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囊性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三例临床报告

更新时间:2009-03-28

囊性子宫腺肌病是子宫腺肌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因子宫内膜与肌层之间缺乏黏膜下层,而黏膜下层对反向黏膜生长有抵制作用,如妊娠、流产及子宫壁创伤等,会导致基底层子宫内膜向基层内生长发病[1-2]。国内有文献报道囊性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为14%,国外有文献报道囊性子宫腺肌病发病率为5%~70%,且近年来呈现不断增加和年轻化趋势[3-4]。近年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囊性子宫腺肌病确诊率有所增加,但临床上仍常有囊性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报道[5-6]。囊性子宫腺肌病由于误漏诊而延缓治疗,影响患者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7-8]。因此,明确诊断并及时予以治疗,对囊性子宫腺肌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15年6月—2016年12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52例囊性子宫腺肌病,其中3例误诊为子宫肌瘤,误诊率为5.77%,本文回顾性分析3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诊治水平。

1.开展绩效考核,可以构建客观公正的职工工作档案,为国有林场人事部门进行人身考核和决定提供依据,主要包括职工的晋升决定、工资调整决定、人员解聘决定、人员培训决定,进行职工招聘考察的要求,如专业技能要求、知识水平、品质和各方面素质等。

在全球教育改革浪潮中,推动教师教育专业化已成为师范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教师教育专业化这一理念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并且要通过各个具体的师范专业体现和落实,体育教育作为师范专业教育的一种,自然不能例外[2]。

1 病例资料

例1】 女,38岁。因经期延长及经量增多1月余,经期感轻度疼痛入院。既往身体健康且月经规律,12岁初潮,周期27 d,经期5 d,经量一般,无痛经史,无手术史,孕2产1,流产1次(药物流产,具体不详)。近1个月以来,经期延至10 d,月经量是平时的2倍,痛经,末次月经为37 d前。查体:体温36.2℃,呼吸18/min,脉搏75/min,血压125/80 mmHg。双肺呼吸音清。腹部平坦。妇科检查示宫颈柱状,颈管轻度糜烂,无接触性出血,宫体前倾位,增大似球形如孕6周大小,质硬,活动尚可,表面光滑,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示轻度炎症。血白细胞12.05×109/L。阴道超声检查示子宫9.2 cm×9.1 cm×7.8 cm大小,宫体形态规则,前壁内膜单层厚0.3 cm,子宫肌壁回声均匀,宫腔内可见以无回声为主的回声,大小7.0 cm×6.1 cm,壁厚薄不均突向宫腔,其内可见多个无回声,最大5.4 cm×4.6 cm,边界清楚;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子宫肌瘤。予米非司酮每次25 mg每日2次保守治疗。治疗3 d后,病情未见明显改善,且疼痛症状较前加重,出血明显增加。查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42 U/ml,明显升高。MRI检查示子宫均匀增大呈球形,轮廓光滑,呈弥漫性增厚。CT检查示子宫体弥漫性均匀增大,子宫壁增厚;增强CT扫描可见子宫壁内斑点状不强化灶,存在厚壁囊肿及囊内液体对比增强。诊断为囊性子宫腺肌病。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囊性子宫腺肌病。术后切口愈合后出院。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的1~3 d采用亮丙瑞林注射液(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20093852,规格:每支3.75 mg)于腹前壁注射每次3.75 mg,每日1次,共注射3个月经周期以预防复发。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超声未见异常,未出现复发等情况。

例2】 女,46岁。因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及经期疼痛3月余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开始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及经期疼痛等症状,自行服用中药(具体不详)无效,遂来我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月经规律,16岁初潮,周期30 d,经期6 d,经量较少,轻度痛经,孕4产2,流产2次(药物流产及人工流产各1次,具体不详),近3个月经期延长至12 d,经量是平常3倍,痛经加重,末次月经为42 d前。查体:体温36.5℃,呼吸19/min,脉搏78/min,血压120/82 mmHg。双肺呼吸音清。腹部平坦。妇科检查示宫颈增长似柱形,颈管糜烂,接触性出血,宫体前位,增大饱满成球形如孕9周大小,质硬,活动良,表明光滑,压痛明显;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查血白细胞11.12×109/L。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示炎症。宫腔镜检查:宫腔深7 cm,宫腔形态正常,宫腔内1约5.5 cm×4.2 cm肿物,蒂宽广基,位于左侧壁近宫底处,表面光滑,可见血管分明规则。初步诊断为子宫肌瘤。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次全切术,术中见子宫体饱满呈前位,大小9.0 cm×9.1 cm×7.5 cm,形态规则,无粘连,双侧附件及盆腔未见异常。双极电凝切断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和圆韧带及子宫动静脉,肌瘤旋切器切除子宫,子宫腔完整内膜光滑,肌壁有散在小囊腔,见褐色液体流出,吸净囊液后可见5.1 cm×4.8 cm囊腔,囊壁较厚呈棕褐色有膜样组织生长。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囊性子宫腺肌病。术后切口愈合较好,8 d后出院。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超声未见异常,未出现复发等情况。

