泥浆与水玻璃双液浆体。同时,注浆设备应满足注浆过程稳定且可调可控、体积小、质量轻,同时能在狭小空间内施工和搬运的要求。

髋部骨折是常见骨折类型中预后最差、疾病负担大的一种,约20%髋部骨折患者在骨折后的6个月内死亡,部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者需要长期护理,不少患者需要接受康复治疗 [5]。骨折后的长期卧床导致老年人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减退,储备能力和代偿功能低下。髋部骨折后长期卧床可能会导致压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患肢深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 [6]。总而言之,为减少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日常生活中应严防跌倒意外,鼓励适当正确的锻炼。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应及时诊治并加强管理,科学合理地控制血糖、血压水平和预防感染。骨折的临床治疗应该尽量个体化、高疗效、低费用、少并发症,尽早选择并予以合适的治疗方式。髋部骨折后长期卧床患者需提供专业护理和康复治疗,术后指导患者合理的康复锻炼,随访宣教预防骨折发生以延长生存寿命和提供生活质量。

全年共落实中央水利建设投资1408亿元,同口径相比,较2012年增加140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717亿元,财政专项资金669亿元,中央水利建设基金22亿元。投资安排上,中西部地区投资比重84%,民生水利投资比重72%。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重点水利项目41项,总投资1145亿元。

参考文献

[1]游利.骨质疏松症的现状、筛查和预防 [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4):1616-1619.

[2]刘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实用老年医学,2010,24(5):356-359.

[3]薛延.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概况 [J].新医学,2007,38(1):7-8.

[4]吴云峰,孙志颖,李锋.老年髋部骨折191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5):3163-3164.5.

[5]Osnes EK,Lofthus CM,Meyer HE,Falch JA,Nordsletten L,Cappelen I,Kristiansen IS.Consequences of hip fracture on activitiesofdailylifeandresidential needs[J].OsteoporosInt.2004 Jul;15(7):567-74.

[6]Clague JE,Craddock E,Andrew G,et al.Predictors of outcome following hip fracture.Admission time predicts length of stay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J].Injury,2002,33(1):1-6.

 
甘露,张玉,朱敏,郑熙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8年第02期
《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