例3】 女,26岁。因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及痛经加重15 d入院。患者于15 d前开始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痛经明显。既往身体健康,无手术史,月经规律,12岁初潮,周期28 d,经期5 d,经量一般,轻度痛经,孕1产0,流产1次(药物流产,具体不详)。近15 d经期延长至11 d,经量是平常2倍,痛经加重,末次月经为39 d前。查体:体温36.6℃,呼吸17/min,脉搏72/min,血压118/72 mm/Hg。双肺呼吸音清。腹部较平坦。妇科检查示宫颈如柱状,颈管无糜烂,无接触性出血,宫体后位,增大似球形如孕7周大小,质硬,活动尚可,表面光滑,轻微压痛;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查血白细胞10.60×109/L。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无明显异常。阴道超声检查示子宫9.0 cm×9.1 cm×7.5 cm,宫体形态规则,前壁内膜厚0.3 cm,子宫肌壁回声均匀,宫腔内可见无回声为主的回声,大小7.1 cm×6.2 cm,壁厚薄不均突向宫腔,其内可见多个无回声,最大5.5 cm×4.3 cm,边界清楚;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子宫肌瘤。予米非司酮每次25 mg每日2次保守治疗。治疗10 d后,患者病情未见明显改善,且疼痛症状较之前加重,出血明显增加。查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45 U/ml,明显升高。行MRI检查示子宫均匀增大似球形。行CT检查示子宫体弥漫性均匀增大,子宫壁增厚;增强CT扫描可见子宫壁内斑点状不强化灶,存在厚壁囊肿及囊内液体对比增强。诊断为囊性子宫腺肌病。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囊性子宫腺肌病。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的1~3 d采用亮丙瑞林注射液(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20093852,规格:每支3.75 mg)于腹前壁注射每次3.75 mg,每日1次,共注射3个月经周期以预防复发。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超声未见异常,未出现复发等情况。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 囊性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40岁左右的经产妇,但近些年有逐渐年轻化趋势,这可能由于现在剖宫产及人工流产等手术相对增加所致[9-10]。囊性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入侵子宫肌层形成的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变。该病较少见,且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常被漏诊或误诊。囊性子宫腺肌病患者主要以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贫血症状及继发性进行性痛经加重等为临床表现[11]。囊性子宫腺肌病妇科检查子宫常均匀增大呈球形,在经期子宫有触痛感;经期子宫增大,质地变软,压痛明显,经期后子宫缩小,呈现周期性改变。囊性子宫腺肌病患者40%左右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瘤[12]。阴道超声、CT及MRI检查可辅助诊断囊性子宫腺肌病,囊性子宫腺肌病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准确性较高;CT检查提示子宫增大、子宫壁内可见病灶,存在厚壁囊肿;MRI检查提示子宫均匀增大,轮廓光滑,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囊灶内液体在T1加权像上示高信号,囊壁在T2加权像上示低信号[13]

2.2 鉴别诊断 因囊性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缺乏一定特异性,极易与其他疾病相混合,其中最易与子宫肌瘤、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和混合型内膜异位症等相混淆[14]。本文3例均误诊为子宫肌瘤。囊性子宫腺肌病患者月经失调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前后点滴出血,痛经进行性加重,常在月经来潮前直到经期结束时痛;而子宫肌瘤患者常为子宫出血,以周期性出血为主,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也表现为不具有月经周期不规则阴道流血,一般不引起疼痛,当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可有痛经[15]。此外,子宫肌瘤有腹部包块、腹部压迫、白带增多及贫血等症状;而囊性子宫腺肌病患者少有上述症状。另外,MRI检查示囊性子宫腺肌病患者多存在子宫均匀增大,轮廓光滑,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囊灶内的液体在T1加权像上示高信号,囊壁在T2加权像上示低信号[16];而子宫肌瘤在T1加权像上示低信号,T2加权像上示高信号。既往还有文献报道超声检查囊性子宫腺肌病的囊肿多<2 cm,而子宫肌瘤多为5~6 cm[17]

2.3 误诊原因分析 结合本组临床资料及既往报道[18]我们认为囊性子宫腺肌病误诊的原因可能为:①在目前临床上,部分接诊医生对囊性子宫腺肌病缺乏一定警惕性,对于出现月经增多及经期延长等症状的患者首先仅考虑子宫肌瘤而完全忽略囊性子宫腺肌病。②囊性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缺乏一定特异性,且部分临床医生对囊性子宫腺肌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诊断思维常局限于当下常见疾病。③囊性子宫腺肌病较少见,且子宫肌瘤可伴有子宫腺肌病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相关疾病。④部分临床医生对患者入院检查缺乏全面性,常过分依赖于常用临床检查,如本组患者入院后均未及时行CT等相关检查,且相关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缺乏一定特异性,故易导致误诊。

2.4 防范误诊措施 根据上述误诊原因分析并总结以往研究报道[19],我们认为降低囊性子宫腺肌病误诊率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提高临床医生对囊性子宫腺肌病的警惕性,且应加强其对该病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临床上对于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进行性加重以及伴有其他系统受累的患者应注意囊性子宫腺肌病的可能。②接诊医生应对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要拓宽诊断思维,不能仅局限于临床常见疾病,对于发病率较低及罕见疾病也应纳入考虑范围。③临床医生对易与囊性子宫腺肌病相混淆的疾病应特别注意,当患者出现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及继发性进行性痛经加重等症状时,除常规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外,因尽量完善CT及MRI检查,不能仅等待观察和依赖于某一项医技检查结果。

综上所述,囊性子宫腺肌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其的警惕性和该病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发散诊断思维,综合全面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以减少或避免囊性子宫腺肌病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 李琳,王金娟,成九梅.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31例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15,37(10):967-969.

[2] Upson K, Harmon Q E, Baird D D. Soy-based infant formula feeding and ultrasound- detected uterine fibroids among young african-american women with no pri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fibroids[J].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6,124(6):769-775.

[3] 王金平.沙丁胺醇联合小剂量肝素钠辅治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6):51-53.

[4] 杨欣,王晓娜,胡美丽,等.保定地区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及腺肌症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36):5126-5129.

[5] 蒋翠辉.黏膜下囊性子宫腺肌瘤17例诊治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7):1376-1378.

[6] 冯丽.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60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106-108.

[7] 孙馥箐,段华,叶红,等.双子宫畸形伴双侧子宫腺肌病与左侧子宫肌瘤1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4):71-74.

[8] 李玲,于昕,郎景和,等.子宫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临床研究[J].生殖医学杂志,2015,24(3):195-199.

[9] Tian T, Zhang G F, Zhang H, et al. 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n differentiating uterine fibroid from focal adenomyosis: initial results[J].Springerplus, 2016,5(1):9.

[10] 赵庆红,石华,杨菁,等.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分析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诊断价值[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3):223-225.

[11] 孟璐,史铁梅.超声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5,12(9):577-579.

[12] 周晓秋,王东关,李红静,等.子宫腺肌病癌变并双侧卵巢转移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6,23(3):190-193.

[13] 郑元元,钟志芳,刘敏,等.超声造影强化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12):2368-2370.

[14] 刘蓉辉,贾秀川,何磊,等.巨大子宫平滑肌肉瘤漏诊一例[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10):66-67.

[15] 马凤侠,沈晓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肌腺病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1):2075-2078.

[16] 段寿生,邝平定.子宫腺肌症MRI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5):943-946.

[17] Lu B, Chen Q, Zhang X, et al. Serous carcinoma arising from uterine adenomyosis/adenomyotic cyst of the cervical stump: a report of 3 cases[J].Diagn Pathol, 2016,11(1):46.

[18] 侯庆香,丁晓萍,冯莉,等.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瘤878例临床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8):763-765.

[19] 夏红蕾,冯颖,安自珍,等.Survivin及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10):1311-1314.

 
李友荣,王仲奇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05期
《临床误诊误治》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